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御用闲人-第4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当上皇帝容易,当了之后麻烦事可就一大堆了。

人无妻,如屋无梁,有了皇帝,自然就要有皇后。自己的皇后,当然就是眼前这位了。只是这么大的事情,应该和妻子商量一下,至少也得通报一下吧。

“素颜,红秀,有件事情我想跟你们通通气。”王钰这位老婆,从来都是本本分分,只管家里的事情,对于朝政,一概不过问。所以,恐怕到了现在,她仍旧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情。

两个女人应了一声,便等着丈夫的训示。

“是这样的,这个……”王钰口才向来是不错,可这会儿他却发现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跟妻子开口了。想了老半天,突然想起自己以前跟她开的一个玩笑。

“你还记得当初我跟你开玩笑时。叫过你童皇后么?”

这么一说,别说是童素颜,就是楚红秀也明白了。两个女人同时失色,这改朝换代可是大事,咱们妇道人家虽然管不了外面地事情,但丈夫是自己的,这事不会有危险吧?

“王上,别人会不会……”童素颜紧张的问道。

“别人?哪个别人?天下还有别人么?哈哈!”王钰豪气顿现。哈哈大笑。

听到丈夫豪迈的笑声,童素颜心里有底了。想想也是,丈夫苦心经营这么多年,打了那么多胜仗,将国家治理得如此繁荣昌盛,天下应该没有人反对吧?

“军国大事。不是我们妇道人家能懂的,如果王上考虑周全了,就尽管去做吧。为妻的帮不了别的忙,就只好把家里的事管好,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童素颜这话,其实也是一种表态。王钰听得心中感 动,当真是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绥靖五年七月末,王钰期盼已久地,赵家的大动作终于来了。据王欢向他报告。这个月十七,近来一直低调异常的蔡太后在宫里以皇帝赵允同的名义召见了几位大臣。巧的是,这几位正是近期在朝上非常活跃的反对派。

不过蔡太后忙着张罗。福王赵颉却突然闲在家里了。据枢密院地探子回报,这段时间,福王府没有出入过朝中大臣,反倒是一些生面孔陆续出现。这些人的身份有待查清,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这些人虽然不是朝中大臣,但一定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一回,就连王钰都弄不明白了。赵颉这唱的是哪一出啊?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不求助于朝中大臣。反倒跟这些人混在一起?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朝中关于迁都的议题渐渐降温。因为王钰暗中授意他的亲信大臣,对于反对迁都的那些人,要区别对待。因为这当 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死忠于赵家,无论是跟他们是说不通的。

但还有一部分人,是从国家民族这个角度出发,认为迁都会动摇国本,对朝政会有不利影响。而对于这一部分人,就要尽量争取,尽量说服。把迁都地好处,以及迁都的出发点,跟他们解释清楚。

果不其然,在经历吴用等大臣苦口婆心地劝导之下,部分大臣的立场开始动摇,倾向于同意迁都。即使不同意,态度也不如以往坚决,保持中立。

这段时间,王钰一直称病不出,暗中观察朝中局势,在反对地声音渐渐降低之后,他认为时候到了,正准备出来一锤定音,把迁都一事定下来之时,一件他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

当日,正是中秋佳节,王钰在宫里宴请两位金国废帝,与完颜亮纵论天下大事。完颜亮自被俘到汴京以后,王钰可没有亏待过他。仍旧高爵厚禄,供养起来,并时常接见宴请。

完颜亮虽有亡国之痛,但也对王钰如此宽宏的胸怀表示尊敬。同时他也明白,金国已经不存在了,但女真人还得继续生活下去,王钰的民族政策至关重要。所以,他借助王钰接见他的机会,时常向其建议, “善待夷族,则天可汗不期可至”。所谓夷族,就是指汉族以外的其他所有少数民族。他建议王钰,只要善待其他民族,天可汗这个称号,不用期盼,自己就会到来。

王钰也对完颜亮的才干十分欣赏,时常与其共论国事,待为上宾。就连朝中如吴用等大臣民恐怕都不知道,迁都这个建议,最早正是完颜亮向王钰提出来的。他分析自唐代以后,天下动乱,不能统一地原因,根子就在北方。

