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英台也。”清代另一著名学者毛先舒在《填词名解》卷二引《宁波府志》, 
和焦循记鄮城(今鄞县)梁祝墓大同小异,只多了“今吴中花蝴蝶,盖橘蠹
所化,童儿亦呼梁山伯、祝英台云”。
根据焦循、毛先舒引方志所记,谢安为东晋名臣,是历史上实有之人, 
那时女子亦未有缠足陋习,为祝英台女扮男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而且志书
上记载竟如此详尽,因此不能排除历史上实有粱祝其人其事。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即使有其人其事,还有东晋、明代两说。持祝英台
为明人说者,见于今人之著述,披露于报端。而且焦循曾目击山东嘉祥县明
人为祝英台所刻的碣石拓片,(可惜他未引碣文,不知还能发现否?)加之

明人有传奇《同窗记》(演梁祝故事,现存《访友》等出),焉知不正是演
的明代当代时事?又杭州市有关部门准备在凤凰山重建“梁祝书院”,这也
不是毫无根据的。传说中的“梁祝书院”所在地确为明代杭州一所著名书院, 
不过不叫“梁祝书院”,而是叫“敷文书院”。蛛丝马迹,费人猜疑,故此
不能就断为祝英台不可能是明代人。然而此说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因为据
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所记,元曲大家白仁甫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的剧
目,可惜剧本已佚,无法知其概要。由此上溯,北宋苏东坡的词集《东坡乐
府》有词牌《祝英台近》,以后辛弃疾、吴文英均有词作。据此又可以推断, 
至迟在北宋时已有祝英台故事的流传。唐宋词专家龙榆生则认为此调“殆是
唐宋以来民间流传歌曲”。故此梁祝究竟是晋人邪?明人乎?由于都有一定
的文字依据,难以遽断。再有,梁祝毕竟不是帝王将相,用不着像曹操那样
死后造“七十二疑家”,可是何以至少在山东、河北、浙江都有他们的墓? 
最后当然不能排除梁祝史无其人其事,确系民间传说,对此焦循在详记他耳
闻目睹志书记载时,是有一定保留的:“此说不知所本,而详载志书如此。” 
我大胆地揣想,梁祝故事会不会本是编撰,由于这一悲剧感人至深,代代相
传,后人误以为真的而写入志书的呢?总之,这其间还有一些谜,需要我们
去探索、破解! 
(顾志兴) 
“白蛇”传说从何而来? 
叙述宋代店员许宣和蛇仙白素贞爱情悲剧的白蛇传说,以它曲折优美的
情节,鲜明生动的形象和充满人情味的情致,不胫而走,成了我国家喻户晓
的民间四大传统故事之一。白蛇传说影响深广,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它
是如何起源的?它的“原先”是什么?一直是白蛇传说研究中一个热门的话
题。
以往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白蛇传说最早的成型本,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
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选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清以来,关
于白蛇传说的戏文如清乾隆三年松江黄图铋的《雷峰塔传奇》,安徽方成培
的《雷峰塔》以及《义妖传》、《宝卷》等,内容情节基本以冯梦龙本为蓝
本。然而,冯本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则传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较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蛇妖故事及崇拜龙蛇的民俗风尚,蕴
藏着白蛇传说的基础或“原先”。由于各人所依据的材料不同,说法略有差
别。戴不凡在《试论〈白蛇传〉故事》一文中查考了《净慈寺志》(杭州丁
氏八千卷楼刊本)记载:宋时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巨蟒,并出现过会变女人
的害人妖精。推论道:“雷峰塔正在净慈寺附近,《白蛇传》可能与这传说
有些关系。”罗永磷则认为,白蛇传说的“原先”可能是南宋时流传下来的。
据《清平山堂话本》所收辑的《西湖三塔记》云:南宋孝宗年间,临安府(今
杭州)奚宣赞清明节游西湖,一女孩白卯奴迷途被奚救回家。女孩的母亲白
衣妇酬谢他,于宴席间取人心下酒,又委身于他同宿半月。不久,白衣妇讨
厌宣赞,欲杀之食其心肝,两次均被女孩救出。奚侥幸回家,其叔父奚真人
得知此事,用道法破之。白衣妇为白蛇,女孩为鸡妖,黑衣祖母为獭妖。奚
真人化缘,造三石塔,镇三怪于西湖中。罗永麟在《论白蛇传》一文中,认

