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明皇-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大声狂呼:“捉拿刺客!”

“捉拿刺客!”

前后卫队中百名武士这才回过神来,发声狂喊,横枪跃马,扑向桥身两侧的斜坡,朝茅丛里搜索着。与此同时,桥身两侧,响起了无数炮仗,霎那间,在呛人的硫磺烟雾中,飞叉,短镖象雨点般朝桥上泻来!仪仗和州佐们乱成一团,胡乱朝桥两头狂奔逃命。

“当!当!当!”

下得马来的钦差,却从一名侍从腰间拔出佩剑,扫荡着飞叉、短镖,并朝护卫在他身边的使旋刀的武土命道:“毛仲!速去率众捉拿!”

“陛下!……”

“哈哈哈哈!”以钦差名义察视河南等道的皇帝,此时却笑着,催促王毛仲,“一小股刁民作逆罢了!速去!”

“倪大人!”这时,扮作卤簿的姚崇,也忙对倪若水下令,“速速关闭城门,把守出城要道,务将逆贼生擒严审!”

倪若水急应一声,飞身上了坐骑,前往衙署传令去了。

城内的百姓,远远听见街中桥前杀声震天,吓得纷纷弃了香案,关了铺门,躲回房内。使原本变得萧索不堪的汴州,更如死城一座。不久,无数队人马从汴州军营狂驰而出,奔向各城门及迩关要口。死城上空,回荡起一片马蹄声。

王毛仲飞身上了坐骑,领着护驾武士,潮水般涌下了街中桥。

“官军住手!”

突然,就在王毛仲所率护驾武士和汴州官兵漫布汴河两岸,向街中桥围拢时,离桥身最近的一丛芭茅间,站起一个人来,他挥着手中弩弓,对桥上喊道:“要斩要剐,有我二十八子在!”

王毛仲和众官军见了,先是一怔,接着便呐喊着,向二十八子逼去;无数的刀、枪、剑、钺,举向了他的头,对准了他的胸……

“住手!”

立在桥前的李隆基,朝桥下喝了一声,然后将手中之剑顺手递到身边的姚崇手里,这才铁青着脸,朝桥下静静望着他的兵将们说道,“带回刺使衙署!”

“呵!”王毛仲暴怒地狂吼一声,一转手中的旋刀,照着睥睨他的二十八子的膝部,就是一击!被那刀背猛击一下的二十八子,一下子扑倒在坡边,王毛仲将自己腰上的铁箍板带解下来,躬下身子,把二十八子的双臂反翦,恶狠狠地绑起来。

随驾御医给皇帝用药酒擦了背脊和项部,又在寝房四周点好安神香,便悄悄地出了房门。在通道上,他被王毛仲拦住,低声问:“大家伤得很重吧?”

“将军放心,”御医满脸堆笑,拼命掩饰着内心深处对这护驾凶神的无名恐惧,仍不无怯懦地回答王毛仲,“只是坠马时,擦伤了一点皮肤,圣体安康哩。”

王毛仲放心地垂了垂眼帘,松开手,放那御医去了。他重新拔刀在手,向布在皇帝住房四周的卫士们缓缓走去。时近黄昏,衙署内灯稀烛疏,更需他加倍留神。步下通道石阶时,他下意识地用大拇指和食指在李守德遗留给他的旋刀刀刃上试了试锋芒:不错,十分锋利!明早,他要亲手砍下二十八子那伙逆贼的头来,象劈瓜那样!

依在榻上,那药酒烧得背脊和颈项一阵阵发木;四周是这么静,静得真象是在深山旷野中一样。

然而,恍惚间,李隆基却分明觉得自己被宋王成器,岐王隆范,薛王隆业簇拥着,在宫娥们的踏歌声中,进了新修的兴庆官金明门,在龙池前的龙堂上坐了下来。宋王正喜滋滋地指着龙池对他说:“那便是汴州花鸟使新近携回的中原奇禽:鵁鶄、鸿鹜。”

随着宋王的奏禀声,他朝龙池望去。只见罩子池上的用竹丝和纲绳织成的池向下面,一种大脚、高冠、青胫的五色锦羽的鸟儿和一种比鸭略小,尾羽似船舵,纹彩亦鲜艳多姿的鸟儿,正在水面嬉游。

“陛下细审之,”又是大哥那兴致盎然的声音在继续奏禀,“那大脚高冠的鸟儿,就是《尔雅》中所说的鵁鶄。你看它那双旋动的圆睛,靠得那么近,好象要交叉传递似的!江东人几乎户户养它,据说它能禳厌火灾哩!那比鸭儿略小的,就是鸿鹜。世传凡有这种鸟儿栖止的地方,就气朗风清,没有邪毒之气……”

……

“呵……呵……!”

