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灿旨恿艘痪洌岸杂谠旅骱臀依此担罅菏凳切紫罩亍!

侯大勇深吸了一口气,挥了挥手:“西厢房有一罐药酒,是治伤良药,你去倒一小碗,抹在膝盖上,免得淤肿。”

侯大勇来到书房坐了许久,师高绿绮之言甚为平常,侯大勇却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奇怪的想起大周朝建立之前发生的一件惨案。

太祖郭威称帝前,是后汉第一任皇帝刘知远的心腹大将,刘知远虽然有称帝之命,福分却并不厚。在皇位上仅仅待了一年就死了。他与郭威关系很好,有通家之宜,临终时还对郭威托以腹心,让其掌后汉兵权,与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等四人一起辅佐自己年仅十八岁的儿子刘承祐。

郭威是枢密使又是节度使,常年在外带兵打仗,没有多少时间在朝中和皇家并没有矛盾,也没有做出格之事。

年轻的皇帝却和朝中的三位辅政大臣发生极为尖锐的矛盾,年轻的皇帝不顾母亲的劝阻。在广政殿埋下甲士,等到杨邠、史弘肇等人来到广政殿时,甲兵一拥而上,斩杀了这几位权高位重之臣。

年轻之君和权臣之间的较量本属寻常之事,只是年轻的皇帝刘承祐手段过于毒辣,杀掉权臣之后犹不过瘾,莫名其妙的把屠刀砍向了郭威的家人。郭家在京的人口,包括襁褓中的婴儿在内,吾以辛免,被杀者包括:郭威的第三任妻子张氏、尚在幼年的儿子青哥、意哥。未成年的侄子守筠、奉超、定哥,柴荣原配之妻彭城县君刘氏,大儿子宜哥,没有取名子的次子。

郭炯父亲郭行简是郭威族人,也是后汉官员,因为外出办事侥幸逃过一劫,却看破红尘,从此不再言官。当年再沧州,郭行简就向侯大勇讲述这段惨案。

郭威此时正率重兵和匈奴作战,闻此噩耗,只有率兵打回大梁,后汉由此而亡,郭威由此建立大周朝,郭威的子女全部在京城被刘承祐杀得干干净净,养子柴荣这才有机会继承了大周皇位。

师高绿绮提到另置房产之时,侯大勇脑中冷不丁的浮现出这段公案。出现之后就挥之不去,纠缠在侯大勇的内心深处,“自己回到大梁之后,就不在是威震胡族的节度使,只是大梁的一介匹夫,若把家人全部集中在大梁,若发生意外之事,难免被一锅煮了,师高月明就留在灵州算了,若真出意外,还可以多为侯家留一条根。”

想通了这个关节,侯大勇来到卧室,看着师高月明就睁着眼,就冷冷道:“月明,今天这个举动实在既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

师高月明喝了两碗韩淇开的汤药,师高绿绮隔一个时辰,就按侯大勇所授的方法为师高月明冷敷,在下午申时,师高月明高烧就退了,侯大勇坐在师高月明床前,给师高月明扣上了一个大帽子。

看着有些迷惘的师高月明,侯大勇冷“哼”一声,道:“何为不仁,陷侯小清于暴风雪中,随时有生命危险,这叫做不仁;妄称师高绿绮为姐妹,遇大事瞒着绿绮,这是不义;居然背着郎君想私自回贺兰山,这是不礼;若私回贺兰山,惹恼了节度使,给房当族带来兵灾,实为不智;你曾说过长相厮守,如今这算什么,可谓不信。”

师高月明高烧过后,脸色憔悴,原本丰腴的脸颊略略消瘦,听到侯大勇扣过来的几顶大帽子。有些吃惊,有些难过,还有些愧疚。

侯大勇用凌厉的目光盯着师高月明,师高月明并不畏惧,用天蓝色的漂亮眼睛迎着侯大勇的目光,两人对视片刻,侯大勇突然露出了笑容,道:“月明,你的头发乱的象个鸡窝。”

此语一出,师高月明猛的扑道侯大勇的怀中,“呜、呜”哭个不停,泪水很快就浸透了侯大勇的胸膛。

“不愿意道大梁,你就和我明说嘛,我是这么不通情达理的人吗?你这样做差点酿成大错,小清如何禁得起贺兰山的风霜雨雪。”

师高月明仍在怀中抽泣不止。

“月明,这样办,你也别到贺兰山去,就留在灵州,小清你也留在身边吧。”