为白蛇传说就是据此,“为迎合市民阶层心理需要而改编成的”。
胡士莹在《白蛇故事的发展——从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谈起》中
主张白蛇传说“原先”的蛇妖故事不在宋而应上溯到唐。唐代传奇小说《白
蛇记》、《李黄》均描写了白蛇精,它们为后代白蛇传说奠定了基础。其中
一则说:唐宪宗元和二年,陕西李黄在长安市东遇见一个穿白色孝服的美丽
少妇,为其勾引,在她家里“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第四天回家,觉
得“身重头旋”,卧床不起,身子逐渐消蚀,最后只剩下一股血水。后来, 
家人去寻那白衣美女的家,唯见一座空园和一棵皂荚树。听邻居说,树中常
有大白蛇盘踞,才知少妇为“蛇妖”所变。王骧根据镇江金山寺僧龙斗法传
说的历史记载,在《〈白蛇传〉神话的镇江一源》一文中断论,白蛇传说的
“原先”不仅在唐代已产生,而且镇江一源,“比较杭州一源的产生时期可
能更早一些。故事的情节也更为具体”。
也有的研究者从民族传统文化民俗风尚中寻找白蛇传说的渊源。陈勤建
《白蛇形象中心结构的民俗渊源及美学意义》认为,白蛇形象可以从远古民
族“人首蛇身”的图腾崇拜中窥见影子。《山海经》、《帝王世纪》、《竹
书纪年》等古籍记录了大量人蛇合体的形象,如“女蜗,古神女而帝者,人
面蛇身”,“燧人之世。。生伏羲。。亦人首蛇身”。伏羲氏系统的有所谓
长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
龙氏等等,都是一大群龙蛇。远古中华民族形成的民俗风尚组成的“活的历
史连扣”,蕴育、编织了后来的白蛇形象及其传说。
一些学者根据国内外的蛇怪故事,认为白蛇传说有中国基础,但其源头
是外来的。秦女、凌云在30 年代《中法大学》月刊2 卷3、4 期著文《〈白
蛇传〉考证》中说道:“白蛇故事,在中国民间,屋然是经常的流行普遍, 
但决没有悠久的历史”,它的根基源于印度传到西洋和中国的Lamia 的故事。
中国的白蛇传“只不过是借印度流传的故事而把中国旧有的各种片段传说或
掌故组织起来,联系起来,使她成为一个有系统的有生命的活跃的故事罢
了”,“只不过是中国的旧闻和印度来的神话,结合起来而产生的一种意艳
的宁馨儿罢了”。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白蛇传说是由真人真事衍化而成的。1984 年5 月杭
州举行的白蛇传说学术讨论会上,有的同志认为过去收集到的凡人白蛇传故
事,一概视其为受戏曲影响后起的,因而不予重视,是不妥的,从白蛇传说
的内容看,与现实生活更为密切。据说上海还有许姓人氏,声称是白素贞的
后裔,其家谱上曾有记载,可惜家谱已毁于战火,无资料佐证。
(陈勤建) 
妈祖为何成为海神象征? 
妈祖,原名林默,后人尊她为灵女、龙女、神女,民间习惯上又称她为
妈祖,是宋代福建莆田湄洲的一位传奇式人物,也是世界闻名的中国“海神”。
相传妈祖出生在北宋建隆元年(960 年)三月二十三日。父帷悫,讳愿。
五代闽时,任都巡检(负责沿海治安巡逻的官员),母王氏,生一男六女, 
妈祖即为其最小的女儿。自出世至满月,不闻哭声,因此取名为默。妈祖自
幼聪颖不凡,8 岁时进私塾读书,过目成诵、进步非凡。十岁时即信佛焚香
念经,早晚不懈。13 岁时常有一位老道士玄通往来其家,对林默说:“你具
仙骨,应得渡入正果”,于是授以“玄微秘法”。经依法修练,均能领悟要

旨。16 时尽“窥井得符”,通灵变化,能为人治病,并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只, 
于是闻名遐迩,人们尊她为“通贤灵女”。13 年后,即宋雍熙四年(987 年) 
丁亥秋九月初九日,妈祖28 岁,别诸姐上湄峰最高处,白日升天而去。由于
神话传说中的妈祖生得神异,聪明过人,虽出身于仕宦之家,然却颇善于驾
舟泅水,勇毅超群,以行善为乐。她一生中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
涛骇浪中拯救过众多渔舟商船;且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