突然,一阵娇媚的号子声,将宋王的奏禀声掩尽了,宋王和龙池中的奇珍异禽也悄然逝去,李隆基恍惚觉得自己正立在白日经过的汴河街中桥上,看着汴河风光。映入他眼中的并不是荒凉惨景,而是旌旗招展,鲜花遍地,岸上,上万锦花妆饰的少女,正拉着彩球浮坠的纤索,缓缓地喊着口号,沿岸前行;汴河中,一座高达四层的龙舟,和一座稍小于龙舟的翔螭舟,随着纤索,正徐徐向街中桥驶来,望后看,一艘接一艘的高约三层的大舟,上造金碧辉煌的宫殿,悬着“漾彩”、“朱鸟”等名号的大船,也泛波而采,似乎永远也望不到尽头。

那龙舟和翔螭舟越来越近了,使李隆基惊异不已的是:虽说他和此二舟距离尚远,但他却分明看见那并肩而行的双舟舷窗前,一边坐着隋炀帝,一边坐着皇后萧氏。并且分明听见隋炀帝醉意模糊地对萧皇后说:“卿以为朕不知道天下不少百姓在骂依、图依么?朕才不管他呢!活一天,就得尽兴醉游一天!……”李隆基听到这里一怔,接着,又听见隋炀帝对萧皇后叹息着说:“好头颅,不知该谁来斩它!”

“呵!”李隆基听到此处,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来,摸摸自己的脑袋。

“好头颅,不知该谁来斩它!”

……

“昏君!你害苦了天下百姓!今天也吃天下百姓一刀!”

就在隋炀帝那句使他惊骇万般的话一声大于一声地回荡在他的耳畔时,突然一声大喝,如炸雷般响起,他分明看见,那汴州猎户二十八子,变得象中岳般巍峨高大,他那遮去半个天日的脸上,目光如电,一手提着血淋淋的隋炀帝的头颅,一手仗着寒光夺目的长剑,飞身跃向街中桥,向他逼来!他惊得大叫一声……

“大家!大家!”

“请醒来!大家!”

在一片焦急的呼喊声中,他醒过来了,却见王毛仲和几个近侍正围在榻前。

李隆基神志异常清楚。刚才恍惚间看见、听见的一切,此刻都那么清晰地一一浮现在眼前、耳中。他勾着头,借夜色来掩住满脸羞赧之色,低声问道:“朕刚才怎么啦?”

“奴婢们听见大家睡得不安稳,”一个近侍额头上挂着豆大的汗珠,颤声答道,“奴婢们就急请毛仲将军进室来了。”

“哦。”他放心了。心想,“没有呼出什么声音来……”

“大家此时安否?”王毛仲却发急地奏问。

李隆基一时不去回答王毛仲,却屏息静气地思虑着什么,好一会,才抬起头来问王毛仲:“什么时辰了?”

王毛仲身后的一个近侍忙回答他,“亥时刚过。”

“召倪若水速来见朕”

“大家……”王毛仲担忧地要劝谏他。

“去吧!朕有要事相询。”

“领……敕。”

厢房内增添了灯烛,显得十分明亮。倪若水应敕走到厢房门前,便一头跪下,伏身奏道:“臣、汴州刺使倪若水,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早已由近侍伺候着,从榻上起来,戴好白纱帽,穿好黄绫夹袍,腰间不箍玉带,却扎着银白色的、三指来宽的衬底半硬绸带:这样可以使他那微有不适的背、项舒服些。他听见倪若水的朝奏声,便从厢房内侧踱到门坎前,沉着脸,细细打量这位四十来岁的汴州长官。眼光在那瘦削的双肩处停了一会,这才移开目光,却不叫倪若水平身,唤道:“倪卿!”

“臣在。”

“谋刺逆贼,可审理明白?”

“启奏陛下,已经审理明白。”

“奏来。”

“领诏!”倪若水抬起上身,目光里掺和着相当复杂的情感,恳切地望着门坎内那年轻的君王,说,“经臣审讯,二十八子等,尽系臣治下猎户……”

“哼!”

“彼等本是良民百姓。”倪若水象没有听见皇帝那一声不满的鼻响似的,说下去,“确因穷途末路,才逼出今日之逆举……”

“此乃何意?”李隆基倏地倒悬剑眉,大怒难遏地诘问倪若水。

“陛下!”倪若水眼里泪光闪闪,嘴角纹路向下拉去,反映出他内心的极度痛苦。他高揖两手,辞意刚直地回奏说,“今蝗灾方急,而陛下却频遣花鸟使,前来本州,督捕禽鸟,以供新建离宫龙池!水陆传送,食以梁肉,道路观者,莫不以陛下贱人而贵鸟!而被督猎户,其怨毒尤深!今,陛下方总万机,以中兴之志昭告天下,正当以凤凰为凡鸟,麒麟为凡兽,况鵁鶄、鸿鹜,曷足贵乎!以游乐害民,昔炀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