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明皇-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尚女官导着内禁命妇,依次入了正殿,分厢列班。尚仪女官出班请奏道:“亲蚕仪毕,请陛下降懿旨解严。”

“依奏解严。”苦力支撑的王皇后,虽然疲乏不堪,仍勉强打起精神,对众命妇谕道,“本后与同众卿,奉今上敕令,亲蚕祀神;托天地福佑,仪典得行,将告解严。望卿等各遵坤道,广积妇德,助明君中兴大唐之愿,早日得遂!内外命妇,明日会于本殿,宴贺亲蚕成功;将士各还其所,赐酒劳之!”

“谨领懿旨!”命妇们跪伏谢恩。

明义公主扶着皇后,接受命妇们跪拜后,走下御座,返还殿西帐幄;众命妇也暂返各斋室。皇后一进帐幄,便很快躺上御榻,低声呻吟起来;明义挽起衣袖,轻轻给她擂着腰。那在采桑时闪失的腰部,经这一擂一搓,要好多了。但是,想着这个真正地敬、疼自己如生母的义女,吉日已经选定,不久就要出阁,虽说这两人成亲后,因各种需要,仍住在苑中原来的总监钟绍京的宅邸里,但总不能象现在这样时常依伴,为自己解释愁烦,心头却又难过了起来;尤其是想到明义出嫁后,那正坤宫中,简直就象只剩下自己一人,孤独,凄凉之绪缕缕涌上心头,她虽然呻吟少了些,但那暗自流出的泪水,却不可抑止了。

“老天!你为什么不赐我一个儿子呵?”

第十章

麟德殿内传出的喜乐之声,把低回飞旋于太液池畔、柳丝隙中的春燕都惊散了。它们拍打着碧悠悠的太液池水,张着双翅,一群群地汇聚到亭台疏立的蓬莱山上,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大明宫这座规模宏大的殿堂,为什么会传出这么喜气洋洋的乐曲。

休说春燕惊奇于此,就是大内的侍从宫女,对麟德殿近日飞出的欢快喜乐,也感到新鲜。这座用来供皇帝接见外国外;邦使节、召对宰相、大宴群臣、布置道场的巍峨殿宇,从今上登极以来,几乎只用来派了前两种用场,尤其是在三年前的开元二年皇帝颁布了严禁奢靡之风的敕令之后,这座殿宇很少用于宴庆,更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但是,今春——大唐开元四年春——皇帝却下敕在这儿赐宴百官、高奏喜乐,为他的五宝之一、龙武将军王毛仲和他的掌上明珠、义女明义公主李蓉蓉举行成婚大典。皇帝这样做,也是向朝野显示国势业已初兴。

确实,开元四年之春,也是大唐上下人心渐安的美妙之春。虽说去春山东等地又曾出现过蝗灾,但因有了开元二年秋天的先例,灾情刚一露头,皇帝便派出御史,分道督捕埋杀蝗虫,很快便将灾情平息了。接着,皇帝亲耕籍田,皇后亲蚕,举国上下,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勤耕苦织之风。小春,很快便回报了百姓们的辛勤操劳;入秋,大春又更以丰盈上奏。不少州道,甚至奏请修复义仓及常平仓。

看到这类奏疏,皇帝真是夜不能寐啊!

原来这义仓和常平仓,系太宗贞观时下敕建造,各道州专门用来贮藏丰收余粮,以备凶荒。到了高宗朝后期,义仓和常平仓之所藏,被大修明堂,大造寺观的征用耗去不少;到了中宗神龙年间,更是乱被调用,弄得粮尽仓空了。而今有州、道奏请修复两仓,意味着在一些地方已丰盈有余。记得中宗神龙年间一次大旱灾,西京连皇家供食也力不能支,臣工们奏请皇帝移驾东都就食,还引起过中宗的大怒,“朕岂是‘逐粮天子’耶!”短短数年,年轻的君王便可暗自诩为“丰盈天子”,又怎不令他夜半横笛,畅抒胸臆?

故而,今春的灯节,又出现了“鳌山万树银花吐焰”的盛景,兴致勃勃的皇帝,又把麟德殿的后两种用场,也派上了。

看着王毛仲骑在雪狮骏马上,导着金根车,望王皇后的正坤宫而去,立在集仙殿外玉墀上的李隆基,心中有种无法言喻的欣慰之感。直到高力士出现在御阶下,奏报礼部侍郎贺知章阙下候见,他才笑着收回目光,要高力士将贺知章召上殿来。

原来就在为王毛仲、李蓉蓉举行婚礼的昨天,礼部侍郎贺知章和同专司接待外邦诸蕃使客的鸿胪寺官员,向皇帝奏报日本国元明天皇遣使五百五十七人,抵达西京朝拜。其大使及副使,已在鸿胪寺中,候旨朝见,并将转呈元明天皇致大唐皇帝陛下书。

