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地图》明确标示乐安县在今山东博兴

县境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亦载:“乐安
县,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按照“汉承秦制”、秦国的郡县制又
是在七国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情况推理,西汉的乐安应就是秦代的乐
安,亦即齐国的乐安。再说山东博兴县境内实有乐安故城遗址。《续山东考
古录》、《新唐书》及清《博兴县志》均记该地有“乐安故城”。据实地考
察,乐安故城遗址在今博兴县城。这一说的问题在于:查遍先秦古籍,春秋
时代的齐国无“乐安”这一地名,《元和姓纂》、《新唐书》上所载孙武的
故里在“乐安”应该是唐代的称谓,而今山东博兴县在唐代不名乐安,而名
“博昌”。至于在唐代该地就有“乐安故城”的记载,正说明博兴县有“乐
安”之名是历史的陈迹,至唐代已经废弃。因此,博兴说也难以令人信服。
(三)惠民说。孙武的故里在今山东省惠民县是一种甚为流行的说法, 
郭化若的《孙子译注》、陶汉章的《孙子兵法概论》,吴如嵩的《孙子兵法
浅说》、黄葵的《孙子导读》、吴九龙主编的《孙子校释》以及日人服部千
春的《孙子兵法校解》等,都采用此说。这一说的论据是,唐代自天宝以后, 
版图中称“乐安”的只有乐安郡,而今惠民县是乐安郡的治所和郡内最大的
县,因此,《元和姓纂》等书所说的“乐安”,只能是指惠民县而言。唐杜
佑编的《通典·州郡十》记:“棣州(原注:今理厌次县),春秋战国属齐。。。 
(唐)或为乐安郡(按:在天宝以后),领县五:厌次。。”上述记载中的
“厌次”,就是惠民县的旧称。而且,据惠民县史志办公室的调查,惠民县
城南原建有孙武庙,城北有个庄名就叫“孙武家”,这一带许多孙姓人家都
说是孙武的后代。这样,惠民说更有了民间传说的依据。不过,史书记载孙
武的祖父“食采于乐安”,是不是指唐代的乐安郡?乐安郡有五个县,有没
有可能指其他的县?惠民县中有关孙武的遗迹和传说是不是可靠?这些还都
是令人生疑的问题。
孙武是世界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故里是哺育他成长的摇篮,也是纪
念这位名人的胜地。虽然,孙武的花岗石高大塑像已于1991 年5 月在惠民县
竖起,但这场争论并没有结束。孙武故里究竟在何处,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落实。
(徐小谊) 
孙武何处斩美姬? 
孙武,字长卿,是我国春秋时代的齐国人。他是一位大军事家,曾以“兵
法十三篇”进见吴王阖闾。《史记》上记载说:“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
为将。西破强楚,人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武认为
“兵者国之大事”,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不殆”。所著《孙
子兵法》一书,为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被世界公认为“兵学圣典”、“世
界古代第一兵书”。他本人也被推崇为“东方兵学的鼻祖”。
他平时训练军队,从实战出发,要求非常严格。在《史记·孙武子列传》
中记有:“吴王阖闾以妇女试兵,武子以王之爱姬为左右二队长,申令之后, 
二队长大笑,武子斩之。”他强调只有执行铁的纪律,才能训练出所向披靡
的威武之师。关于他“演阵斩姬”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苏州,是吴国的故都,至今尚存孙武遗迹。孙武墓,据《越绝书》记载: 
“在巫门外大冢,去县十里。”又《后汉书》引《皇览》云:“在吴县东门

