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前进的脚步,对震北军和金山部都是一个喘息的机会。震北军在总结,对手也在进步。况且目前所有战略都建立在蒙古诸部不插手的假设上,经过这几年调整,草原上的汉子应该恢复了实力,脱古思帖木儿不会放弃自己的族人,也不会放弃对中原的窥探。

大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战争准备不足,海上除外,陆地上的几支部队中,震北军相对来说还是准备最充分的,威北、定西、安东三军火器还没配备整齐,新旧军官们之间的磨合也需要时间。今年朝廷贸然对云南开战,绝对不是一个上上之策。虽然从战略角度来讲,收复云南势在必行,任谁都不会放任背后时刻有把刀插在那里,何况天下白银七分出自云南。但这个出兵时间的选择明显不对,云南属于脱古思帖木儿的属地,大明和蒙古的和约是互不侵犯。虽然和约早晚有一天会被其中一方撕毁,但绝对不该在这个时候违约,毕竟新旧军的交替还没完成,大明还没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一旦开战,从大宁到凉州,上万里的战线上要面临蒙古人的入寇。以大明目前国力,阵地战上宇内罕遇对手,怕就怕蒙古人以破坏为目的进行掠夺。这样一来,不知多少村落毁于战火,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如果武侯还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就好了,他一定会阻止收复云南的行动”。徐增寿不甘心地想。徐达不问军事,李文忠只管京城和大内治安,朝中再没有人能看得那么远。皇上被吞噬天下的梦想烧得恨不得明天就看到军队翻越大漠,直捣黄龙。他身边的春、夏、秋、冬四辅官,丝毫不通军事,表面上人才济济的大明实际上有用之才非常匮乏。

提笔给璞英、蓝玉各写了一封信,把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告诉对方,然后又以晚辈之礼给冯胜备了份厚礼,托人告诉他自己认为明年春天边界上会有危机。做完这些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徐增寿心绪慢慢恢复平静。不能从全局上着手,局部修补一下也算尽了微薄之力。摇摇头,他自嘲的想,“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但愿。武侯,贤妹夫,希望你能早日东山再起,再晚,恐怕你在军中的所有心血都将荡然无存”。

“阿嚏”,武安国在家中打了一个喷嚏,入冬了,江南的淫雨让外面的天气潮湿阴冷。屋子里的水炉子也驱不散他心头的寒气。一张丝帕递到他手上,温暖的小手在身后把他抱住,刘凌把脸贴上丈夫坚实的脊背。

武安国听说王飞雨的死讯,脸上没露出半点儿悲伤。只有刘凌知道他心里很痛,痛得在寒风中显得有些驼。凄风冷雨无情地摧残着这个汉子,刘凌不知自己如何去安慰他,只能尽力护住他的背。

拍拍妻子的小手,武安国轻轻地表达出自己的安慰。整整一年多了,看着自己的兄弟在阵前流血,无力去救他们,也无力反抗各方面的攻击,这种日子他过得实在艰难,好在有刘凌陪着他,两人牵手的路总比一个人好走些,至少没那么寂寞。

“凌,今天宫里怎么样,和皇后聊得开心吗”!武安国尽力找些令人高兴的话题。

提起宫里,刘凌不由得笑了,灿烂的笑容如雨后阳光。“开心,几个公主围着我用鸡蛋和蜂蜜配制你发明那个面膜,连皇后都贴了一脸黄瓜皮,不小心被皇上看到了,吓了一跳,连连骂我们暴殄天物,说你不务正业”。

“务正业,我倒是想,你肯吗”,武安国暗暗的想,古人所谓求田问舍,也是这样不得以吧。

第二卷大风第七章国士(二)

国士(二)

“不务正业”,朱元璋在御书房里笑骂了一声,把一本奏折扔到了脚边的字纸篓里,伸手抓起龙案上水晶琉璃盘内的一条黄瓜,一口咬掉小半,然后在摇椅上舒展四肢,尽情享受由垫在脚下的摇蹬来回晃动带来的舒适感。

他喜欢这冬天黄瓜的清香,贫苦出身的他觉得这东西比昆仑山的蟠桃还爽口。黄瓜是科学院在水西门外的暖棚里试种出来的,刚刚上市,除了拣上好的供应大内外,其余每日限量卖给京城百姓,无论购买者背景如何,一律排队,每人每次所购各色蔬菜不得超过十斤,害得豪门大户的仆人和酒楼的伙计不得不头天晚上去城外排队。

