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百家姓谱-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侨:春秋时郑国大夫。国侨即公孙侨,字子产。孔子曾称赞他是“古之遗爱也”。

国渊:三国时魏国人,是后汉经学大师郑玄的学生。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大批农民脱离土地,流落四方,大量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粮食极端匮乏。曹操根据谋士们的建议实行屯田制度。屯田,有军屯和民屯两种,军屯是由驻军一面戍守,一面种地;民屯则是由政府招募流亡农民,把他们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垦荒种地。屯田农民直属国家,可以不服徭役。他们要把收获物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给政府(即用官牛耕种的,收获物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官民对分)。国渊忠于职守,勤政爱民,认真贯彻执行屯田制度,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好的恢复。官升太仆。

国柱:清代楚雄镇总兵,满洲镶黄旗人。雍正年间袭一等子爵。乾隆年间任前锋侍卫。因功升马兰镇总兵。从征缅甸,凋楚雄镇总兵。

国用安:先名安用,本名咬儿。金淄州(今淄博市南淄川镇)人。随李全参加红袄军。后降宋。宋绍定元年(1228年)李全死,奉李全妻杨妙真为主,同降蒙古,称都元帅,行山东路尚书省事。金天兴元年(1232年),杀蒙古帅阿术鲁部将张进及杨妙真部海州元帅田福,降金。任金平章政事兼都元帅,京东、山东等路行尚书省事,特封兖王。赐号“英烈戡难保节忠臣”,锡姓完颜,附属籍,改名用安,赐金镀银印、驼纽金印、金虎符、世袭千户宣命、敕样、牌样、御画体宣、空头河朔山东赦文,便宜从事,且以彭王妃诰委用安招妙真。

四、郡望堂号1、郡望: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朝宋时改为下邳郡。相当于现在江苏省西北部地区。

2、堂号:恭俭堂:三国时魏国有国渊,自幼随大儒郑玄读书,郑玄夸他是‘国器‘(意思是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武帝时辟为司空掾,累迁太仆。恭俭自守,不骄不奢。国氏因以“恭俭”为堂号。

国姓与郭、虢姓是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64、殳

始祖:神农后裔,伯陵子殳暹,舜臣。历史名人:南北朝宋名道士殳季真;明孝子殳邦清;清女诗人、书法家殳默等。

姓氏源流:殳(Shū)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是因功获赐的姓氏。相传,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伯陵,同民人吴权的妻子阿女缘妇一见钟情,两人便私下结合了。缘妇后来为伯陵生了三个儿子。第三个儿子名叫殳,是箭靶的发明者,因此,帝尧封他为殳侯,赐他以殳为姓,称殳氏。

2、以兵器名作为姓氏的姓,以兵器名为氏。古代时,每逢一年开始的第一天,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有殳仗队和兵甲游行接受检阅。每队各设有将军一人指挥队伍。所谓殳仗队,即后来的仪仗队。殳,是一种竹制的兵器,长一丈二尺,头上不用金属为刃,八棱而尖。殳仗队将军的后代,便以兵器名“殳”作为姓氏。

3、出自有虞氏,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舜为部落首领时,有虞氏族人殳斨(Qiāng音枪)为舜大臣。殳斨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殳”命姓,遂成殳姓一支。

得姓始祖:古时候,竹制兵器叫殳,是古老的武器,当远古人类还没使用金属时,狩猎和战争前,要手持殳舞蹈,这即是动员练习,又是祭神和鼓舞士气。后来在上古时,庆典操舞中就有殳仗队,而负责率领殳仗队的官员,他后代人以官职为姓,又形成了一支殳姓。远古时候有个人物叫殳斨,他是舜帝的大臣,殳斨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殳为姓,遂成殳姓一支,故殳氏的后人奉殳斨为殳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殳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殳姓源出于姜姓。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相传炎帝神农氏有个后代发明了箭靶,帝尧因此封他为殳侯。并赐以殳姓。又相传炎帝神农氏的孙子伯陵同民人吴权的妻子阿女缘妇一见钟情,两人便私下结合了。缘妇后来为伯陵生了三个儿子,第三个儿子名叫殳,是箭靶的发明者,因此帝尧封他为殳侯,赐他以殳为姓。殳氏就是殳的后人。

