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明皇-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皎领着口诏,匆匆由殿左侧门出殿宣诏。

高力士将手中所执玉如意,轻轻压在御案右方的一沓奏摺上,并命座后执扇宫女为皇帝送风。“默啜白天后朝起即为国之大患,三十多年来,危害北陲,朕早对此贼恨入骨髓!”李隆基感叹颇深地对这贴心家奴、内侍省长官说,“郝灵荃父子,实堪从厚升赏!”

高力士听了,趁姜皎不在皇帝身旁,赶紧悄声提醒李隆基:“奴婢昨日去紫微省宣陛下口敕时,听姚、宋二位相爷满怀疑虑地说:突厥本与奚、契丹等北疆各部,率众归顺,因何又有独乐河之战?……”

“此贼桀骛不驯,春天张说疏奏其亦率部归顺时,朕不深信;不久便闻郝灵荃奏告:默啜旧性复发,渡独乐掠扰拔曳固!”李隆基听高力士转告姚、宋二相的话后,不以为然地摇头一笑,阻止了高力士,“若不灭此贼,北疆则永无宁日呵……”可是,刚说到这里,皇帝却又住了口。二相既然对此事尚存疑虑,那对自己所下的议赏郝灵荃之敕,定然尚无结果;不仅不会有省台议决上奏,只怕今日在这殿上,还有一番波折呢……估计到这一点,皇帝那欣愉的心情,罩上了一层淡淡的愁云。

常在月堂精细地揣摸皇帝心理的李林甫,对皇帝在开边和武功方面的推测,是十分准确。立志中兴的君王,和开国之君的志向,有许多近似处。但在武功方面,却迥然相左。开国之君,以立国为目的,故在艰苦征战、立国之后,潜心于定国安邦,偃武修文;而中兴之主,却望军国之威猛振大兴之后,为先祖所创之国,大增版图,以此作为永垂后世的丰功伟绩,故多崇武功。

有着中兴之志的李隆基,也是在这种规律的河流中扬他志愿之帆。只不过中宗、睿宗两朝遗留给他的社稷江山,疮痍太多,不能让他早逞其志罢了。在允姚崇十请中有关不幸边功之请时的犹豫,也是这种志向所致。故虽然允诺,他在具体施政时,却注意推崇武功。薛讷的滦水惨败,他并不深究,不久又任薛讷为节度大使,都是不抑制武功的一种表示。眼下,营州复建,虽不因武功,但斩首默啜,却是大武军战于独乐河的结果。能借这机会,给武职官员一次大升赏,激发武官们开边立功的豪气,这便是李隆基的本意。

刚才听高力士转告姚、宋二相的疑虑,那么少时殿前议赏一事的逆顺,皇帝已预感到了七、八分。在沉吟有顷后,李隆基暗自下了决心:“郝灵荃斩得默啜之首,事皆属实;当力敕姚、宋从朕之意,从厚升赏!”想到这里,不知为什么,年轻的君王心里有种说不出口的烦恼。

“姚、宋二相,吏部侍郎李林甫,奉诏上殿哪……”

姜皎的传报声,打断了李隆基的思路;忽然想起姚崇近日又病过一次,李隆基低声对殿侧宫侍道:“绣墩伺候!”

“臣姚崇、臣宋璟、臣吏部侍郎李林甫,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被姜皎引上殿来的三大臣,分左右跪于案前,山呼叩拜。李隆基极力排除那刚升上心来的烦恼情绪,微笑着命三人:“卿等平身。姚、宋二卿案旁入座。”

三大臣又答谢如仪,然后姚崇和宋璟,分别于御案右、左方的绣墩上归了座;依着宋璟,李林甫恭捧象笏站立。

“昨日朕已分别口敕卿等,”李隆基收敛了微笑,以一种执拗的口吻,对三大臣道,“郝灵荃斩得逆胡默啜之首,可谓不世之功,当从厚升赏,卿等可将紫微、吏部所议,当殿奏来。”

重返朝阁,政事如山压肩的宰相姚崇,又连续生病,眼下不仅气色不佳,连呼吸似乎也有些艰难。他颤巍巍地一捧象笏回奏皇帝:“臣等奉诏后,即于省台相议。但有一事不明,故尚未议决。”

“卿等尚有何事不明?”李隆基暗自说了声,“果如所料!”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反问。

“前抚慰大使张说业已具本奏明,”冢宰吃力地说出这么长一句话来,才停了一停,喘着气说下去,“突厥默啜亦已率部归顺,因何又有独乐河之叛而招致丧身枭首?故臣与宋璟请陛下容臣等查实具奏后,再议升赏。”

“默啜诡诈异常,连北疆诸胡亦怀恨甚久,”李隆基耐着性子,回答姚崇,“掠扰拔曳固,已见拔曳固可汗颉质略奏疏,郝灵荃翦其毒焰,皆在理中,朕看不必再查啦!”

