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百家姓谱-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丘行恭: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大将军。勇武善骑射,因功斫石为人马,立像于昭陵阙前以旌之。

丘光庭:吴兴(今属浙江省)人,五代十国时学者。在哲学上,坚持元气论,并据此解释潮汐成因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著有《海潮论》等。

丘处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亦为龙门道创始人。成吉思汗尊其为“神仙”。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石番溪集》等。

丘逢甲:广东省蕉岭人,近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其诗多爱国篇,风格近杜甫、陆游诸家。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邱象升、邱象随:系兄弟,清代江苏山阳(今淮安)人,皆吏,以诗文闻名,并称“二邱”。兄有《南斋诗集》、《白云草堂集》等,弟有《西山纪年集》。

邱心如:江苏省山阳(今淮安)人,清代女作家,晚年曾设帐授徒,著有长篇弹词《笔生花》。

邱远才:广西省人,太平天国“淮王”。作战勇猛,有“邱老虎”之称,同治七年三月,在冀中饶阳战役中阵亡。

邱宝仁: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后任北洋海军左翼前营副将,在与日舰激战的黄海一役中,退守威海卫,所乘来远舰遭敌偷袭,其下落不明。

邱少云:四川省铜梁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受命与战友们潜伏于敌营附近,后不幸被敌燃烧弹之烈火烧身,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地点,忍受剧痛,丝毫不动,以至壮烈牺牲,换取此役胜利,年仅二十二岁。

邱会作:江西省兴国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沦为林彪反党集团的骨干分子。

四、郡望堂号1、郡望: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丘氏,是以丘穆为其开基始祖。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相当今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省宜兴县地。此支丘氏,是以汉丘俊为其开基始祖。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

2、堂号:文庄堂:明朝人邱濬,官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熟悉当代典故,著《大学衍义补》,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司法、军事等方面,博采前人议论,加按语抒发自己的意见。代表作有《邱文庄集》。此外,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河南堂”、“吴兴堂”、“扶风堂”、“敦睦堂”、“砚耕堂”、“思敬堂”、“忠实堂”等。

丘姓与秋、邱、球、裘、虬、酋、仇、訄、訄、璆姓是十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83、言

姓氏源流:言(Y…n)姓源出有二:

1、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纂》载:“孔子弟子言偃之后。”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名言偃,字子游。言偃才华出众,曾任武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宰。提倡以礼乐教民,名声很大,他的后代就以其名字中的言字为姓,称为言氏。

2、出自姬姓,源自战国时韩国公族桓叔之后,为韩言复姓所简改。根据《潜夫论》、《姓氏寻源》等书载,战国时期,韩国公族桓叔的后人中,有以韩言为姓氏的,后有简改为言姓,称为言氏。

得姓始祖:言偃。春秋时期,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一位很出色的学生叫言偃,字子游。后来的学者们考证,言偃就是言姓的始祖。据《万姓统谱》这本古书中说,言偃是距今2500多年前的吴人,也就是江南人。言偃的后代就以其名字中的言字为姓,称为言氏。故言氏后人奉言偃为言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代春秋时期,孔子聚众讲学,他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一位很出色的学生叫言偃,字子游。后来的学者们考证,言偃就是言姓的始祖。据《万姓统谱》这本古书中说,言偃是“吴人”,也就是江南人,那么言姓大约是江南贵族的姓氏。言偃从江南到中原去求学,也真是精神可嘉。随后到战国时期,又产生一支言姓,是由韩国公族那儿产生的。言氏家族,发祥于江南地区,历史悠久,望居汝南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吴郡(东汉末年分会稽郡置。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一带。治所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

三、历史名人——

言偃:字子游,生于周敬王十四年手贞定至二十六年(公元前443年)。后人所以称他为“言子”,是出于对他的尊敬。言偃出生于吴地,成年后到鲁国就学于孔子,从言偃比孔子年轻四十五岁来看,他当是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言偃即为七十二贤人之一。孔子授徒,设有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专业”。这些“专业”中有优秀学生十名,后人称为“十哲”他们分别为: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因言偃名列第九,故后人又称为“十哲人中第九人”。又因言偃为孔子学生中唯一的南方人,所以又被称为“北学中国,南方一人”和“南方夫子”。言偃到孔子处就学,主要学习“礼”。在工作中,言偃比较注意方法,讲究效率。善于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他说:对待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反而会被疏远。言偃做事相当谨慎,他的同学子贡评论他说:做一件事之前先深思熟虑,所以行动就不出差错。他的老师孔子则评论他:希望有才能就学习,希望有知识就多问,希望有满意的结果就多思考,希望人家帮助就要有准备,这四点,言偃都做到了。这都说明,言偃不仅是在文学上出类拔萃,而且是个很有政治才能和领导水平的治国之才。

言茅:明朝人,成化年间举为进士,而当了地方官,官职为户平知府。他学问广博,又多才多艺,留心身旁的大小事物,又关心百姓疾苦,自己也重名节,清廉无私,所以政绩好,受人赞扬。

言友恂:清朝末年人,任的官职称“教谕”。是位有学问,办事认真的人。

四、郡望堂号1、郡望:汝南郡:汉汝南郡治上蔡(今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县一带(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吴郡:公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2、堂号(缺)。

言姓与严、燕、阎、颜、彦、偃、闫、俨、晏姓是九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84、阎

姓氏源流:阎(闫Y…n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姓氏起源》等所载,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亶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阎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今陕西省北部一带),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散处于河洛,汉末居荥阳,其子孙以封地名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满洲布雅穆齐氏改姓阎,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改姓阎,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得姓始祖:仲奕。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