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百家姓谱-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胤:南平人,东晋大臣。初辟从事,后迁征西长史,以博学显于朝廷。累迁丹阳尹、吏部尚书,后因得罪专权的司马元显,而被逼自杀。

车济:敦煌(今属甘肃)人,东晋官吏。果毅有大量,任金城令时,金城被石虎将麻秋所攻陷,他宁死不降而被杀。

车路头:代(今山西大同北)人,北魏大臣。官至散骑常侍,赐爵金乡公,后改宣城公。每至评狱,常献宽恕之议,以此见重于朝。

车似庆: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宋代学者。潜心理学,隐居乐道,年已及耄,读书犹至夜半。释经评史,榷古商今,迥出新意,自成一家之言。有《五经论》、《闲居录》等。

车安行:车似庆侄,宋代诗人。认为“圣贤穷达,自关世道”。工诗,有《镂冰集》。

车若水:车似庆孙,宋代学者。工古文与诗,无意仕途。有《宇宙略记》、《世运录》、《道统录》、《玉峰冗稿》、《脚气集》。车垓:车安行从子,宋代经学家。度宗时以特科授迪功郎、浦城尉,不赴。精于经学,尤深于《礼》,与从兄车若水并传安行学。有《内外服制通释》。

车宁:福建闽县人,明代大臣。性坦宕无私,有谋略,博学强记。正统间进士,历户、工两部主事、湖广参议、广东参政、广西左布政使。抚谕少数民族,辖境安宁。

车霆:山西离石人,明代大臣。性质直,不拘小节,成化间进士。曾任平凉知州,治政尚严,宗室不能干以私。后累迁都御史,巡抚宣府。车大任:湖广邵阳(今属湖南)人,明代官吏。万历进士,历南丰知县,官至浙江参政,所在有嘉誉。著有《萤囊阁正续集》。其子车以遵,工诗,有《高露堂集》。车万育:湖南邵阳人,清代官吏。康熙进士,官至兵科掌印,以敢言著称。其子车鼎晋亦进士出身,工书法,笔力超绝,有《四书辨体》、《审音考异》、《天竹山房诗集》。

车姓与掣姓是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53、劳

祖始:神农农官劳正。历史名人:明臣、诗人劳堪;明诗人劳济;清诗人、画家劳征;清臣劳崇光、劳潼等。

姓氏源流:劳(L…o劳)源流纯正,源出有一:起源于汉代,是一个以山为氏的姓。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东面的海面上,有一个有名的风景胜地——崂山。崂山在古代的时候称为劳山。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自为体系,很少去与外界的人交往。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方士徐福带领着5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就是从崂山上的船。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到西汉时才开始与外界的人交往,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们成为了汉王朝的百姓。汉王朝在这个时候赐他们为劳姓。世代相传。

二、迁徙分布:劳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劳氏家族的得姓,与一个地名——崂山有关,崂山又名牢山,崂山古时称劳山。是山东的一座名山,位于胶州湾东岸,也就是即墨县的东南,是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秦始皇时方士徐福(徐市)率领3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求长生不老丹,就是从这里出海的。劳氏,依据《元和姓纂》上记载,正是因为其先祖居住在此地,以地为氏而得姓。这个发源于山东劳山的家族,一向以渤海为繁衍中心,目前全国各地的劳姓人家的老家便在这里。望族居武阳郡(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三、历史名人——

劳泉:清代诸生,字平甫,仁和人。他和劳革两人专攻历史书,在当时很有名气,人称“二劳”。

劳夷:唐代贤士。

劳因:宋代良臣。

劳钺:字廷器,明代进士,江西德化人。历任江浦、临江、山阳三县,政绩很好,深得百姓的拥护。后来迁任湖州太守。

劳权:浙江仁和(杭州)人,字平甫(1818…1861),又字衡子,号巽卿等。精于校雠之学,所校有《元和姓纂》、《大唐郊祀录》、《北堂书钞》等,引证博而精,世称善本。劳权校《乐府诗集》亦是如此。