听了贺知章和鸿胪寺卿奏报的李隆基,一时间,被心中陡然涌起的豪情所激动,扬着剑眉,不作回答。从唐太宗贞观四年起,日本国便派出使节、僧人、留学生,多次冒着东海的惊涛骇浪,来到大唐;又将本朝的礼仪教化,传播到东海彼岸。但是,就在最近的十来年中,东海依旧,却不见友邻使者的帆影。纲纪败弛的天朝,失去了本朝民心,也失却了友邻的敬重。

然而,今天,滔滔东海,又送来了友邦使者的朝贺。五百多人中,除正、副使节、判官、录事等官吏和通师、医师、阴阳师、船师、船匠、射手、水手等执事工匠外,前来太学求学、来寺院研读佛经者,竟达三百人!日本和大食、新罗、高句丽、波斯等邦国一样,都从近几年大唐朝的变化中,感到了天朝在振兴。他们,又捧着国书,前来接受昭昭王化。

心潮起伏的皇帝,敕令礼部和鸿胪寺,安排日本国使于今日下午,在含元殿朝见,并邀先来的新罗等国来使,会于含元殿赐宴。≮我们备用网址:。。≯

贺知章此时入宫,就是来向皇帝回奏安排情况的。

年近花甲的贺知章,须发过早的白完了。但气色却光泽红润:白睫毛内的黑眼珠,显得灵动而有神,他提着紫罗袍,跟在高力士身后,那脚步声,很象一个青年武士,如不是仪度攸关,他会走到内侍省的最高长官前面去。快上御阶时,比他年轻二十来岁的高力士,还稍稍稳住步子,喘了口气,他却早已一步蹬上御阶,还笑着转过身来,扶了高力士一把呢。

“礼部侍郎贺知章,奉诏见驾呀一一!”两人的头刚出现在玉墀上,立于集仙殿阶的宣呼太监,便向殿内传呼起来。贺知章赶紧整冠掸靴,捧好玉笏,从左侧门进了集仙殿,跪地奏报,“臣礼部侍郎贺知章,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在京为官多年,但并未改掉那越州永兴乡音的老侍郎,用来自饱满的丹田发出的柔软越音,向皇帝山呼,使心境本来很好的皇帝,听来更为高兴。他一抬手,笑着说,“卿平身吧。”待贺知章在御案旁站好,才问他:“今日午后召见各国来使一事,业已安排停当了吧?”

“回奏陛下,”贺知章捧笏回答,“业已和鸿胪寺各官安排停当,请陛下御览!”他从玉笏中抽出两衙会商各项的要点简疏,送上李隆基的御案。

李隆基仔细审看一遍,突然在疏中的一段文字上留驻了目光,沉吟片刻,颇有感触地对贺知章道:“贺卿,在答使质疑款中,竟有连朕也尚不得甚解处哩。”

“不知陛下所指何款?”

“你看这日本所遣来太学攻读的学生之中,竟有问我朝御史台衙署之内,为何设有精舍佛堂一事,朕也不解。”

贺知章听了,忙说,“此事臣等已议由御史台御史李杰备答,陛下欲知其渊源,可召李杰上殿垂询。”说到这里,贺知章又笑着禀告皇帝,“陛下,日本所遣的学生,其勤奋求知之状,委实惊人!提此问者,其蕃名为阿倍仲麻吕……”

“什么?阿?……”

“回奏陛下,这后生名阿倍仲麻吕,今年才刚成童。”

“啊?才十五、六岁,竟知我朝吏治衙债到如此精细的地步?”玄宗不无惊讶地说道。

“陛下如果赐他我朝衣冠,只怕难分孰夷孰华了呢!”

“这是为何?”

“这后生不仅能讲汉声,且初通吟哦。昨日臣在鸿胪寺知客厅,曾当面指桃花为题,他应题咏得一诗,尚未失韵哩!”贺知章滔滔不绝地讲给皇帝听,“后来臣细细盘问于他,才知他父亲是贞观年间他祖父出使我朝时生于大唐的。三十年前为送其父灵柩归国,才返回日本。这阿倍仲麻吕从咿呀学语时起,就学陈拾遗的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原来是这样啊!那还不可小看这批后生。”李隆基不禁轻击着御案笑着唤:“力士!”

“大家!”

“速召李杰上殿!”

“领诏!”

“贺卿,”李隆基回过头来,吩咐贺知章,“朕看将各皇子俱传谕到含元殿,让他们也见识见识天下异域的景况。”

“臣领诏。”贺知章笑着回应了皇帝,但对阿倍仲麻吕话题的谈兴尚浓,故又对李隆基提起他来,“臣在问他对我朝风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