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原帝国-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萨帝国是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拜占庭、阿拉伯和犹太商人们成群结队地到伊提尔和沙克尔收购从北方来的毛皮。随着商人们的到来,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可萨国内找到了落脚处。在851至863年年间,拜占庭派基督教教士圣西利尔到可萨人中,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西利尔传记上记有他与犹太教教士在可汗宴会上的论战。在利奥六世统治期间,马他喀成了拜占庭的一个主教区的所在地,它的建立是为了在可萨境内传播新约。以大批阿拉伯居民为代表的伊斯兰教从690年起也有许多皈依者,从868年起,特别是在965年以后,伊斯兰教成为该地区的一大宗教。犹太教更受欢迎。767年,伊沙克·圣格里开始在可萨人中任牧师。马苏第宣称,在哈仑·阿尔·拉施德哈里发朝的统治下(786—809年),可萨可汗和贵族都拥护犹太教。拜占庭皇帝罗马努斯·尼卡彭努斯(919—944年)发起的对犹太人的迫害,使大批以色列难民进入可萨境内。
  据说一位使用圣经中约瑟之名的可汗于948年写信给犹太教士希斯达伊,描述了可萨境内犹太教盛行的状况,但是,马迦特怀疑这封著名信件的真实性,〔30〕该信的时间似乎不会早于11世纪。据伊本·法德罕的记载(Risala),萨曼塔尔(在达吉斯坦内)〔31〕的可汗、总督、王公和其他高级官员们都信奉犹太教。为报复伊斯兰境内对犹太教教堂的破坏,一位可萨可汗曾拆除了一座伊斯兰教寺院的塔尖。然而,在可萨人民中间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似乎超过了犹太教徒。据说大约在965年一位可汗因政治上的原因而信奉伊斯兰教,而在1016年,塔曼半岛的可汗是一位名叫“乔治·佐勒斯”的基督教徒。
  可萨人9世纪在政治上走向衰落。这些信仰犹太教的文明的突厥人被他们的同族、还处于野蛮状态的异教部落清除掉了。草原又一次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从咸海草原来的乌古思突厥人(拜占庭作者们称奥佐伊人)把恩巴河地区和乌拉尔河地区的佩切涅格突厥人赶向西方。大约在850至860年间,佩切涅格人穿过属于可萨帝国的领地,把可萨属民马扎尔人从亚速海北岸赶走。如我们在上文所看到的,当时马扎尔人退到第聂伯河和多瑙河下游之间的阿特尔库祖。不久,在889至893年间,佩切涅格人重新追逐马格尔人,把他们从新住地赶走,他们最终在该地区内定居下来,因此,佩切涅格人占据了位于顿河河口和摩尔达维亚之间的俄罗斯草原。可萨人只保留了顿河下游、伏尔加河下游和高加索山脉之间的地区。
  基辅的罗斯王公斯维雅托斯拉于965年进攻可萨人,占领了他们建在顿河河曲上的沙克尔都城。然而,正像巴托尔德所观察到的那样,可萨汗国在这次灾难中幸存下来,或者说,至少它仍然保住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库班河地区和达吉斯坦草原。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于1016年派出舰队,在罗斯军队的支持下,攻击最后一批可萨人。这支联军夺取了塔曼半岛和可萨人在克里米亚的属地。到1030年,可萨人作为一股政治势力已经消失。然而,拜占庭人最大的失算是帮助罗斯人消灭了这些已经开化的突厥人,他们是拜占庭帝国最忠实的老同盟者。野蛮的游牧部落取代了可萨人,夺得了黑海草原的控制权。


