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林,你过来。”等到侯宗林走到身边,侯大勇温和地说道:“你今天受伤,哥哥是为了打鸟,并不是有意砸你,现在哥哥给你说了对不起,你就说没关系。”

侯宗林没有哥哥侯虎的野性,却也并不怯懦,他走到哥哥侯虎面前,大声道:“没关系。”虽然侯宗林也并不理解“没关系”是什么意思。

侯大勇高兴地道:“古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后我的几个孩子,互相之间要用学会说对不起和没关系,小英、秋菊、月明、阿济格,你们作为母亲也要严加监督。”

侯大勇眼光突然变得极为锐利,眼光每位娘子脸上扫过,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道:“今天在座的所有孩子们,还有远在灵州的侯小清,都流着我地血脉,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番话,让众小孩听得莫名其妙,可是在座的四个女子却听得明白,自古侯门深似海,里面的倾轧与斗争,其残酷并不亚于战争,侯大勇这是在防微杜渐。

“侯虎是我的长子,从今天起,他就叫做侯宗虎。”

阿济格闻言大震,侯大勇的几个儿子,皆是宗之辈,和陛下柴宗训的辈份相同,唯独侯虎一直没有正式的辈份,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事情。阿济格咬着嘴唇,眼睛水悄悄地涌出了眼角。

处理完家务,午餐也就要结束了,侯大勇顾不得休息,便匆匆忙忙地前往中书门下。

中书门下早已等着许多官员,能够在中书门下等候的都是各侍郎以及上地重臣,侯大勇一一见过礼,便进了内院,将这些官员交给了参政知事司马翎。

侯大勇以节度使入相,虽然雄兵在握,可是在朝廷上地根基却无法与王薄、魏仁浦等老臣相比,心腹中理政人才极少,中书门下原来还有一个里奇部的吴若谷,吴若谷成了刺史之后,中书门下就没有得力人手,侯大勇考虑再三,也只有利用原有的人才,便提升才能突出地薛居正、旧相识司马翎为参政知事。

薛居正和司马翎两人升任参政知事,事实就是担任副宰相。

司马翎以前是曾任过吏部侍郎,侯大勇在凤州、灵州之时,曾经通过司马翎调动地不少小官,包括赵普等人均是通过司马翎的关系这才调至了黑雕军中,将司马翎升任为参政知事,也是发挥司马翎在吏部多年的优势,挑选现成的优秀官员补充缺口。

司马翎与前些年相比,瘦了整整一圈,而且每天口渴得历害,因此,每天到了中书门下后院,总是让小吏们烧上水,并随时放在手边,这样他才觉得安心。侯大勇一看症状,就知道司马翎是患上了糖尿病,只是这种病到现代社会亦无法根治,更不用说在大周朝,侯大勇只能在心中长叹息一声罢了。

薛居正以才华扬名大梁,虽是侯大勇旧识却不是嫡系,属于使用中观察、观察中使用的大臣。

鉴于两位大臣的情况,侯大勇特令这两名参政知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从本质上两人就成为了侯大勇的私人高级助手。

此时,司马翎应付络绎不绝的大臣,薛居正就到后院汇报重要之事。

薛居正道:“今日有两仵事情重要,一是礼部送来的春考的奏折,另一个是户部请求整顿赋税地奏折,其余的都是日常小事,这些奏折都已分类归整,侯相有空可阅。”

侯大勇笑了笑,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春考在即,这是大事,我先礼部奏折,你派人去请窦仪尚书来此。”

礼部尚书窦仪原是礼部侍郎,是御吏窦俨族弟,窦俨在审理澶州水祸一案之时,已和侯大勇有密约,对侯大勇暗中多有襄助,此时侯大勇掌握朝廷,投桃报李,将礼部侍郎窦仪升任为礼部尚书。窦仪和其兄长一样,皆为很有风度的儒家弟子,虽是急急忙忙地赶过来,头发、衣饰却没有一丝凌乱。

侯大勇诸事缠身,随意聊了几句,便切入正题,道:“今年春试,有几个问题要与以往不一样,进士人数扩大到五十人。”

大周春试,进士一般也就十人到二十人,窦仪听闻进士人数一下翻辈,脸上吃惊之色不能掩饰。

“科举考试,说到底是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长于考试并不代表着是个能员,百姓有句俗语,叫做是骡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所以,依我的意思,不妨多取一些进士,放在地方上用实绩来检验,总能发现几个人才。”

