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两处出现“王”字,一说“王始裘”,二说“王狩”。有人指出,在西周
铜器散氏盘铭文中,“矢”作为宗周王畿附近的一个小国,它已公然称“王”, 
远在淮海地区的杞国,当然更能称王了。
不过,《夏小正》的历法十分简单,它只是把一年分成12 个月,没有置
闰月的方法,更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它所记载的自然界现象,以动植
物的变化最多,可见这是一种较原始的观象授时的历书;它所记的生产活动, 
也只有农业、畜牧、渔猎、采集,而没有提到“百工”之事,手工业生产在
当时还很不发达;许多迹象表明,它很可能是夏朝流传下来的关于生产活动
的世代经验的积累。况且,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夏桀后来“出奔南巢
氏”,有人认为就在今安徽巢县一带。夏朝末年的统治中心,应该也在淮海
地区。
究竟《夏小正》是什么时代的作品,这需从历史学、文字学、地理学、
考古学、天文学等各个方面作综合考察,方能得出较可靠的结论。
(郑嘉融) 
《史记》一书讫于何年?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一座不
朽里程碑”的伟大巨著——《史记》记事的断限,是学术界两千年来一直争
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史记·太史公自序》上明言:“于是卒述陶唐以来, 
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又云:“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 
从这两段话看,上限和下限都各有两个断限,是自相矛盾的。于是引起了后
世者的争论,而焦点又集中在下限上。关于《史记》的下限,自古至今,大
致有7 种观点。
一、讫于麟止说。
西汉扬雄说:“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汉书·扬雄传》) 
东汉班彪说:“太史令司马迁。。上自黄帝,下讫麟止,作本纪、世家、列
传、书、表,凡百三十篇。”(《后汉书·班彪传》)三国张晏说:“武帝
获麟,迁以为述事之端。上记黄帝,下讫麟止,犹《春秋》止于获麟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近人崔适、梁启超也力主此说。崔适《史记
探源》罗列八条证据以成其说,他把凡是麟止以后记事一概斥之为“妄人所
续”。《史记》断限讫于麟止的说法较为流行。鲁迅在《汉文学史纲》中也
说道:司马迁“终成《史记》一百三十篇,始于黄帝,中述陶唐,而至武帝
获白麟止,盖自谓其书所以继《春秋》也”。
关于“麟止”,究竟指的是何事、何时?就是在持讫于麟止说的学者中, 
解说也不尽相同。一说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 年)“冬十月,行幸雍, 
祠五畤,获白麟”。一说指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 年)“改名黄金为麟趾褭
蹄。”(均见《汉书·武帝纪》)两事相距,乃有28 年之遥。
二、讫于太初说。
东汉荀悦、唐刘知几、清梁玉绳、日本泷川资言等人从《太史公自序赞》

着眼,笼统地说:“讫于太初。”太初系汉武帝第七个年号,由公元前104 
年到前101 年,共计4 年。《史记》为何讫于太初?梁玉绳等认为,司马迁
太初元年始作史,故讫于太初。又为何说讫于麟止?粱玉绳认为这是假设之
辞,表示效法《春秋》。泷川氏还认为是“表作史之时”。主讫太初说者, 
以朱东润持论最为有力。他不仅对崔适的论据,逐条驳斥,并且列出9 例以
证其说:“讫于太初前一年,即元封六年。” 
三、讫于天汉说。
东汉史学家班固撰《汉书·司马迁传》。书中曰:“司马迁据《左氏》、
《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赞同这种说法的有司马贞和张守节。司马贞《史记索隐后序》曰:“夫太史
公纪事,上始轩辕,下讫天汉。”张守节《史记正义序》曰:“《史记》者, 
汉太史公司马迁作。。。上起轩辕,下既天汉。”天汉为汉武帝第八个年号, 
由公元前100 年到前97 年,上与“太初”紧紧相连,共计4 年。
四、讫于武帝之末说。
褚少孙说:“太史公纪事尽于孝武之事。”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在《正史