奏折是当值的冬官(四辅官之一,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大学士,参见明史)吴源写的,通篇支支吾吾的弹劾驸马武安国弄奇技淫巧有伤风化,但通篇都没拿出一个证据,想到下午吴源求见时那面红耳赤的样子,朱元璋不觉哑然失笑,“不务正业,这些老夫子,和南宋那些鸟人一个样,放着国家大事不去关心,专门在女人身体上做文章”。

脆脆地嚼着嘴里的黄瓜,朱元璋对这些读书人又气又乐。“有什么不好明说的,不就是把女人的肚兜给改成两块布吗,朕早就知道了,还用得着你来告状”。那两块布是胸罩,本来是武安国夏天时教刘凌所做,二人的闺房之物不知怎么就传入了宫中,妃子们觉得这东西戴了比胸口缠白布舒服,慢慢的就风靡起来。

“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有好事的宫女又把这个东西传入了民间,松江府的商人看准了商机,居然找乡下女子在家中订做,然后再高价卖给大户人家。到现在已经发展出绸、松江布、辽东毛料,和双层加香囊的数个品种,秦淮河上的女子几乎每人都拥有数个,换着花样戴,她们不需要像大户人家女子那样把胸口缠起来,所以也不用宫中那种紧绷收缩型的,反而在夹层中垫上丝绵,让身体看起来更凸凹有质。

朱元璋想像老夫子们在家中暴跳如雷的样子,就觉得开心。“估计这吴源是被家里的老婆孩子给气着了,所以到朕这里来告状。不过得让皇后少招刘凌这小丫头进宫几次,不然朕的皇宫也要闹翻天了,那黄瓜是往脸上贴的吗,一斤要四钱银子啊”。

晃晃摇椅,伸手又拎了一根黄瓜,朱元璋美美的体味冬天的味道。要说不让刘凌进宫来,他还真舍不得,这个义女隔三差五就会拿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孝敬他和马皇后,比亲生女儿还要体贴。这御书房的摇椅,是那个武安国设计的,装废奏折的字纸篓,也是出自武安国之手,包括桌子上的水晶琉璃盘,都要和武安国扯上关系。虽然都不是什么值钱玩意,但细微处见到温馨,现在披阅起奏章来,要比原来舒服多了。武安国的好处,朱元璋一时半会还真数不完。

秋天的时候,武安国向他提出购买城外那块农田,朱元璋还以为武安国想学刘备求田问舍用韬晦之计对付自己,暗笑着把那块地批给了科学院。结果没几天,就有御使弹劾武安国僭越,在城外盖的水晶宫比皇宫还华丽,朱元璋暗地派锦衣卫去查探究竟,锦衣卫回报说那个像水晶宫的房子似乎是个豪华菜园子,周围用砖砌了矮墙,高处和房顶上用钢架镶了玻璃。据说不是武安国一人的产业,是科学院农牧科与松江府的商人余翰宇纠集了一群京城商家合股建的,说是要夺天地之造化。除了玻璃棚外,还建了水塔为里边供水,装了水炉子为里边供暖。里边没有沟渠,而是地下埋了水管,地上用了会自己转动的喷头给蔬菜撒水。

为什么一个菜园子还要动这么大干戈,入冬时分,朱元璋就知道了答案。武安国把第一批蔬菜大张旗鼓的送入了皇宫,黄瓜、豆角、蒜苗、韭菜、大葱、萝卜,夏天平平常常的东西在此时则成了奇珍,庆祝沐英攻克普定的御宴上的主角就是这些蔬菜。此后每天凌晨那个水晶大棚外就排满了等待购买蔬菜的长队,京城达官显贵多,就是卖成一两金子一斤也有人吃得起,当初犹豫着出钱合股的商人们现在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据说里边还有各色水果,虽然是两年后才可以在冬天采摘,已经有人提前开始预订。商人们“体贴”来购买蔬菜的人排队排得辛苦,专门在水晶大棚外建了客栈,收费供客人们歇息,按大时(古代中国时辰,相对于小时)计价。

那个玻璃大棚尽管日进斗金,农牧科还不满足,居然把建立和维护水晶大棚的方法刊刻成书,放在客栈中高价出售,凡是购买了上面有武安国签名花押种菜书的商人,都可以聘请科学院农牧科的博士、助教到其家乡去指导如何建立和维护蔬菜大棚。这些优惠条件对江南这种冬天短的地方诱惑尚小,对黄河以北的地区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要知道越往北冬天越长,漫长的冬季里无论家里再有钱也见不到一点儿绿色。真是什么人带什么兵,科学院的博士们才跟了武安国这么几天,很多人就放下了读书人的斯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