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衙内闯三国-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容易等到太监宣读完毕,父子二人起身将圣旨接过,又塞了大串银钱过去,将眉花眼笑的太监打发下去,这才返身扶着刘焉坐定,自己蹙眉坐到一旁。

“季玉,你怎么看这次旨意?”刘焉端起桌上茶碗,轻啜了一口,这才淡淡开口问道。

刘璋蹙眉,微微摇头。刚才这份圣旨中,不但召刘焉立即回朝,对刘璋的封赏也已经下了。进奉车都尉、蔡亭侯,封破虏将军,领涿郡太守。

刘璋以尚未及冠之年,便有了这般显赫官位,其筹谋多年的第一笔政治资本已然顺利达成,成功侧身为一方诸侯。

只是,对于这个封赏,其中却是大有文章。所谓奉车都尉乃是散官,属光禄勋,并无品级。蔡亭侯乃是爵位,封地便是位于颍川郡的蔡县。

破虏将军乃是封号,不过只是五品杂号将军,给他这个封号,不过是便于掌军罢了。唯有涿郡太守才是实打实的官位。

☆、第99章:受封亭侯(3)

汉之一代,宗室封王封侯,却绝不会真的令其往封地掌印。其中含义,自是有鉴于当年七王之乱的前事,也是东汉建立以来规定极严的规矩。

刘璋既然被封为蔡亭侯,那么整个蔡县一地的赋税、田地、人口,便都是属于他的私产了。

但蔡县位于颍川郡,而颍川郡如今却在黄巾军的占领之下。也就是说,刘璋要想真正得到自己封地的实利,就必须等颍川打下来才行。

此次圣旨中,也明确指派刘璋克日发兵,协助皇普嵩、朱儁共击颍川黄巾,这将原本刘璋想要在后面拣漏,直接攻打张角的战略意图全部打乱。不得不从幕后转到台前,由协助转为正面硬抗的主力。

单纯对于这一点,刘璋也能理解。估计是那位灵帝听闻颍川失利,而颍川一地离着京师又不太远,心下怕了,这才要加强那边的力量。

史书上记载,这个任务本来是由曹操担任的,如今,因为自己的强势出现,却落到了他的头上。

但是,让他领涿郡太守一职,背后却隐隐可见朝中各派力量角逐的影子。

前阵子在军营得了沮授提醒,刘璋亲自审问了抓获的黄巾头领。一问之下,那黄巾头领竟然是管亥,让刘璋委实大吃了一惊。

这管亥其人,原本历史记载中,首次亮相应该是在二次黄巾大乱时,出现在北海。也由此引出了太史慈,并使得时任平原相的刘备,得以最终取得徐州一地的资本。

如今,管亥既然被自己在此地抓获,后面的历史也定然变得面目全非了。但是对这个能与关羽大战数十合的大将,刘璋想也不想,自然要收归囊中。

至于收服管亥,刘璋既然发现了他色厉内荏的神态,不过一番恩威并济之下,当然也是毫无悬念的。

随后问起围攻蓟县一事,管亥一一说了,刘璋越听心中越惊,沮授所说的内中大有蹊跷,果然不虚。

原来,广阳郡的黄巾本来也没敢去撩拨,像广阳、蓟县这样的大城。但是某天,有一个姓许的文士却主动来见管亥,给他细细分析了一番幽州的局势,并为他设计几条计策,让他整合广阳黄巾,占据幽州。

最后,并隐晦的告诉他,别怕朝廷来剿,他那边早有安排,到时,朝廷会派一个德高望重之人来主政幽州,届时,只要管亥临阵倒戈,投附于那人就行。

如此一来,来接管幽州的人自然声望大增,而管亥等人也彻底摆脱盗贼的名号,成为朝廷的大军。

对于这个提议,管亥自然是大喜过望,慨然应诺。他们本就是造反的,干的就是杀官夺城之事。原本不打广阳、蓟县,也不过是怕力有不逮而已。

如今,既能整合十万大军,又可能回头洗白自身,混个官身,这种好事哪会推脱?这才有了围攻蓟县之事。

只是对于那个姓许的文士,刘璋问了半天,管亥却是瞠目结舌,完全说不清其人来历。只是说那人帮他谋划完后便直接走了,要回去帮他安排后面一系列的细节,等他这边功成之后,自会有人来与他接洽云云。

从管亥一番话中,刘璋沮授虽不得要领,但却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这次围攻蓟县,极有可能与朝中某个大臣有关。这番谋算,只是要绕开汉帝,而直接掌控幽州之地。

至于一定让管亥先占据幽州,无非就是担心,一旦他们推出来的这人,不能获得幽州刺史的位置,其他人来了也是白搭。只有他们诉求之人来了,才能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幽州。

正所谓折冲樽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把戏罢了。朝中各派各用手段的博弈,最终要由外围的实力去决定。

刘璋既然了解了这些,今天突然被告知,朝廷先将老父召回,而又将自己放到涿郡太守的位置上,这其中怎么可能正常?

