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原帝国-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失德直到1565年才去世,他的一个儿子阿不都·哈林继承他成为喀什噶尔可汗,在1593年阿哈木拉齐著书时,〔41〕他仍在位。当时喀什噶尔的都城(可汗常驻的大本营)似乎是叶儿羌。喀什是阿不都·哈林的一个兄弟麻法默德的封邑。显然,在1603年底当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鄂本笃过其境时,就是这位麻法默德已经在叶儿羌继承了阿不都·哈林的王位。阿克苏当时由麻法默德的侄子统治,察力失(喀拉沙尔)由他的私生子统治。关于该王朝,史书没有更多的记载。埃尼亚斯认为在17世纪50—75年间该王朝的一位成员可能是一个叫伊斯迈尔的汗。〔42〕但是,到那时候,喀什噶尔的察合台汗国可能已经分裂成叶儿羌、喀什、阿克苏和于阗诸小汗国,实际统治权将转入和卓们手中。


第五节 喀什噶尔的和卓们
  和卓一名,正像在河中和喀什噶尔理解的含义一样,是指那些宣称自己是出自先知穆罕默德,或者是出自前四位阿拉伯哈里发的热忱的穆斯林。在布哈拉和喀什地区有许多这类家族。《拉失德史》告诉我们,这些像圣徒般的人对赛德汗(1514—1533年在位)的影响是多么强烈。赛德汗对伊斯兰教十分虔诚,以致他本人想成为托钵僧。只是由于从撒麻耳干来的和卓马黑麻·亦速甫及时到达了喀什才阻止了他。亦速甫说服他,生活在世俗世界,一样可以得到拯救。〔43〕赛德汗以同样崇拜的心情欢迎另一位和卓,被称为是教师和能创造奇迹的哈司剌·马黑杜米·奴烈《拉失德史》提到了这位和卓大约于1530年在喀什噶尔的使徒身份和他于1536年动身去印度。〔44〕根据地方传说,1533年从撒麻耳干来了一位杰出的和卓,他来喀什参加可汗与乌兹别克人之间的谈判,“他与他的两个妻子住在喀什”。一个妻子是撒麻耳干人,另一个是喀什人,他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把他们彼此之间的仇恨传给了他们的孩子们,喀什噶尔被两派分裂,白山派在喀什进行统治,而黑山派在叶儿羌进行统治。〔45〕
  无论这一分裂的真正起因是什么,从16世纪末起和17世纪的75年间,双方(不仅有个人的敌对,还存在着宗教争端)在喀什噶尔都享有实权。白山派在伊犁地区的吉尔吉斯—哈萨克人中寻求支持;黑山派在天山南部的喀喇吉尔吉斯人中寻求支持。察合台家族的世俗汗国逐渐处于这两派穆斯林教士的控制之下,直到大约1678年喀什末代可汗伊斯迈尔对他们采取行动时。他驱逐了白山派领袖哈司剌·阿巴克和卓,阿巴克到准噶尔人(或西蒙古人,即卡尔梅克人)中寻求帮助,准噶尔人进入喀什,俘获了伊斯迈尔,任命阿巴克取代他的位置。准噶尔人的援助还使阿巴克战胜了对于——叶儿羌的黑山派,并使叶儿羌成了他的都城。于是,喀什噶尔又重新统一起来,但是,它是处在“穆斯林神权”之下,并且是作为准噶尔人建立的新蒙古帝国的一个保护国。〔46〕
    注 释  
    〔1〕《拉失德史》第67页。
    〔2〕《拉失德史》第65页。作者认为额森捉住歪思汗的战争是发生在明拉克地方。
    〔3〕《拉失德史》(第65页)认为第二仗发生在蒙兀儿斯坦边境的卡把卡,离亦剌河不远。亦剌河就是伊犁河,《世界境域志》中的Ila(米诺尔斯基版,第71页)。
    〔4〕《拉失德史》第65—66页。赛义德·阿里是赛义德·马黑麻·米儿咱之子、著名的忽歹达之孙(上引书,第61页)。
    〔5〕歪思汗去世的年代各说不一,巴托尔德《兀鲁伯及其时代》一书中是1429年。《明史·别失八里传》说:宣德三年(1428年),别失八里“贡驼马,命指挥昌英等絯玺书彩匝报之。时歪思连岁贡,而其母锁鲁檀哈敦亦连三岁来贡。歪思卒,子也先不花嗣。”歪思汗卒年不明确。《明实录》书亦力把里之来贡者,自宣德七年(1432年)以后,不提歪思,而仅提其母。歪思卒年应在1428至1432年间。——译者
    〔6〕关于兀鲁伯和沙哈鲁对羽奴思的、令人感动的欢迎场面(尽管羽奴思的支持者们是愚蠢的),参看《拉失德史》第74,184页。
    〔7〕《拉失德史》第75页。
    〔8〕《拉失德史》第76页。
    〔9〕《拉失德史》第79—80页。
    〔10〕《拉失德史》第86页。
    〔11〕《拉失德史》第95页。
    〔12〕该事发生在1468年之前(《拉失德史》第91—92页)。
