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地稽静静地看着侯大勇做着准备工作,他做过渤海将领,领兵打仗不是外行,侯大勇准备工作做得很细致,有些地方虽说不太明白,但是细想又觉得很有道理。

侦察工作很顺利,这支辽军至少有五百人,营地旌旗猎猎,武器精良,粮食充足,通过各种现象,侯大勇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支有备而来的骑兵,决非偶然路过。回到在森林里的临时营地,侯大勇把观察到的情况和自己所作的结论向众人说了,族人都很是悲观,人的低落情绪也传给了动物,往日精力旺盛的狗也搭拉着头,连最漂亮的公狗都无精打彩地跟在主人身后。

小部落全部人口不过一百人,辽兵却有五百,相差太大,最好回避。

向东,向东,逃亡之路又要开始。

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辽国骑兵连逃亡的机会都不给他们,当一族人趁黑夜走到一个山口,一阵箭雨,让族人只得退回在森林里的临时营地固守,十几条生命凋谢在山口。

“被辽军包围”,这个事实让本已惶恐不安的粟末靺鞨人冷静下来,即已被围,只有拼死一搏,或还有一条生路。

侯大勇立刻让人检查可战之人和武器。此时全族能战斗的男女共有七十九名,其中男性四十五名,其它都是老弱病残和儿童。近距离武器主要是猎叉和长刀,远程武器主要是长弓,箭支总数为一千五百六十八支,人平三十二支,敌人有近五百人,意味着每三支箭就要射中一个敌人,否则箭支不够用。

营地建在森林中的一块高地上,平均比地面高出约三到四米,东面是一条深沟,约有六到七米,北面和西面是密集的树林,只有南面较为开阔,适合骑兵作战。侯大勇不禁暗自称赞突地稽的军事素养,虽是临时营地,却易守难攻。

来袭的敌军全部是骑兵,侯大勇估计他们会选择从南面发动进攻。粟末靺鞨人本是游牧族,虽受汉人影响很大,对土木工程却并不在行。侯大勇让大部分战士吃饱后休息,安排十名妇女到森林中砍下许多粗壮的树枝,做成鹿角来迟滞骑兵的进攻,安排十名壮年猎手,十三名妇女和全部能劳动的老人,在南面挖陷马坑。让屈由纽古挑选四名箭法出众的猎手潜入西面密林,任务是趁敌人在南面进攻时,偷袭敌首领,发挥类似现代战争中的阻击手的作用。另外,除北面外,西面和南面要尽量把缓坡挖陡,延迟敌军的进攻,所挖泥土用作箭手的掩体。

侯大勇尽量用现有的条件构筑起一个阻击阵地,但是,如此匆忙下,所建阵地能发挥多大作用还不得而知,当所有工事要完成的时候,天也亮了。

正如侯大勇所料,辽国骑兵出现在南方,黑甲骑兵在在箭程外列队,他们并不急于进攻,这次进攻,辽骑兵作好了充分准备,当探子查到突地稽一族的营地时,辽国皇族耶律述律派出自己的部族军五百人,命令将突地稽一族斩尽杀绝,耶律述律的部族军折损在突地稽手上不少,这次出师,以绝对兵力突然包围突地稽部族,意在一网打尽。

一百名敌骑首先发动了第一次冲锋,骑手冲进箭程,侯大勇把战士分成两组,一声令下,第一组射出三十七支羽箭, “呼、呼”破空之声朝冲锋的敌军飞去,不断有敌军落马,紧接着,第二组又射出三十七支羽箭,然后第一组又上前射击。敌人第一轮冲锋很快就被打跨,三波箭雨让辽国骑手损失四十多骑,却连敌营都没有冲到。

辽国将领也久经战阵,见敌人守得严密,自己少量骑兵冲锋,起不到作用,只有利用兵力上的优势,以泰山压顶之势,将敌军踏在马下。辽将发出了全体冲锋的命令,四百余骑手象一支锋利的长剑直刺而来。空中的羽箭来回交织,双方都有人中箭,侯大勇等人在简单掩体的掩护下,伤亡大大减少,当辽骑冲至鹿角地带时受阻,趁此时机,又承受了一阵箭雨,鹿角下面纷乱地倒下了一层辽军骑手。

辽将红了眼,对付一个小小的部族,却伤亡惨重,他发出一阵阵命令,督促骑兵冲锋,辽骑人多,终于冲过鹿角,快速冲击的骑手已接近山坡。

冲到最前面的骑手却突然失去重心,掉进挖好的陷阱里,后面的骑手止不住,又有不少冲进陷阱,阵前一片惨叫。在这混乱时机,侯大勇指挥粟末靺鞨箭手像射固定靶一样,将阵前辽兵大量点杀。有四五个辽军骑手疯狂地冲上山坡,很快被凶悍的族人挥刀斩成肉块,辽军再一次被打退。

