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百家姓谱-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白姓字行辈份亦文采飞扬,字字珠玑。如白方坚所撰《白氏家谱》中河北沧州白姓一支字行为:“玉寿克显,云亭松平,品宏茂令。”

白姓与柏、伯是两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50、赖

始祖:神农,后人夏商周时诸侯国为赖。历史名人:宋臣赖绂;元文学家赖良;清臣赖以英;清诗人、画家、书法家赖镜;清义军领袖赖文光等。

赖(L…i赖)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文献通考》等资料所载,周武王有弟叔颖被封于赖国,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名为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资料所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名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3、源自少数民族有赖姓:①阿昌族赖姓源于阿昌语“喇来”,因其尾音与汉语“赖”字谐音,故姓赖。②另外满、台湾土著、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赖姓。

得姓始祖:叔颖。周朝为黄帝姬姓后裔姬发所建,为加强其统治,武王大封同姓诸侯。据史料所载,周武王封其弟叔颖于赖(今河南省境),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赖被楚灵王所灭,其后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赖姓。故叔颖则被尊为赖姓始祖。

迁徙分布:赖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境。据《姓氏考略》所载,最早的赖姓家族,居于古代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为周武王之弟叔颖后裔。秦汉时期,赖姓已有迁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载:“汉有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太守赖先,蜀零陵(今属湖南省)太守赖文。”这一时期,居于颖川的赖姓发展最旺,是为“颖川郡”。魏晋南北朝时,赖姓加入了为躲避纷乱由北方而南迁的队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均有赖姓足迹。据《赖氏族谱》所载,东晋有赖忠诚任虔州(今属江西省)知府,后人赖光迁居松阳(今属浙江省),到赖遇时已成当地一大郡望,晋安帝亲题“松阳郡”赐予赖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阳”为郡号,并尊赖光为开基始祖。另外,赖光后人有迁居江西者,且在当地发展成为大郡望,治郡为南康郡。隋唐时期,政清民和,赖姓繁衍愈盛,各支脉竞相延伸,葱茏郁茂。宋元时期,赖姓又有大量南迁者,可以说是赖姓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迁徙。这次南迁,使得发源于中原河南之地的赖姓更加称盛于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赖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来,治郡为河内郡。明朝初年,赖姓又有迁居于四川、云南一带者,并且多数融入阿昌族。清朝初年,赖姓有进入台湾者,据载,赖云从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从闽、粤迁往台湾,进而移居海外者不绝。今日赖姓以广东居多,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历史名人——

赖裴: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人,唐乾元年间进士,被任命为崇文馆校书郎,未赴,退居乡里,人称其所居之地为“秘书里”

赖瑛:广昌人,明永乐年间进士,以刚直敢谏,体恤民意而深受百姓拥戴,官至参政。

赖礼:南康(今属江西)人,明代历任武功(今属陕西省)、沅江知县,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广受称颂。

赖镜:城西人,明代画家,诗、书、画俱精,时称“三绝”。

赖和:台湾省彰化人,作家。在白话文学运动中,反殖民主义、反封建倾向鲜明,其创作宗旨坚持“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后被日本当局迫害病死。

赖宁:四川省石棉人,在一次扑救山火的奋战中,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献身,年仅14岁。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其“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国各族少年向赖宁学习。

赖文政:荆南(今湖北省江陵)人,南宋曾两次领导过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茶农、茶贩起义,后被诱降,死于江州。

赖禄孙:元朝宁化人(今属浙江省),大孝子。延佑年间赣寇作乱,欲杀其母,禄孙以身蔽母曰:“宁杀我,勿伤我母。”其母病渴乏水,禄孙含唾煦之。

赖汉英: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将领。历任天国殿右四指挥、殿右四检点、夏官副丞相等职,后旋死于杨韦事件,一说天国失败后,避居九龙,后返乡。

赖世隆:明朝清流人,宣德进士,官编修,曾献策平定邓茂作乱,招集散亡盗贼十余万,功勋卓著。

赖文光:广西人,太平天国将领。先随陈玉成转战皖鄂,镇守黄州(今湖北省黄冈),被封遵王,后在江苏扬州瓦窑铺被俘,英勇就义。

赖传珠:江西省赣县人,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直任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军区政委、国防委员等职,并被授予上将军衔。

赖际发:福建省人,早年参加革命,任红军政委、八路军旅政委。建国后,历任国家建委副主任、政协常委、中央委员等职。

郡望堂号。1、郡望:颍川郡:秦王政17年置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相当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此支赖氏,其开基始祖为叔颖。南康郡:晋太康三年置郡。东晋移治赣县,相当今江西省南康、赣县、兴国、宁都以南地。此支赖氏,为赖光之后。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河内郡:楚汉置郡。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松阳郡:旧县名,在今浙江省西南部,1958年撤消,并入遂昌县。此支赖氏,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赖光。赖光3世孙遇公,晋宁康年间任江东太守,上书朝廷,晋帝御笔亲书《松阳郡》封松阳为郡。明成化二十二年江西赖氏宗族共同商定尊遇公为江西赖氏始祖,称松阳赖氏。

2、堂号:颍川堂:赖氏族谱载:“赖氏之先本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三子仲叔九代之孙颖公。宣王时锡封颍川,是为赖国。颍公之后,计十四世而国并于楚,子孙遂隐居颍川,以赖为姓,以颍川为郡焉。”故颖川为赖氏发祥之地,堂号颍川源此。颍川,考其地在今河南省信阳县。秘书堂:唐代赖棐,从小聪明,7岁会写文章。20岁通九经百家之言。乾元中,中了进士,拜崇文馆校书郎。他不愿干,退居乡里,人们把他的家叫做“秘书里”。此外,赖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南康堂”、“河南堂”、“西川堂”、“松阳堂”、“五常堂”、“五美堂”、“锡美堂”、“怀德堂”、“积善堂”、“思敬堂”、“水声堂”等。

宗族特征:1、赖姓是一个发源于北方,而在历史演进中成为以广东为主居地的典型南方姓氏。2、赖姓人才辈出,尤以宋明两代江西万安为盛,故有:“一县两代人才多,江西万安赖氏兴”的佳话流传于世。3、赖姓字行严谨,寓意深远。如民国时抄本《赖氏家谱》中有福建赖姓一支字行为:“寿福承祖泽,光宗寄昆贤。”

赖姓与来、莱是两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51、屠
始祖:蚩尤,黄帝诛蚩尤后,该族住地为屠。历史名人:明臣屠叔方;明女诗人屠湘灵;明诗人屠本峻;清天文学家屠仁守;清臣诗人、书法家、文学家屠倬等。

姓氏源流:屠(Tú)源出有三:

1、出自九黎族,是蚩尤的后代。相传,上古时代,黄帝与炎帝两个部族联合起来,在涿鹿与九黎族大战,擒杀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遂将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其中一部分人愿意归顺的,就迁到邹、屠两地定居,形成邹、屠二姓,均以居住地名为姓。邹、屠二地均在今山东境内。

2、出自子姓,是商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