只要把都城迁到北方以后,关外的广大地区,必然稳定。北方一 稳,天下就稳了。因为都城一旦定在某个地方,它地效应会是辐射性 的。都城,往往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甚至交通枢纽。大宋的都城,如果迁到北方某个城市,那这附近的广大地区,必然要在军事,经济和交通上,得到大力发展。如此一来,就会对北方的草原势力,形成威慑,若如此,则天下大定,指日可待。王钰对他这个建议,十分重 视,正好也准备动手,所以才有了这长达数月的朝中迁都争论。

“王上,开封府尹汪思继紧急求见。”王欢来到王钰身边,小声对他说道。

求见就求见,还加上紧急二字,看来事情小不了。王钰正吃得兴 起,但还是回头对完颜亮说道:“失陪。”

“王上请便。”完颜亮低头回道。

匆匆步出宫殿,远远望见开封府尹汪大人在宫门外急得团团转。这位汪大人

纪并不多,还不到四十岁,跟陈东是同科进士,作过 官,两任地方官,政绩卓著,被王钰点名提到京城来担任开封府尹。

“白大人,什么事这么着急,连跟家人团聚的机会也放弃了?”王钰老远就问道。

看到王上驾临,汪知府快步上前,施行完毕之后,语速极快的说 道:“王上,出事了。”

王钰倒没见怎么紧张,左右一望,说道:“去政事堂说吧。”

政事堂是中书省最重要的部门,丞相的办公场所,就位于禁宫之 中。当下,三人来到政事堂,因为天色已晚,又是中秋佳节,政事堂内一个人也没有。

王欢重新叫来人掌上灯,那汪思继着急忙慌从袖中掏出一物,双手呈上。王钰看了一眼,好像是一张纸,背部隐隐透出墨迹。

“王上,请用茶。”王欢知道王钰今晚喝了不少,特意泡了一杯浓茶奉上。

王钰抿了一口,这才展开那张纸看了起来,原来却是一篇文章。遂笑道:“开封府尹不会在中秋佳节,没事做跑来向本王献上一篇奇文佳作,又或是在赏月的时候,灵感如泉涌,写了一篇词?”

可一看这篇文章的内容,王钰就笑不出来。这是一篇出自京城一位大儒之手的文章,写的就是迁都这件事情。这位大儒在文章中。痛陈迁都地危害,并列举出来几大罪状。其一,动摇国本,国都乃龙肪所 在,不可轻动。其二,劳民伤财,一旦迁都,花费甚巨。其三。背弃祖宗,历代陵寝在此,如何弃得?其四,不利安全。北方乃距离蛮夷巢穴很近,且地势平坦,易于用兵。

这位大儒倒不愧是饱学之士。写得文采飞扬,气势磅礴,一口气读下来酣畅淋漓。可王钰却没有这个雅兴来品读文章了。

“什么时候看到的?传播出去了么?”把那篇文章往案上一拍,王钰问道。

“臣也是傍晚时分,在京师一座酒楼宴请亲朋时偶然得到的。至于传播出去没有,暂时还不得而知。因为近来朝中一直在议论迁都一事,臣感觉事情重大,所以才闯宫求见。”汪思继满头大汗,不时用手帕擦拭着。

“写这文章的是什么人?”王钰又问道。

“回王上,此人乃京城大儒。出自闻太傅门下,广有才名。为士林之中翘楚,在读书人里。影响很大。此人时常聚集一批文人,议论朝政,其中不乏朝廷官员。”

王钰此时酒醒大半,意味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第一,朝堂上议论的事情都属国家机密,这篇文章的作者虽然有名,但他不是朝廷官员,如何得知?第二。他既然在读书人圈子里,影响很大。那这篇文章一旦传播出去,在朝廷还没有发布消息的时候,老百姓就事先得知了,会有什么看法?第三,在这种微妙地时刻,发生这件事情,是偶然?还是有人搞鬼?

“岂有此理!本王看有些人乌纱帽戴久了,怕是长了霉吧!”王钰一时动怒,厉声喝道。

汪思继吓了一跳,赶紧问道:“王上,是不是马上逮捕此人?”

“逮捕?凭什么逮捕?”王钰反问道。大宋开国,赵匡胤是军人出身,所以采取了扬文抑武的国策,善待文人。规定“凡士大夫皆有上书言事之权力”,“不因言而杀士大夫”。

士大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并不是说当了官的人才叫士大夫,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人,也是士大夫。宋太祖定下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