窦仪虽然觉得侯相这种做法不合常仪,但是见侯相态度坚决,也不好多说,暗道:多几个也就多几个吧。

“其二,国家开科取士,为官择人,不是私人取士,从这科起,及弟举人不得称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也不得自称门生,有违命不遵者,由御史台弹劾上报,而且主考官不能固定,春考前由中书门人临时指定。”

“其三,科举取士就公平、公正、公开,禁绝朝臣公荐士人,鼓励举报违规者,一经查实,举人将丧失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听到这一条,窦仪脸上禁不住有些热气,“公荐”是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权,每年知举官赴贡院主试之前,台阁近臣可以保荐“抱文艺者”,号称“公荐”,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请托,侯相此令一出,不知会堵了多少台阁近臣的利钱。

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

大周朝新春试,真如春雷一般,在大周全境激起了层层波浪,无数苦学多年的学子燃起熊熊烈火,奔赴大梁的人数顿时多了起来,当然,任何一项政策,有人支持就必然有人反对,一些老进士们不免觉得这一年的春试含金量未免不足,三三两两私下交谈之时,禁不住也要鄙视一番新政,只是这些鄙视稍稍有些微弱,而且上不得台面。

与此同时,在秦、凤、阶、成诸州,大周军队再次聚集起来,这是这两、三年第二次陈兵西蜀边境,第一次是北伐幽州之时,由李重进率军于西蜀边境,这是声东击西之计,以李重进大军制造假象,掩护北伐的真实目的。这一次陈兵西蜀,就有些真真假假,让人莫辨虚实了。

成都府内,花天酒地过了无数的日子,刘成通仍然没有见到蜀主孟极,就在他向礼部侍郎孟升明确提出要回朝之时,孟昶突然宴请大梁使臣。

刘成通虽然见识过王昭远等大臣府宅的阔气与奢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还是被西蜀皇宫西蜀皇宫金壁辉煌所震慑。进入皇宫以后,经历过灵州创业艰辛的刘成通身不由已地开始了盘算:这根柱子包着些黄金,若是用来买马,可以买多少战马;这些雕像上的珠宝,又可以打造出多少弓箭;

刘成通就如守财奴一样,一边走路一边盘算一边叹息,孟升看着刘成通表情有些怪异,走到身边,轻身道:“刘侍郎,陛下就在前面。请循礼而行。”刘成勇这才收敛了心神,上前行礼。

孟昶腰些发酸,他让太监在龙椅后面垫了一个软垫,这才坐着舒服些,他把那一页薄纸放下,轻描淡写地道:“大梁陛下身边,连一个文采风流之人也无?堂堂国书,就这么干瘪瘪的几句话。”

刘成通素知西蜀君臣都作得锦绣文章。几年前,刘成通未到黑雕军中之时,对西蜀君臣还颇有些羡慕,这几年军中生涯,已使他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在血与火之中,在生与死之中,往日醉心不已的文章已失去了绚烂的色彩,此时,听到孟昶的评价。他心里不由自主有些腻味。

不咸不谈地说了几句场面应酬话。孟昶脑中总想着后宫中那位柔若无骨的女子,想着如水如脂的细腻肌肤,再看着眼前黑不溜秋地大梁使臣。不禁也有些腻味。

孟昶忍不住有些走神,他想起前些天所作的《玉楼春》,又在心头低呤了一遍:“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廉一点月窥人,敏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呤完之后,自已也觉得意境深远,脸上便露出些微笑。

大殿之上,刘成通脸色一变。声调铿锵有力,道:“前年,蜀中唐门曾在大梁城杀人越货,唐门是蜀人,就是蜀人在大梁城内杀人越货,此事须有一个交待。”刘成通对着大梁方向拱了拱手,道:“陛下有旨,只要交出了西蜀唐门,此事就算了结。否则定然不会就此罢休。”

孟昶没有料到貌如粗汉子的大周使节,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他的微笑凝固在脸上,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刘成通,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一旁闪出了一位满脸红光的高品官员,正是孟昶宠臣王昭远,他怒喝道:“大胆,一个小小使臣,竟在朝堂之上口出狂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