三、历史名人——

殳默:清朝才女、诗人、书法家,字斋季,小字默姑,九岁能诗,兼精小楷,是浙江嘉兴人。江南女子心灵手巧,而殳默自小学习诗书,书法也好,刺绣极美,名盛一时。

殳帮清:明朝时有名的孝子。他生活在明朝初年,社会刚安定,讲究忠孝的风气较盛。殳邦清的两个儿子,也受家教而以孝敬闻名。

四、郡望堂号1、郡望: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后别置武功县。

2、堂号(缺)

殳姓与沭、束、菽姓是三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65、法

始祖:神农后裔,姜尚后人田法章,齐襄王。历史名人:汉儒法章;三国蜀臣法正;清经学家法坤宏;清臣法若真等。

姓氏源流:法(Fǎ)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战国时期齐襄王(田氏)后裔所改,以祖名为氏。据《后汉书·法雄传》载,齐襄王法章之后,本姓田,齐灭于秦,子孙不敢称田姓,故以法为氏。战国时期,齐国强盛之时,过于炫耀武功,且因杀了燕昭王之父而种下祸根。后燕国以乐毅为帅,联合另外秦楚等五国军队一齐攻打齐国,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仅剩下宫、即墨两城尚在坚守中。齐王逃到宫城,被假意来相助的楚国人杀死了。齐太子田法章只好化装成平民逃到太史□家当仆人,改姓为法,以避敌军。不久,齐国的田单打败燕,收复了齐国。法章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被拥为齐襄王。齐襄王的庶子后来便以他曾用过的法姓做为姓氏,称为法氏。

2、出自回族中有法姓。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载,法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

3、出自蒙古族伍尧氏所改。清朝时候,蒙古族人中的伍尧姓一族,也来到中原,为适应汉族习惯,取“法”字为姓,得法氏。如清朝乾隆时,有位文学家名法式善,他的祖先就是由蒙古来到中原的伍尧氏。

得姓始祖:法章。法姓起源于战国时期。战国时齐国成为田姓之国,以代姜姓、田姓本为妫姓,是禹王之后。齐国君主襄王名法章,田齐时代,大约有一百五、六十年时间,后秦国灭齐统一中国。秦国灭齐后,子孙为避免仇杀,不敢姓田,乃以其祖齐襄王田法章之名为姓,遂成法姓,称法氏。故法氏后人奉法齐为法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法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后汉书·法雄传》记载:“齐襄王法章之后,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氏,故以法为氏。”《元和姓纂》记载:“本妫姓,田氏之后。齐襄王名法章,子孙以名为氏,盖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姓也。”根据史载,战国中期,齐国经过齐威王的一番整顿,不久便打败了魏国,成为东方的强国。闵王即位以后,倚仗国力东征西伐,先是联合韩、魏等国几次进攻秦、楚,后来,又趁燕国内乱之机破燕,杀死燕王哙。齐军占领燕国3年,引起燕军民的不满和各国诸侯的抗议,最后齐军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迫撤军。燕王哙的儿子燕昭王即位以后,发誓为父报仇。筑起黄金台招纳天下贤士,暗中做好伐齐的准备。公元前286年,齐闵王灭掉宋国,独占宋国的土地,引起各国的不满。燕昭王见时机已到,便任命名将乐毅为帅,联合秦、楚、赵、魏、韩等一起攻打齐国。六国联军攻破齐都临淄,占领70多个齐城,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还在坚守。齐闵王逃到莒城,楚人假意愿意助齐,进入莒城杀死闵王。齐太子田法章化装成平民,逃到莒城太史敫的家里当仆人。太史敫有个女儿,她见法章言行举止都像是有身份的人,知道他不是平常的百姓,又同情他的遭遇,就经常接济他,接触次数一多,两个人彼此相爱了,私下定了终身。几个月后,楚军从莒城撤走后,齐国军民到处寻找齐王的后人,法章这才说明自己的身份,被拥立为齐襄王。齐襄王在位19年,他的庶子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法氏。法姓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长安县之西。望族居扶风(今陕西省咸阳东)。

三、历史名人——

法雄:字文强,扶风郿人也,齐襄王法章之后。据古书《后汉书》里有一篇《法雄传》,说法雄是春秋时,齐国君主齐襄王法章的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