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自古以来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
查一下有关史料,我们可以知道此书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著录, 
只是在梁代阮孝绪的《七录》和《隋书·经籍志》中才开始记载,但均没有
写作年代和作者姓名,因此历代学者对此作了许多研究和推断: 
一、神农氏说。东汉郑玄在《〈周礼〉郑注》中认为此书是神农氏时代
的作品,由神农氏所作。二、黄帝说。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曰:“黄
帝使歧伯尝味本草,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疾”。认为成于黄帝时代, 
由黄帝所作。但据考古研究认为:神农、黄帝时代尚无文字。因此以上两说
不能凭信。三、汉代说。梁代陶弘景根据书中所载药物产地,首先提出了此
书为汉人所撰的观点。他在《本草经集注·序》中说:“今之所存,有此四
卷,是其本经,所出郡县,乃后汉时制,疑仲景、元化(即华佗)等所记。” 
又说:“本草时月,皆在建寅岁首,则从汉太初后所记也。”陶氏认为书中
所记药物产地,多为东汉时所设,据此推断此书成于东汉,而作者可能是当
时名医张仲景或华佗。他还依据采药时月以建寅为岁首的特点,认为此书不
早于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 年)。四、东汉至宋齐之间说。近人梁启超
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说:“此书在东汉三国间,盖已有之;至宋齐间
则已成立规模矣。。著者之年代则不出东汉末讫宋齐之间。”又说:“。。

是今本《本草》与华佗、吴普有密切的关系,或即以《吴普本草》为基础, 
亦有其可能性也。”认为《神农本草经》成于东汉至宋齐之间,作者可能是
华佗及其弟子吴普。
当今学术界对于上述问题的争论也未超出前面四说的范围。有的学者认
为:《神农本草经》一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秦汉以来许多
医药学家不断加以搜集,直到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持这一观点
的有甄志亚主编的《中国医学史》(全国中医学院教材)。也有学者认为: 
《神农本草经》不是成书于汉代,更非成书于汉代之前,而是梁代陶弘景才
使之最后成书的。陈景河在《〈神农本草经〉成书时间新议》(载《黑龙江
中医药》1984 年第4 期)一文中就这样认为。其根据是:一、此书书名首由
陶氏确立。《神农本草经》不见于《汉书》,而始见于《七录》,这是因为
直到陶氏手中,书名才最后确立,“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进上梁武帝”。
(李时珍语)所以《七录》中乃得而见之。二、此书内容亦由陶氏而得以固
定。在陶氏之前,此书的内容,屡遭前代医家“更复损益”,而增减不定(即
未定型)。陶氏为了避免类似之事的再度发生,选定了别有含义的“三百六
十五”这个数字,来固定此书的内容。还有学者认为,《神农本草经》成书
于东汉时期,而作者是华佗及其弟子。如何爱华在《华佗与〈神农本草经〉》
(载《福建中医药》1984 年第1 期)一文中就持这一观点。其理由有四:其
一,离此书著作年代不远的陶弘景,除了提供“疑仲景、元化等所记”的线
索之外,还曾指出:《本草经》的发展和编辑,“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
等,更复损益。。,且所主治,互有多少,医家不能备见”。这说明在华佗
之后,陶氏之前,对药物学有所研究、有所发展的人,恰恰是华佗的弟子。
陶氏之语,是针对《神农本草经》问世之后的状况而发的,对探讨此书的著
者,不失为一个有力的佐证;其二,从清代孙星衍、孙冯翼二人在《名医别
录》、《大观本草》、《太平御览》等书中辑佚整理的今本《神农本草经》
来看,其中有吴普注文189 条,《吴普本草》内容12 条,李当之辨药性寒温
44 条;其三,针对此书中存在着不少吴普、李当之论药的资料这一状况,前
人(如粱启超等)就曾认为此书的作者可能是华佗及其弟子;其四,华佗、
吴普等人洞晓养生之术,具有方士色彩,而《神农本草经》一书的特点,又
恰恰带有浓厚的方士气息,这也可以说明华佗与此书的密切关系。
由此可见,学术界对《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问题的见解颇不
一致。解决这一历史悬案确实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冯兆平) 
《诗序》作者是子夏吗? 