劳彦远:三国时期著名的宦官。

劳崇光:清朝人,举为进士而当官。他见识独到,也爱独来独往,办事有魄力。他也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而出名。

劳乃宣:字季瑄(1843…1921),号玉初。原籍浙江桐乡,生于河北广平(今河北省永年)。1871年中进士,1879年至1900年先后在河北临榆、南皮、完县、吴桥等地任知县。1901年10月年至1902年任浙江求是大学堂总理,1902年至1903年6月任浙江大学堂总理。施教以经义为主,中外政治诸艺为辅。1908年升为四品京堂,任宪政编查馆参议。1911年11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后又兼任学部副大臣。平生尊古重道,博通经史、礼制、刑法、历算、教育,尤重数学研究,对语言统一有一定贡献。此外,劳姓名人还有东汉的琅琊名士劳丙,晋朝原三公郎劳霸,后蜀官拜尚书的劳彦劳樟,清代的云贵劳湮,明代的副都御史劳甚、嘉靖中罗田知县劳樟,清代的云贵总督劳崇光、文学家孝舆……等,都是劳姓的重要人物。

四、郡望堂号。1、郡望:武阳郡: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今河北省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省冠县一带等县地。松阳县: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地置松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析松阳东乡地置括苍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松州。八年废州复县;同年,省遂昌县入松阳县。景元二年(711年)遂昌从松阳析出。乾元二年(759年)析南乡地置龙泉县,至此,县域基本稳定。唐贞元间,县治由古市迁今址。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易名长松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改称白龙县。宋咸平二年(999年)复名松阳县。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劳姓与醪、酪姓是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54、浦

始祖:神农后人姜尚,封地有浦,后人为姓。历史名人:明臣、诗人浦南金;明诗人、文学家浦杲;明诗人、画家浦源;清史学家浦起龙;清臣、易学家浦龙渊等。

姓氏起源:浦姓出自姜姓,是西周时期姜太公的后代。春秋时期,姜太公的后人有奔于晋国的,做了晋国大夫。因为被封于浦,于是以浦作为姓氏,称为浦氏。

迁徙分布:浦姓的望族居住在京兆(今天的陕西长安东)。

郡望:1京兆郡:《郡望百家姓》记载:浦氏望出京兆郡。即是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至华县一带。2广平堂:三国时期浦仁裕著有《广平记章》15郡。

历史名人:1浦源:明代画家,无锡人。在福建游历,与林鸿辈号为“十才子”。

2浦镛:明代监察御史,字廷用,上元人。成化年间擢升建宁知府,以清廉节俭为治,人们很景仰它。

3浦仁裕:三国时期魏国学者,著有《平章记》十余卷。

4浦南金:明代唐府教授,字伯兼,嘉定人。嘉靖举人。博学多才,喜好古文,擢升国子助教。死后没有留下一点值钱的遗产。著作有《诗学正宗》。

浦姓与朴、蒲、濮、溥、莆、普姓是五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55、农

始祖:神农,后人以农为荣始作姓。历史名人:待查。

姓氏源流:农(N…ng农)源出有三:

1、出自神农氏,是炎帝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人入朝为农正官,职掌农业生产和祈祷丰年等事务。他的后人就以农为氏。

2、出自以官名为氏。远古负责管理农事的官称为农正官。任此官职的人,其后代有的以官名中的“农”字为姓,称农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有农姓:①壮族侬姓改为汉姓。北宋时,赵宋明对广西农洞壮族侬部亲属实行灭族,对侬洞百姓则以赐姓的名义副其“从良”,改为汉姓。侬洞壮族为免杀头灭族之灾,一部分更姓赵,一部分则忍痛割爱,将侬字省去人旁,以农为姓,而且还在家谱中说先祖是随狄青自山东来。②羌族本有苏农氏,改汉姓为农氏。

得姓始祖:神农氏。即炎帝,又作列山氏、烈山氏、厉山氏、连山氏,赖山氏……《易·系辞》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为有天下的王,为炎帝、赤帝、农皇。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