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建筑-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名山僧众多。历代文人雅士、高官显宦游历九华山,交接高僧,谈禅赋诗,留下不少千古佳话。九华山古称九子山,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年间(约公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754年)来游,与友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称“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诗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此后刘禹锡、杜牧、萨都刺、梅尧臣、王安石、周必大、文天祥、王阳明、汤显祖、董其昌、袁枚、魏源、康有为、张大千等历代大诗人、文学家、画家相继来游,留有不少佳作真足迹,有些至今还保存在九华山佛教文物馆。
  九华山历史悠久,遗存的文物众多。除历代名画外,还有不少摩崖石刻,大多散布在闵园到天台途中,石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又有许多修建寺庙的记事碑,为考证九华山佛教历史提供了确凿史料。为广度众生,九华山佛教“地藏利生宝印”为一大特色,现存有“九龙金印”、“九龙铜印”、“狮钮铜印”、“龙钮铜印”、“九狮玉印”等。佛教经籍是九华山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梵文贝叶经二札,明版《藏经两部》,明代血字《大方广佛华严经》,清版《藏经》三部,弥足珍贵。还有不少佛教塑像、法器、寺庙,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唐开元末,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僧地藏卓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圆寂后肉身三年不腐,僧众认定其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建肉身塔以供奉,九华山因此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至明初获得长足的发展,与五台、峨眉、普陀一起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列。清代九华山佛教鼎盛时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庙90余座(其中9座列为全国重点寺院,30座列为省级重点寺院),有僧尼近600人,存真身(肉身)5尊,佛像6300余尊,藏历代经籍、法器等文物2000余件。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鉴山上的名胜。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瑕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瑕和尚的装金肉身。
  九华山寺宇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於海内外。


第三十二章  九华十景
  唐代李白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此后,“九华山”一直沿用至今。山中奇峰怪石、潭谷洞府、古树泉瀑、绿竹鲜花,独具清新秀逸的风光,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主峰十王峰海拔1341米。九华山著名景观有五溪山色、天台晓日、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九子泉声、莲峰云海、平冈积雪、东岩晏坐、天柱仙踪、化城晚钟等十景。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使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菜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平岗积雪:位于闵园景区,海拔近千米处有平岗数千米长,极目四眺,视野广阔,每逢寒冬,漫天飞雪,满山松竹银装素裹,朵朵琼花,景色壮观,为“九华十景”之一。
  九子泉声:位于九子岩景区,因山顶直立九座巨石,状如九子聚嬉,峰下有山泉,流水潺潺,鸣声悦耳,两景相合,得名九子泉声。
  碧桃瀑布:位于大古岭西北、浮桃涧,凤楼峰下的凤凰岭。其水来自桃花冲,飞流直下碧桃岩,瀑布大而长,落差200余米。碧桃瀑布是九华山第一大瀑布,又有“悬水”、九华第一景”之称。
  舒潭印月:翠盖峰下,有一泉三潭,潭名舒姑潭,传说舒女善歌,能使飞鸟停落,蝴蝶起舞,游鱼露头。潭上浓郁古木,潭水透澈晶莹,每当天朗气清的夜晚,一月印水,三潭皆白,清光照耀,峰叠倒影,如诗似画,清幽迷人。
  莲峰云海:九华山的东北麓,上、中、下三座莲花峰,连绵拔起。这三座山峰片石峭立,石色青紫,状如莲花。每当云涛涌现,仰首相望,见新莲亭亭飘浮,蕊瓣微微舒展,维妙维肖,令人赞叹。
  天柱仙踪:清《九华山志》载:“天柱峰耸拨千仞,如柱倚天,此东南第一峰也”。其峰如巨鳌头,生一角,直矗九霄,其雄、其奇,绝于天下。因旁有五老峰,状如五位仙人,踩着云涛漫游天柱,故称为“天柱仙踪”。
  东岩宴坐:东岩,位于回香阁北、钟亭东之崖巅上。东峰之巅,有一高10米、长20余米、宽10余米之巨型花岗岩突起,状似古代船舫,崖壁上刻有明代王阳明亲笔所题“云深处”、“云舫”大字。传说金地藏初来九华山,在岩上打坐参禅。后王阳明效仿菩萨,也在岩上终日宴坐,观山听泉,写有《岩头闲坐漫成》等诗篇,故有“东岩宴坐”的流传。
  化城晚钟:化城寺居九华街中心,为开山祖寺,南对芙蓉峰,东临东崖,西有神光岭,北倚白云山,四山环绕如城。寺依山而建,前后四进。寺内原有一“万余斤”古钟。现存铜钟重1000公斤,高约2米,铸于清光绪年间,制作精美,音质洪亮悠扬。每当红日西沉,白云归岫,化城寺钟声一响,全山寺院僧尼随钟声开始诵经。街上灯火辉映,寺庙内击鼓鸣磐,木鱼声、僧尼诵经声,婉转悠扬,具有浓郁的“佛国”韵味。每逢新年伊始,撞钟108响,代表12个月、24个节气、72候,意味着岁岁平安,时时报喜,消灾灭祸。
  五溪山色:五溪是九华山的北大门,由龙溪、缥溪、舒溪、曹溪、濂溪、五溪汇集于六泉口,经溪流横穿318国道,北流注入长江。立于五溪桥上,远眺九华山,秀峰叠翠,云烟缥缈。近观碧水溪流,山影倒映,风景幽绝,令人倾倒。元文宗皇帝路过山地,即兴赋诗:“当年曾见九华图,为问江南有也无?今日五溪桥上望,画师犹自久功夫”。


第三十三章  开山祖庙“化城寺”
  佛经有“指地化城”之说。该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西南,化城盆地中心,故名化城寺。平地高台上建寺,地位突出,气势非凡。寺前高悬赵朴初提写的“九华山历史文物馆”横额,四根石柱上刻有两幅名联,对杖工整。一曰:“大圣道场同日月,千秋古刹护东西;”二曰:“华峰前香云飘渺,化城寺里花雨缤纷。”前门镶嵌“化城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这是化城寺光辉历史和显赫地位的展示。
  化城寺的名称来源有二,一实一虚。一实,指化城寺坐落在九华街上。九华街是过去因香火兴旺而形成的香火集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九华街,屋舍鳞次栉比,多是两层小楼,街巷东西横贯,溪水在街下流过,淙淙有声,如隔岸弦鸣,一副世外桃源的恬静。九华山四大丛林中的百岁宫、祗园寺、东崖寺均坐落在九华街上。化城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