“臣尚有奏!”李隆基料定自己虽然语气强硬,但二相不一定余顺从;想不到宋璟在自己话音刚落,便从绣墩上立起,闪出班来,朗声奏事,他已有三分不悦,便故意等了一会,才冷冷地说:“卿讲吧!”

“臣已查得兵部先前所得郝灵荃密报,言拔曳固一部,于独乐河北岸有诡异举动,故遣突厥伐讨;而今郝灵荃回朝奏报,又言默啜掠扰拔曳固,有反叛之意,两相抵牾,事有蹊跷。若不查实,即从厚升赏,只怕侥幸邀功之徒,争相效仿,则边陲之地,皆无宁日了!”

“嗯?”听宋璟奏出这些情况,李隆基也深感诧异,眼光转向李林甫,问道,“吏部可知左相所奏之事?”

“回奏陛下,”李林甫对本次廷议升赏事,已作了充分准备,此刻听皇帝发问,忙出班奏况,“据臣等查知,默啜屡诱契丹等复叛,郝灵荃奉使突厥,深知其情,故诱其率部渡过独乐河,再乘其战后之衰,于独乐河一鼓灭之!”

“这样看来,”听完李林甫的奏报,李隆基抚掌称赞说,“郝灵荃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更当从厚升赏!”

“反迹末露而诱杀之,”紧接皇帝刚落的话音,宋璟声震屋瓦地回奏说,“郝灵荃身为抚慰使,不克职抚慰,宣陛下兼爱狄夷之隆恩宏仁,反行此欺诈之事,若从厚升赏,必至诸邦离心,国威败丧!”

“依卿之见呢?”皇帝已有六分不悦,问。

“严究其罪!以挽回诸邦之心,复我大唐仁信兼爱之誉!”

“君侯之言似当斟酌,”李林甫暗中窥辨皇帝神情后,朝宋璟温和而恭谨地说,“将斩默啜之首的郝灵荃治罪,只怕寒了满朝武将之心!若国有战事,谁肯舍死为国效力?”

“李大人明知郝灵荃以欺诈诱斩默啜,”宋璟瞠目回顾李林甫,斥责他道,“反而为其请赏议升,难道欲效前朝赵文翔,失政逼反诸夷,置国家于不尽的战事之中么?”

“君侯之言差矣!”李林甫仍然恭谨地反驳宋璟,“议郝灵荃升赏事,系陛下敕令命办,怎可与赵文拥失政事相提并论?再说……”

“罢啦!”突然,盛怒的李隆基猛地喝了一声,制止了李林甫的反驳。但他却同时狠狠地瞪了宋璟一眼,转面对姚崇敕道,“卿即返紫微,与省台及吏部,从速议奏郝灵荃之升赏!”

“咚”的一声,连李隆基也吃了一惊,姚崇竟捧着象笏,就于绣墩前滑下,给他双膝跪下,颤声奏道:“启奏陛下,国家初兴,百端待举。若因郝灵荃故,致四夷叛离,则百端何日得举?国家何日兴盛?臣跪请陛下,收回圣命!”

“卿,卿敢不奉诏?”见姚崇一头跪地,心里升起怜悯痛爱之情的皇帝,听着“收回圣命”四字,顿时恼怒得连脸也发青了,他厉声诘问。

“老臣,不敢奉诏!”

“尔!”

“臣亦不敢奉诏!”就这时,宋璟亦撩起袍角,端捧象笏“咚”地一声与姚崇并肩跪下,以他那苍老刚毅之声奏报。

“啪!”

李隆基被宋璟的这声奏告,气得一击御案,然后指着二相,激愤地喝问:“这大唐江山,是朕之江山,还是卿等的江山?”

“二位相爷……”

“奴才后站!”高力士见皇帝震怒异常,忙要示意姚、宋二相,皇帝却朝他一声怒喝,他赶紧勾头后退数步,但心里却担心姚、宋二人更加强项,招至大祸。

果然,高力士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大唐江山,自然是陛下的江山,”宋璟毫无怯色的回答,“然臣等既受命辅佐陛下,敢不舍命以安江山,兴社稷!”

“想滦水之役,臣惜身不敢作死谏,懊悔无已!今日即便万乘震怒异常,崇死不重蹈复辙!”

一个刚直极谏,毫不退让;一个旧事重提,死不奉诏!事先虽有所预料却未料到如此程度的皇帝,怫然一挥袍袖:“退朝!”也不听三人辞拜山呼,便领着高力士、姜皎朝西序侧殿去了。

刚到西序侧殿,皇帝一下子摘下白纱皇帽,高力士赶紧接过手来,却听皇帝气哼哼地骂起来:“恨不得斩了这两个老东西!”

姜皎听了,赶紧扶着皇帝入了镂空雕花凉座,一边乘机说:“这些人都因几朝入阁,眼里哪有陛下?若果以李林甫为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