凡是读过《诗经》的人都知道有《诗序》,《诗序》原来分置各篇之首, 
说明各篇作者、本事及作诗的意图,首篇《关雄》之序特别长,故《诗序》
又有“大序”、“小序”之分。“大序”总论全部《诗经》,“小序”则分
述各诗具体情况。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人们未必尽知《诗序》的作者是
谁?
其实也难怪。因为关于《诗序》作者,异说甚多,向来没有明确结论。
以时代先后而言,东汉郑玄《诗谱》猜测“大序”由子夏作,“小序” 
由子夏与毛公合作。子夏者,春秋末年晋国人,卜氏,名商,孔门“文学”

科的优等生,晚年居西河教授,传授《春秋》、《仪礼》、《论语》、《易》
等儒家经典,说他序过《诗》,虽为疑似之辞,亦实为汉儒通说。毛公史有
二人,且都与《诗经》有缘,大毛公名亨,西汉鲁人,一说河间(今河北献
县)人,据称其诗学传自子夏,作《毛诗故训传》,为“毛诗”的开山祖, 
己收入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郑玄说大毛公将诗学传给小毛公,小
毛公名苌,一作长,西汉赵人,曾任河间献王博士。由于《汉书》只说毛公
而不载名字,后人就难以断定《汉书》所载之毛公究竟是谁。
尽管如此,郑玄的猜测仍然得到《昭明文选》和梁代五经博士沈重以及
魏晋以来许多学者的赞同。当然,反对者也多。三国人王肃《孔子家语注》
最早提出怀疑,他认为子夏所序诗,即今毛公诗序;成伯玙说子夏惟裁初句, 
以下皆出毛公;韩愈更明确地指出,子夏不曾序诗。
范晔《后汉书·儒林传》撇开郑、王诸说,另外提出卫宏受学谢曼卿作
《诗序》的新颖主张,范晔说:“九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宏从
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卫宏字敬仲,东汉东海人,光武时大学者, 
任议郎,说他作《诗序》,并非不够资格。蒋伯潜《十三经概论》就坚信“《诗
序》为卫宏所作,信而有征”。
范晔的说法,新则新矣,但毕竟缺少更多的依据,而且前人早有怀疑。
《隋书·经籍志》感到这个说法不甚可靠,就采取折衷的办法,认为《诗序》
为子夏所创,毛公、卫宏加以润色。
唐中期以后,经学的发展出现新的动向,到两宋,完成了由经学到理学
的过渡,实际上这是一次“经学更新运动”。这个运动发生的原因,除佛老
的冲击,使儒学的信仰发生危机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如宋神宗向王安
石所指出的那样:“经术,今人人乖异,何以一道德?”(《续资治通鉴长
编》卷二二九)经术的歧义,引起人们的怀疑,因此,几乎对每一部儒家经
典都重新检讨,疑窦颇多的《诗序》自然归为被怀疑之列。
自韩愈否定了子夏的《诗序》著作权之后,王安石主张《诗序》为诗人
所自创,与圣人贤者无涉。程颐虽在许多方面对儒家经典大胆怀疑,但在《诗
序》作者问题上却颇为保守,他认为“小序”为国史之旧文,“大序”为孔
子所作。虽说他的观点保守,但也有一些人赞同,如同时代的王得臣就说《诗
序》首句为孔子所题。
将《诗序》攀附孔子,显然有悖于史实。北宋曹粹中指出,《毛传》初
行,尚未有序,其后门人相互传授,各记其师说始成序。
曹的说法,在南宋更有发展。郑樵、王质倡之,朱熹和之,皆以为《诗
序》为“村野妄人所作”。郑樵著有《诗辨妄》,力诋《诗序》,明谓《诗
序》实不足信。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十说自己对郑樵的说法,“始亦疑之, 
后来仔细看一两篇,因质之《史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果不足
信”。“盖所谓序者,颇多儒之误,不解诗人本意处极多”。
郑、朱的意见,虽不能全部相信,但它确实为后人研究《诗》三百篇, 
扫除了障碍,解脱了束缚。崔述《读风偶识》发挥郑、朱之说,考辨真伪, 
认为序无大小之分,皆出一人之手,但此人是谁,崔氏也很茫然。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