辽军以骑兵为主,在草原上一般都是骑兵对决极少遇到打阵地战的情况,所以这此出兵根本没有作阵地战的准备。有心换无心,辽军两次冲锋吃了大亏,伤亡已过半,而敌军有工事掩护,伤亡相对极轻。辽军退出箭程后,已疲惫不堪,失去了税气。

辽将正准备组织第三次冲锋,突然,从西侧密林里突出两骑,以迅雷不及之势向队伍冲来,两箭直奔辽将而来。辽将避过一箭,另一箭却直直地射入他的咽喉,辽将双手向上举了举,旋转的天空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印象。两骑一箭得手后,立即向北逃跑,十余辽军纵马追上,这时,从密林中又冲出三骑,各发一箭,三敌应弦而倒,三骑又迅速逃跑,辽军追无可追。

经过此番折腾,主将又亡,辽军势气大衰。侯大勇看时机已到,命令身后已按奈不住的粟末靺鞨汉子,手举长刀,开始冲锋,此时,陷阱已被辽军的尸体所填,侯大勇带领这一队生力军,从高往下,向已失去了斗志的敌军猛咬过去。

第4章 惜惜相别

根据侯大勇战前布置,骑手从营地往下猛冲,进入箭程后,每名骑手要射出一支箭,射乱打敌军阵脚。根据马速,射完一支箭后,马队就会冲进敌人阵地,和敌军短兵相接,这时如果射第二支箭,反而容易被敌所伤,所以,侯大勇命令每人只准射一支箭,射完就冲锋,整个队伍以同样的战术动作进行攻击,可以把作战效果放大。

正如侯大勇战前所布置,三十多支箭射完后,侯大勇大吼一声发出举刀的命令。侯大勇举着长刀冲锋在前,虽然近一段时间都在练习马上用刀技术,但是毕竟没有实战过,不知实战效果如何。当队伍冲入敌军队伍时,兵锋所至,辽军骑手不断被砍下马来。侯大勇突入敌阵时,第一个对手是一个年纪很轻的辽兵,侯大勇避开辽兵刀锋,高举长刀呈四十五度角猛劈辽兵。这个角度最不易防守和躲避,当年在喜峰口和日军作战时,中方的大刀队就专门训练过这种刀法,杀伤了大量日军。侯大勇使出这简捷迅猛的一刀,准确砍在年轻辽兵的颈部,鲜血喷涌而出。

经过短暂惊慌后,辽军稳住队形,依着人多,企图将粟末靺鞨人围在战阵里。粟末靺鞨人不给辽军机会,队伍始终聚集在一起,一击成功后,整个马队在辽军队伍中间穿过。

双方短暂交锋,粟末靺鞨人无人落马,但数人受伤。粟末靺鞨人极为勇悍,受伤战士纷纷把血抹在脸上。当队伍冲出敌阵之后,粟末靺鞨人依照命令纵马向前跑,与紧跟的辽骑拉开一定距离后,侯大勇猛地大吼一声:“放箭”,粟末靺鞨人全部回头射箭,追在前面的敌军接连中箭落马,辽军见敌人弓箭历害,被迫放慢了追击。粟末靺鞨人甩开敌军之后,又掉转马头,重新整好队,举刀冲入辽军。

辽兵伤亡不断,军心更为动摇,当粟末靺鞨人再一次举刀冲来时,辽军终于失去了斗志,四下逃散。

当战斗结束时,侯大勇发现腿上鲜血淋漓,不知何时被砍了一刀,战斗正酣时,没有感觉到疼痛,松驰下来才疼痛难忍。

此役粟末靺鞨人胜得干净利落,实是近年来与辽人作战最大的一次胜利,不仅以少胜多,而且伤亡不成比例,粟末靺鞨人伤二十八人,阵亡仅两人,而辽军被杀近二百人。辽军营地遗弃了大量极为珍贵的粮食、衣物,足够族人过冬。

侯大勇注视到处是断臂残躯的战场,残酷的场景让人无法产生胜利的喜悦。侯大勇煅然听到一声惨叫,一个粟末靺鞨士兵举刀砍下一名辽国伤兵的脑袋。

侯大勇是现代军人,受人权教育多年,他不能容忍公然杀俘,于是拨出长刀,骑马在战场上来回命令,“大家听好,不准杀人,把俘虏集中起来,由我来处置。” 粟末靺鞨人有些不情愿,但是侯大勇在他们眼里已成为战神,还是停下手来。

侯大勇知道草原民族对敌人很残酷,这是这个时代的战争规则,自己也不能破坏,但对于杀伤兵这样的事,发生在眼前,却不能不管。当俘虏集中在一起的时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