第四节 佩切涅格人和钦察人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佩切涅格人(君士坦丁·波菲罗吉里特斯称Patzanakitai,伊斯塔克里称Bachanak)是一支突厥部落;据马迦特认为,该部落曾经是西突厥联盟中的组成部分,但是,受到葛逻禄突厥人的驱赶,退往锡尔河下游和咸海。〔32〕他们继续向西迁徙,在乌拉尔河(雅克河)和伏尔加河(伊提尔河)之间放牧,大约在913年(据君士坦丁·波菲罗吉里特斯),他们在可萨人和乌古思人的联合攻击下被逐出该地。再往西,佩切涅格人从马扎尔人手中夺取亚速海以北的列维底亚之后,他们占据了该地。其后不久,他们又向西推进,迫使马扎尔人离开阿特尔库祖,即第聂伯河和多瑙河下游之间的俄罗斯草原的西部地区。因此,大约在900年,佩切涅格人利用了在第聂伯河河口和多瑙河河口之间的牧场。934年,他们加入了匈牙利人在色雷斯对拜占庭帝国的入侵。944年,他们追随罗斯王公伊戈尔袭击了拜占庭本土。1026年,他们渡过多瑙河,但被能干的康士坦丁·台吉内斯打败。1036年,基辅的罗斯王公雅罗斯拉夫使他们遭到一次沉重的失败,这次失败结束了他们对草原的统治,迫使他们再一次地把目标对准拜占庭帝国。1051年,在其野心的鼓动下和乌古思人驱赶的反作用下,他们又入侵拜占庭帝国。1064年,他们进行了一次更加深入的侵略,穿过色雷斯来到君士坦丁堡大门。对拜占庭而言,这幕剧的发生是在于以下事实,即当拜占庭帝国从欧洲的异教突厥人中征募雇佣军去对付亚洲的穆斯林突厥人时,这些异教突厥人的突厥亲属感往往比对巴昔留斯〔33〕的忠诚更为强烈。这一点在1071年的曼吉克特战役前夕可以看到,当时佩切涅格军队不再为狄根尼斯·罗曼努斯服务,而转为阿尔普·阿尔斯兰苏丹效劳。在阿历克塞·科蒙勒努斯统治期间,欧洲的佩切涅格人于1087年再次入侵色雷斯,一直抵达库莱(在埃洛斯和君士坦丁堡之间),最后,他们在库莱被赶跑,在战场上抛弃了他们的首领翟尔古。阿历克塞·科蒙勒努斯错误地追随他们,于1087年秋天在锡利斯特拉被打败。由于另一支突厥部落,即钦察人或称波洛伏齐人的到来,拜占庭帝国才得救。钦察人是从佩切涅格人后面的俄罗斯草原而来,他们在多瑙河畔打败了佩切涅格人。但是,当钦察游牧部落一退回俄罗斯时,佩切涅格人在钦察人的压力之下,于1088—1089年间再次入侵色雷斯,一直深入到亚德里亚堡以南的伊普萨拉,在伊普萨拉,阿历克塞只得纳钱让他们撤军。1090年,佩切涅格人与小亚细亚的塞尔柱克人联合进攻君士坦丁堡,他们经马里查山谷,从亚德里亚堡来到埃洛斯,而士麦那的占有者塞尔柱克舰队攻打海岸地区,塞尔柱克军队从尼科亚威胁着尼科美底亚(伊兹米特)。
        
  这一形势是希拉克略与阿瓦尔人时代的再现,但是,这一次拜占庭是在亚洲和欧洲两面受到突厥人的攻击:欧洲的非基督教突厥人,亚洲的穆斯林突厥人,他们因血缘纽带而联合起来对付拜占庭帝国。佩切涅格人冬季住在与拜占庭边境线相对的卢累布尔加兹,拜占庭的边境线已经后退到乔尔卢。阿历克塞·科蒙勒努斯再次向钦察人求援,钦察人在托加尔塔克和曼尼亚克的率领下从俄罗斯南下进入色雷斯,从后方攻佩切涅格人。1091年4月29日,拜占庭与钦察人的联合军队在列瓦尼恩山打败了佩切涅格军,十分之一的佩切涅格人被杀死。〔34〕佩切涅格余部在瓦拉几亚重新组织起来之后,到下一代又作了一次新的尝试,1121年,他们对仅限于巴尔干山以北的保加利亚进行了攻击。然而,在1122年春天他们遭到约翰·科蒙勒努斯的袭击和屠杀。
  佩切涅格人把在俄罗斯草原上的地位让给了乌古思人和钦察人。
  乌古思人的亚洲后裔今天被称为土库曼人,阿拉伯人称他们为古兹,他们习惯于在里海东北部和咸海以北游荡。〔35〕乌古思人中的一支,即塞尔柱克人,信奉了伊斯兰教,11世纪时到波斯去碰运气,他们在波斯建立了以吐格利尔拜格、阿尔普·阿尔斯兰和马立克沙赫(参看P。148)为首的突厥穆斯林大帝国。同样是在11世纪,另一支乌古思氏族(非伊斯兰教徒)——拜占庭历史学家们称之为奥佐伊人——推翻了佩切涅格人在俄罗斯草原的优势。1054年俄国编年史用简单的托克人(Torks)一名第一次提到这些乌古思人,他们与波洛伏齐人或钦察人出现的时间相同。〔36〕拜占庭历史学家们记载,在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统治时期,这些奥佐伊人于1065年渡过多瑙河,人数达到60万,他们洗劫了巴尔干半岛,直到塞萨洛尼基和希腊北部,但此后不久,他们被佩切涅格人和保加尔人消灭。越过伏尔加河西岸的最后的这支乌古思部落最终被钦察人征服、消灭,或者是同化了。
  在突厥语中被称为钦察人的这支民族就是俄国人说的波洛伏齐人,拜占庭人称科马洛伊人,阿拉伯地理学家埃德利斯称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