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父母 好孩子-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可是你忘记了,孩子将要长大成人。一个孩子的未来命运永远是母亲的工作,从这个意义来说,一个民族未来的命运也同样掌握在今天年轻妈妈的手中啊!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所创办学校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幅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他回答说:“对于7岁的孩子,‘爱自己的妈妈’更容易懂,也容易做,能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打下基础。”    
    可以想象,一个从不爱父母、不爱同学、不爱老师的孩子,长大能爱祖国、爱人民吗?一个不爱国、不爱家的人,能够尽心全力地去建设中国21世纪的大厦吗?    
    母亲不仅仅属于家庭,而且属于世界。是无数伟大的母亲,养育了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们能有今天,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母亲。    
    今天,我们当了母亲,在我们手中将产生肩负大任的新的一代。如果我们漫不经心,如果我们过度溺爱,如果我们在孩子心中埋下自私的种子,我们今后必将自食恶果!我们民族将走向衰败!那时,我们将成为千古的罪人!    
    被中国母亲所敬仰的邓颖超大姐,她一生没有生育一个子女,却养育了一批烈士子女,并为我们当母亲的留下了箴言:“现代的父母对孩子不应有占有的自私观念,应将子女培养成为国家社会的人才,献给社会国家,不应把栽培孩子的目的看成是为了自己享受和养儿防老的狭窄目的上。”“父母们应当按照社会主义的标准来教育儿童,以培养他们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质。”    
    年轻的妈妈们,跳出个人狭隘的天地,用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塑造自己,用崭新的母爱去培养孩子,为我们的民族创造美好的明天!    
    


第三部分:学会关心学会爱懂得回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该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    
    人们都说,母亲是最无私的,不要求孩子回报。我觉得,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母亲应该要求回报,并教会孩子怎样去回报自己的妈妈和家人,怎样去回报别人。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问题是,我们今天有许多在母亲和家人的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未有过回报的实践,于是也未产生过回报的意识。他们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就好比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是自然规律。    
    妈妈做好了饭菜,孩子不问这饭菜是怎么来的,不问母亲为这顿饭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全家老少是否吃过,上桌就吃;吃得不顺口,还要大喊大叫闹“绝食”。    
    妈妈给的零用钱,他理所当然地收下,还不时说着:“怎么才给这么点儿,抠门儿!”    
    花起钱来,他大手大脚,一次可以买十几串羊肉串、几十瓶饮料请客。他从未想过,妈妈爸爸挣来这些钱有多么不容易。    
    孩子为什么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为什么不珍惜钱和物,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以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切都来得容易,他享用是理所应当的。    
    一年春节过后,我们报社一位年轻能干的女记者从外地探望母亲归来,对我讲了一番话,使我大为感动。    
    她说,这次回去探家,她特地问起自己小时候的事,自己是怎么出生,怎样长大的。没有想到,在自己眼中一向豪放并不怎么细腻的妈妈,却把她小时候的事情讲述得十分细致。    
    “许多小事妈妈都记得清清楚楚,”女记者激动地说,“快出生之前,我在妈妈肚子里屁股朝下。为了便于生产,我妈天天要跪着转动身子,费了不少力气。生我的时候也遭了大罪,因为我的个头太大,不好生……我结婚以后,我妈寄来的钱,我都心安理得地花了,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应该。一年前,我曾经对我妈说过,每月要给她寄100元,可我却从未兑现过,妈妈也没有向我要。这次,听妈妈讲了我小时候的事,我特别感动,回北京后,马上寄去1400元,从我许愿的那个月补起!我妈真是不容易,我得好好孝敬她……”说到这里,她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我也差点流泪。    
    过去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这位年轻的女记者虽然还没有孩子,但通过和母亲的交谈,她了解了母亲的养育之恩。所以,过去心安理得靠母亲接济的她,终于懂得了用女儿的心去回报母亲,这真是难能可贵啊!    
    怎样让孩子们知道母亲的不易呢?    
    我建议搞个《我是怎样长大的》征文活动,让孩子都去访问自己的妈妈或关心过自己的人,让他们从小知道,在他们的成长中,妈妈爸爸付出的心血,周围人们给予的关心和爱。    
    一棵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当它长成大树,变成木材,建成高楼大厦时,就是最好的回报。    
    同样,一个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妈妈爸爸和亲人们的关怀和爱护,离不开老师、同学和许许多多人的教育和帮助。孩子要把这些爱牢牢地记在心中,好好学习,努力工作,长大以后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祖国的爱、人民的爱、亲人的爱。    
    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母亲和亲人对他的关心、对他的爱,并且一点一滴地教他去回报别人。    
    孩子的正确思想是靠灌输的,爱的种子是需要培育的。无情无义的孩子的出现,是对家长过度溺爱的报应。    
    孩子只要了解了妈妈的辛苦和不易,就一定会热爱妈妈、回报妈妈的。    
    回报与酬谢不同。回报是一个人从内心里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代表着一种深深的情谊;    
    而酬谢,是一种还礼,一种答谢,多少掺杂了一些经济的利益。    
    儿女和母亲之间的感情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亲情。母亲并不希冀什么回报,而每个孝敬父母的孩子都知道回报,也都在默默地、自觉地回报。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每一个家庭,成为家庭幸福的凝聚力。    
    所以,一个家庭是不是幸福,并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家庭成员之间亲情的深浅,家庭凝聚力的大小。    
    一个母亲,不必企盼子女当大官,发大财,只要你用人格的力量把孩子培养成人,你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的家。    
    


第三部分:学会关心学会爱大家为什么爱吕鑫

    懂得回报的孩子值得疼,值得爱。    
    吕鑫,北京城一个普普通通女孩的名字,震撼了许许多多大人的心灵。    
    北京市官园小学10岁的吕鑫,有着特殊的身世。10年前,她刚刚出生几天,就被生身父母抛弃了,扔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的垃圾堆旁。清洁工人吕书泉清早打扫卫生时发现了她。这个小女婴口吐白沫,鸡胸,驼背,患有严重的佝偻病。吕书泉双手捧起这个幼小的生命,把她抱回了家。    
    当时的吕书泉,因一次事故头部受伤,已经从工厂病退到街道成为一名清洁工,每月收入很少。邻居劝他不要收养这个孩子,不要给他那个已经很贫穷的家雪上加霜。可吕书泉不肯:“这是个生命呀,我一定要把她养大!”    
    为此,妻子和吕书泉离了婚。吕师傅每日省吃俭用,但他却用工厂给他治病的2000元钱为女儿治好了病。    
    吕书泉靠清扫街巷得来的收入维持着父女俩整整10年的生活。小吕鑫没有玩具,没有新衣服,没有糖果糕点,没有零花钱,她的童年并没有像她的名字中的三个“金”字堆砌起来的“鑫”那样显得富足并充满耀眼的光彩。    
    但是,小吕鑫的童年却不缺少快乐,是父亲吕书泉的善良敦厚,使清贫的家充满了温馨。吕鑫从小就知道,爸爸把全部的爱给了自己。她心疼爸爸,经常帮着爸爸清扫街巷、做家务。    
    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5年12月,吕鑫的爸爸得了重病,肚子胀得很大,腿肿得老粗,下不了地。吕鑫每天要照顾爸爸,这一切,吕鑫从来没对任何人说过。    
    但吕鑫学习成绩下降,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来家访了。    
    走进那间小平房,老师惊呆了。屋里黑洞洞的,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张双人木床上没有床单,只有一条破棉絮。    
    老师怎么也不能相信,北京城里竟然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