听到郎君同意可以不去大梁,师高月明眼中闪出一丝光彩,随即又黯淡下来,师高月明紧紧的贴在侯大勇的身上,道:“我舍不得郎君,大梁距离灵州千里之遥,这一走,也不知道何时能见道郎君。”

侯大勇轻轻抚了抚师高月明蓬乱的头发,“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古人有诗云,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灵州到大梁并无天堑,想见面随时可以来往,等我到大梁安顿好以后,在郊外买一个庄园,你就搬过来住吧。”

师高月明狠狠的点了点头,脸上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看见师高月明又哭又笑,侯大勇在心里叹息了一句:这个世道,女人真不容易。

西北,十二月十六日,北风在大地上尽情的歌唱,雪花、霜冰以及阴雨。使世界变得灰濛濛一片,一支骑兵队伍冒着严寒,出了灵州城,沿着马岭水南下,队伍行进速度极快,十二月底,已经到达了环县远郊。

一名肥胖的官员身穿铠甲,头上戴着一顶皮帽子,手上拢着一双鹿皮手套,尽管如此。他还是缩在马背上,此人正是奉命传旨的钦差大人陆大江。

侯大勇回头看了一眼缩在马背上的路大江,暗道:陆大江文官出身,能坚持行军五天,也算是不错了。

柴荣在圣旨中提到尽快到任,侯大勇也为了显示守规矩,就命令队伍以行军速度前进,这就害苦了传旨的钦差大人。他根本没有经过这样艰苦的长途行军,大腿全部磨烂,屁股也失去了知觉,可是侯大勇每天规定了行军里程,他也不敢违抗,只有咬着牙在宰相面前苦撑。

侯大勇遥望着远处一条孤零零的灰白小道,小道尽头是灰色的树林。就扭头对钦差道:“过了这片树林就能看见环县的城墙了,今晚我们在环县安营扎寨。”

侯大勇一边说话,一边抬手拂了拂头盔上的堆积地雪,触手处,铁制的头盔竟比冰雪还冷,黑雕军的头盔全部加上了羊毛绒内衬,戴在头上舒服体贴,又增加了防护能力,以前的头盔没有内衬,或者仅仅加上一层薄麻布,每年冬天,都会有执勤的军士的耳朵被冻坏,黑雕军移师凤州之后,头盔上就开始加上羊毛绒内衬,这以后就没有发生耳朵被冻坏之事。

钦差闻言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道:“侯相,黑雕军真是名不虚传,下官实在佩服。”(注: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象后来用的那样普遍;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相互之间称为“阁老”;刺史被尊称为“使君”;县令的尊称为“明府”;至于县丞等则被称为“少府”。而他们都被常称为“明公”。)

侯大勇点点头,道:“走了五天,人疲马乏了,环县是个小县,冬季物资颇为匮乏,我们就不在环县补充粮草,歇息一晚后,明天一早出发,过了环县,下一站就是庆州,在庆州全军修整两天。”

亲卫队五名侦骑突然快速的向大队奔来,一名侦骑手举着一面黄旗,黑雕军侦骑旗语,一面黄旗意味着前面有情况,但情况不严重,若举红色小旗,则意味着有紧急事态。

侦骑来到侯大勇面前,在马上行了个军礼,道:“前面有两只人马,从旗帜来看,应该是环县驻军在追击盗匪。”

侯大勇挥挥手,新任亲卫队副队长罗青松带着手下冲了出去,五十名骑手疏疏的排成一线,弓箭全部拿在手上。罗青松列队不久,树林另一侧隐隐传来马蹄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急,不一会,灰色树林里冲出来二十多骑,后面一百多骑紧追不舍。

来骑没有料到前面还有骑兵堵截,掉转马头就朝西侧跑,他身后二十多骑紧随其后,二十多骑动作齐整,显是配合已久。

罗青松成为侯大勇亲卫以前,就是狮营伍长,担任两年心腹亲卫以后,罗青松被放出来担任了亲卫队的副指挥使,这两年没有独立领兵打仗,让罗青松心痒难忍,想到回到大梁以后,领兵作战的机会更少,罗青松不时叹息运气不佳,此时遇到一个难得机会,罗青松自是不肯放过,他见到来骑左传,带着亲卫们箭一般的向西侧插去。

环县左侧是一块平缓之地,夏天则是绿油油的草地,冬季则光秃秃一片,颇为荒凉,沿着这块狭长的平地西行不过百里,就进入了清水河流域,同心城大战之际,庆州守将吴松枥就是沿着这条道路直奔同心城,解了节度使王言超之困。

二十余骑速度甚快,罗青松所部已竭尽全力。虽没有被甩开,要追上却也极难,而环县的百余骑则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