考略》史记条中阐明:“太初以后事,则犹《左氏》之有续传也。” 
五、讫于太初、天汉折中说。
郭沫若在他主编的《中国史稿》中云:“《史记》止于太初、天汉。” 
一家独唱,引起百家争鸣。史学界有人撰文说,郭老独说《史记》止于太初、
天汉,意在折中。把原来尚未分辨清楚的《史记》断限弄得更加复杂、扑朔
迷离了。
六、讫于征和三年说。
征和为汉武帝第十个年号,即由公元前92 年到前89 年,也只4 年。此
说仅见于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他说:《史记》纪事,“讫于太初四年”, 
而最后记事则讫于征和三年。他又说:“最晚之记事,得信为自公手者,唯
《匈奴列传》之李广利降匈奴事(原注:征和三年);余皆出后人续补也。” 
有时、有事,确也引起史学界一些学者的共鸣。
七、断于太初四年而大事尽武帝之末说。
今人张大可在《西北大学学报》1983 年第2 期上发表文章,力排众难, 
据《史论》五体材料,排表列具,指出:汉武帝即位,至元狩元年历十九年, 
文治武功,方兴未艾。元狩元年至太初四年历22 年。这一时期,汉武帝外伐
四夷,内兴功作,获得了巨大成功,故封禅改历,象征西汉极盛。太初四年, 
贰师将军李广征大宛还,西域归附,汉武帝的事业达到了光辉的顶点,此后
从顶峰上跌落下来。司马迁躬逢盛时,又亲自参与改历,激动非凡,决定将
《史记》下限从“至于麟止”,延伸到“太初而讫”。张大可在对其他诸方
面问题作了一番考订以后,得出如下结论:《史记》断限,“述陶唐以来, 
至于麟止”,是司马谈效法《春秋》而发凡起例的计划;“述历黄帝以来, 
至太初而讫”是司马迁修改其父计划以成“一家之言”的实际断限。司马迁
的这一修正,充满了创新和进步思想。“上起黄帝”是大一统历史观的反映; 
“至太初而讫”则是实录精神的生动体现,它以历史发展的自然断限,“咸
表始终”,“综其始终”。所以“至太初而讫”乃是一个时代的断限,并非
绝对年代,初为太初元年,而后发展为太初四年,附载大事则尽武帝之末。
若取绝对年代,当从年表,以太初四年为准。
关于《史记》的断限,王充有言:“不能二全,必非其一。”据上不完

全所述,竟有7 种见解。是麟止、太初、天汉、征和三年,还是尽武帝之末? 
或者真如郭沫若所说的太初、天汉之间呢?此外,是否还有其他更能说服人
的高论呢? 
(周朝民)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何时的作品? 
司马迁作《史记》世人皆知。但是,司马迁著《报任安书》(下简称《报
书》)人们知之较少。其实,《报书》是司马迁在《史记》之外的一篇力作。
在研究《史记》以及司马迁晚期思想方面,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2000 
余年来,还一直未能就其写作年代作出确论! 
早年,《汉书》的作者班固和《昭明文选》的编者萧统等,都主张司马
迁作《报书》是在任安从益州刺史任上因罪下狱之后。隋、唐、宋、元各代
学者均未对此说提出异议。
到了清代,学者赵翼一反前人之论,他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安抱
不测之罪,缘戾太子以巫蛊事斩江充,使安发兵助战,安受其节不发兵。武
帝闻之,以为安怀二心,故诏弃市。此书正安坐罪将死之时,则征和二年间
事也。”他把《报书》的写作年代定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 年)。当
代一些学者又以赵翼之说为根据,认为《报书》作于征和二年十一月。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郑鹤声等人在班固、萧统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指出: 
《报书》作于汉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 年)十一月。王国维说:“案公报
益州刺史任安书在是岁(指太始四年)十一月。《汉书·武帝纪》是岁春三
月,行幸太山;夏四月,幸不其,五月还,幸建章宫。书所云‘会东从上来’ 
者也。又冬十二月,行幸雍,祠五畴。书所云‘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 
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者也。是报任安书作于是冬十一月无疑。”自王
国维说法提出之后,几乎各种司马迁的《年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