    〔13〕《拉失德史》第95页。
    〔14〕《拉失德史》第87—88页。
    〔15〕《拉失德史》第99—107页。
    〔16〕《拉失德史》第133,325,327页。
    〔17〕《明史》中的阿力是阿黑麻汗的父亲和前任汗。但是,羽奴思是阿黑麻汗的父亲,阿黑麻继承了他在畏兀儿斯坦的统治。因此,《明史》和《拉失德史》似乎是把不同名字的人认定为同一个人了。
    〔18〕《拉失德史》第112—113页,穆罕默德·海达尔二世在此引用了米尔空的记载。参看旺伯里书,II,19—20。
    〔19〕《拉失德史》第112—114页。
    〔20〕《拉失德史》第95页。
    〔21〕《拉失德史》第112—113页。
    〔22〕《拉失德史》第97页。
    〔23〕《拉失德史》第112—113页,120页。
    〔24〕《拉失德史》第122页。
    〔25〕《拉失德史》第115—116页。
    〔26〕《拉失德史》第118页。
    〔27〕《拉失德史》第120,122—123页。
    〔28〕《拉失德史》第123—124,126页。
    〔29〕《拉失德史》第133,325,327页。
    〔30〕赛德汗于1514年5至6月间征服喀什,于1533年7月9日去世。
    〔31〕《拉失德史》第134页。
    〔32〕海达尔·米儿咱是双重的蒙古族人,由于他的母亲,他属成吉思汗系,是羽奴思汗的孙子。
    〔33〕《拉失德史》写于1541至1547年间。参看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Haidar Mirzà”条目,第233页。
    〔34〕《拉失德史》第127页。
    〔35〕埃尼亚斯和罗斯的《中亚蒙兀儿史》第13—14页。
    〔36〕海达尔·米儿咱在1545年写道:“当时他在吐鲁番和察力失(焉耆)统治。”(第129页)。
    〔37〕Memoires concernaut les Chinois; XIV; 19。
    〔38〕《拉失德史》第143,450页。
    〔39〕Zabdat at…Tavarikh; 在《中亚蒙兀儿史》中,第121页。
    〔40〕《拉失德史》第377页,393页。
    〔41〕Heft Iqlim; 在Quatremére; Notes et extraits XIV; 474。
    〔42〕埃尼亚斯和罗斯《中亚蒙兀儿史》第123页。
    〔43〕《拉失德史》第371页。
    〔44〕《拉失德史》第395页。
    〔45〕考朗特《17—18世纪的中亚》第50页。
    〔46〕参看马丁·哈特曼的文章(Ein Heiligeustaat im Islam)(Islam。 Orient I; 195)。总的来说,成吉思汗后裔在与中国环境不同的环境下从喀什噶尔消失了,然而,内在的原因不会不同,在14世纪上半叶,忽必烈的孙子们使佛教获得了某些强烈的影响,引起了中国儒家们的敌视。在喀什噶尔,察合台的孙子们成为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被伊斯兰教的“神圣家族”排挤。正如我们下文将要看到的那样,后来在17世纪,西藏喇嘛教对鄂尔多斯人、察哈尔人,甚至喀尔喀蒙古人同样有使之柔弱的影响。昔日的这些野蛮人,当他们改变信仰时,开始以满腔热情信仰伊斯兰教,或佛教;但是,在改宗时,他们可能失去了一些“优点”,或者至少是丧失了好战的本性。我们并不否认佛教和穆斯林神秘性的美德,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事实,即在蒙古地区,喇嘛教使蒙古精神迟钝,正像伊斯兰教使喀什噶尔的最后一批蒙古人失去了独立民族的地位一样,使他们陷入偏执、这为他们的退位铺平了道路,有利于机灵的和卓们。


第一节 1370年后蒙古的混乱
  蒙古大汗忽必烈在中国建立的帝国已经于1368年被中国的起义推翻了。忽必烈后裔妥欢帖睦尔被中国人赶出北京之后,在哀痛这一巨大的灾难中于1370年5月23日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或开鲁)去世。明朝(1368—1644年)的中国人在把成吉思汗后裔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