只是他实在搞不清楚,眼下这局势,究竟是哪一派和哪一派的战斗,自己稀里糊涂的掺杂在里面,实在是太被动了。

父子二人商量许久,也是不得要领,只得决定走一步看一步了。不过对于此次刘焉调回京师,刘璋却是想起了一事。

☆、第100章:刺史与州牧(1)

第100章:刺史与州牧

“父亲,如今天下大乱,朝中外戚掌权,中涓横行。我估计京师之地,早晚也将有变。父亲此去,不妨向天子求告,寻一个偏远之地立足。如此,无论局势如何变动,咱们都能进退自如,此万全之策,还望父亲三思。”

刘璋算算时间,便鼓动刘焉主动外调,目标自然便是蜀中了。在现在这个时空中,四川僻处一隅,山高路险,自然算是偏远之地了。

刘焉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沉吟起来。对于自己这个小儿子,他此刻早不拿着当小孩看待了。不说这次解蓟县之围的能耐,单只看他手下那帮文武,哪个不是经世之才?

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自家这个小儿子,果然不负当日自己给他起了个“季玉”的表字,真是刘家最幼的美玉了。

是以,对于此刻儿子的建议,刘焉怎会等闲视之?对于大汉当前的局势,老辣如他这般人物,又怎么可能没有想法?

从刘璋那儿知道这次蓟县之围的真相,显然有人也是打着裂土而治的脑筋。自己身居九卿之首,号称清流领袖,真窝在京师之中,只怕算计自己的人,排队都能排到城门外。

这时候,若能以汉室宗亲身份进言,谋求一个边鄙之地,远离战火争斗。不但可保一家平安,更能度势而动,果然是上上之策。

至于说地处偏僻,虽然初期困难了些,但正因偏鄙,大可自行其事,等若国中之国,或进或退,自可游刃有余了。

想到这儿,刘焉不由的微微点头,暗赞自家小子见识。面上愈发温和,沉吟一会儿,才看着刘璋道:“季玉此言有理。不过若是单只请调外地却还不够!为父准备上表朝廷,请去刺史而改为牧伯治州,你觉得如何?”

刘璋一愣,随即大喜,自己可不是忘了这个茬儿了。历史上,好像正是自家老子搞出来的这一出。终于使得各地诸侯坐大,从而引发后来的三分天下。

这原本州刺史一职,便像后世的军政分离。刺史只是负责民生州治之事,多为监察职责。对于军伍调配掌控,却是由中央控制。需要领兵之时,由中央加将军号才可。如刘璋现在,领涿郡太守,却还顶着一个破虏将军的称号,就是这个原因。

而牧伯则不同,所谓牧伯也即州牧。州牧的权利比之刺史要大上许多,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所掌本州一切事务,均可按照需要自行调配,不必报请朝廷批示。遇重大事情,也可行先斩后奏之便。

两汉时期,这两种制度更迭数次,并无一定之规。眼下,黄巾大乱,各地剿匪不利。虽然有中央朝廷不作为的因素,却也是刺史无调配军伍的权利,反应太慢所致。

刘焉这会儿提出改刺史为州牧,正合时宜。事实上,按照史书记载,刘焉也正是以这个借口提出的改制,从而获得通过。

☆、第100章:刺史与州牧(2)

至于说因而加速了汉朝的覆灭,倒也非刘焉当日本意。如果不进行这次改制,只怕后面接二连三的起义,没了各地州郡的自募军伍抵制,汉朝灭亡的还要快些。此时改州刺史为州牧,正是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的策略。

刘璋眉花眼笑,对着刘焉竖起大拇指笑道:“父亲高见!不愧为当今名士也!”

刘焉一愣,哪想到这小子竟毫不掩饰的给自己戴高帽子,甚而有些调侃的意味。这般行为,却是不符君子父子之道的。

只是俄尔却又失笑,貌似自家这小子一直就是古灵精怪,打小就没正理八百的遵守过什么规矩。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