外。”唐·陆广微《吴地记》也说:“平门西北二里,有吴偏将军孙武坟。” 
直到清代嘉庆年间,孙星衍购得一榭园故址,改建为孙武子祠,地点在虎丘
东山洪内。并曾作诗一首:“我家吴将高绝伦,功成不作霸国臣,春秋三传
佚名姓,大冢却在吴东门。。”解放后,又在虎丘东山孙武子祠废基之上, 
建起了一座孙武子亭,亭内耸立石碑一块,碑上镌有张爱萍将军题词:“孙
子兵法,克敌制胜;娇娘习武,佳话流传”。以后,有人误把虎丘讹传为孙
武训练女兵之所,考之史实,其实不确。
那末,历史上的孙武教场,究在何处?相传一处在枫桥寒山寺西南约三
里的孙家桥。据同治《苏州府志》载:“孙武子宅在枫桥西南孙武子桥侧。” 
去当地考查:孙家桥现属横塘乡曙光村,方位系南北向。该桥原名孙武子桥, 
桥旁曾立有3 尺黄石一块,上刻“孙武子桥”四字。桥西有旗杆浜,亦为南
北向,约长80 多米,现已填没。先前,河边立有一排旗杆石,想当年孙武在
此演阵习武,军旗飘扬,声威十分显赫。北边有一大片平地,相传就是操练
兵马的大教场遗址,据当地老人回忆:以前这里矗立着三座高大的牌坊,气
势雄浑,壮观异常。孙武为了便于操练兵马,教场就设在他的居宅附近。此
处距离苏城不远,城内就有吴王的深宫内苑。作为拱卫苏州城西的军事屏障, 
倒也很有可能。
另一处,则在今吴县胥口乡的蒋墩,当地尚有教场山、二妃庙和二妃墓
等遗址。
蒋墩,地处香山之西。香山,因春秋时吴王曾在此种香而得名,留下了
伍子胥墓、郑旦墓等古迹,附近还有吴国南宫的遗址。其西有舟山村,相传
是吴王训练水军、督造舟船之所。这一带,无疑是当年吴国的重要根据地之
一。
蒋墩,亦名将墩。相传因当年孙武在此拜将而得名,村边有一座小山, 
叫做教场山。据吴县《香山小志》(抄本)称:“教场山即吴宫教美人战处, 
地名蒋墩,或称小娘山,教场之讹音也。”登上山顶,上面十分平坦,总长
约数百米,可以陈兵列队,跑马射箭,据说这里就是当年孙武的点将台故址。
山的左前方是一大片葱绿的平地,可容兵数千,当地老百姓至今仍称之为大
教场。
南面山坡上,过去曾有高大的坟垄一座,叫做“美女坟”,又称“二妃
墓”。相传所葬者即是吴王阖闾的二位美姬,在演阵中因违反“军令”而被
斩。可惜此坟在“文革”中已被平毁,至今在荒草丛中,仅存遗迹。
教场之东,一带山埂,连绵起伏,名小横山,二妃庙就建在这里(现为
小横山小学所在地)。据《姑苏志》记载说:“吴王庙在香山南址,庙
貌有二妃侍,相传即孙武所诛二队长也。”《香山小志》上也说;“南麓, 
土龙横卧,名小横山,首东北有尼庵,古之二妃庙也。”据村上的老年人回
忆:二妃庙内原有寝楼三间,楼上塑有二妃像,珠冠霞帔,丰姿秀丽、娇艳
动人。在楼下,则塑有孙武的坐像,全副戎装、神态威武异常。庙内昔年的
情况,与《香山小志》所记,完全符合。明代的高启曾到此游历,并作诗记
慨说:“锦云阵阵落红衣,波冷双莲惨夕晖。故国草侵金辇迹,荒祠尘掩画
罗帏。共哀艳质军前没,谁见香魂月下归?惆帐无人来酹酒,绿杨惟有暮鸦
飞!”
苏州历史上遗留的二处孙武教场,究竟哪处是真?哪处是假?还是两处
都曾设过教场?从以上所引史料看,言之凿凿,都有所据。但笔者查阅了明

代以前的史书,却未见记载。故而娇娘在哪处习武?二姬在何处被斩?仍然
是扑朔迷离,至今难以作出定论, 
(孙鹄) 
“牧野大战”发生在哪里? 
“牧野大战”是武王伐纣过程中的一次规模宏伟、影响深远的重要战役。
据史籍记载,周武王率领的“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 
和庸、蜀、羌、髳、微、、彭、濮等方国部落的盟军(《史记·周本纪》), 
“朝至于商郊牧野”(《商书·牧誓》),一举战胜了殷纣王的70 万军队。
此战决定了殷商的灭亡,奠定了周武王立国的基础。
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地方?古往今来,人们意
见纷呈。《尚书·牧誓》孔传云:“牧野,纣近郊三十里地名牧。”许慎在
《说文解字》中说:“坶,朝歌南七十里地。《周书》武王与纣战于坶野。” 
坶即牧。《后汉书·郡国志》云:“朝歌,纣所都居,南有牧野。”《水经·清
水注》:“(清水)东南历坶野。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据皋
跨泽,悉坶野矣。《郡国志》曰,朝歌县南有牧野。《竹书纪年》曰,周武
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