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月东升-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都快三个月了,难道还不知道东路军的消息?”胡三郎疑惑道。

“听说是败了。”李达茂压低声音,又看了看旁处,似乎很神秘的样子,“那刘总兵的两个儿子,还在宽甸堡里等着,看样子都急得快疯了。”

“刘总兵也死了?”

“不象,”李达茂摇摇头,说:“那样子不像是死了爹的,倒象有什么憋住了。”

“那就是生死不明了?”胡三郎说,“还不是不清楚?”

“听说不是努尔哈赤打败东路军的,是那边的人。”

“你是说那个叫什么将军的逃军?”胡三郎有些不屑,尽管都是旗军,对逃军却没有什么好印象,不说别的,单是这留下欠缴的籽粒粮,便得由这些留下的承担,听那语气,大约胡三郎也有份承担。

“东路军可有几万人,火器又多,那些逃军才几个人?”大概在胡三郎眼里,那将军只不过是一群逃军在山地种地罢了。

“这就不知了。反正总听说很多人都投奔那边,有吃有住。”李达茂摇摇头。

“那还能跟努尔哈赤那些建奴骑兵相比?”胡三郎说,“这东路军若是败,也定是败在建奴手里,跟那几路一样。”

“要真是一样,这消息还这般神秘做什么?怕人知道?那几路不是也败了,也没见说不知消息。”说道这里,那李达茂忽然想起了什么,扬起头望着天,嘴里还嘟囔着什么。

“你说什么呢?”胡三郎好奇地问。

“我在算日子,”李达茂说道,“好像自从听说那边的人以后,这边墙一带便再没有女真游骑出没。对,日子对的上。”

“你是说。。。。”胡三郎满脸的怀疑,“那边的人真有那么厉害?”

这边墙上两人正用一番猜疑,打发这段无聊时光,同样的,这一段边墙上几乎所有的墩台、望哨都在消磨时辰,等待换班后好好睡觉。即使那些哨长、墩长也无心瞭望,外面虽然风大浪急,至少在这里,日子与往常一样毫无新意。

就在边墙上一片松散的目光之时,远远地在边墙数里之外的树林边缘,开始出现无数人影,这些人分做数个小队,借着黄昏中灌木的阴影遮掩,快速向边墙潜进。待到达边墙下的开阔处,稍一观察,然后选择一段无人戍守的边墙,飞速地越过开阔处那些数以千计的陷马坑,一直抵达边墙之下,然后一条末端带有倒钩的绳索被高高地抛弃,稳稳地勾住,那些人便开始向上攀登。整个过程没有发出丝毫响声,边墙上的旗军没有一个有所察觉。

就在那些人影登上边墙的那一刻,远处树林里忽然涌出大群的骑兵,在空地处开始集结,都是一色的黑色铠甲。在其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黑色铠甲骑兵跟进,前面空地上的骑兵稍一列队,刹那间,十几面血红的战旗迎风展开,一轮新月在黄昏的光影中猛然升起。。。。

【推荐、收藏,谢谢】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二章 百户屯田

宽甸百户周弘在万历四十七年里依旧没有摆脱喜忧参半的心境。

这百户的世袭武职,得来不过短短两年,周百户的称呼不仅周弘自己感觉不顺耳,就连宽甸的旗军、民户也说起来拗口。这倒不是因周弘新有的官称让人陌生,若放在两年前,宽甸堡里谁见了不得称一声“周千户”,那老爷的尊称周弘还不够资格,但仅这千户的名头就足够周弘在宽甸堡所辖地界上横行无阻,就连那些调集来此戍守的班军、营兵,不论大小也得对其客客气气的打招呼。只不过因宽甸堡外一处民屯里的百多亩地,与那镇江的李家起了冲突,当然,这个镇江李家可与李家屯的李达茂毫无关系。周千户本早知镇江李家的名声,但想这宽甸本是自家的地界,那李家的手也伸的太长了,便硬是用种种手段家那块地收入囊中。李家之所以成名,当然不会让这样一个小小的千户就这么占了上风,人家手段可与周弘不同,事后也没多说,连句狠话都没听过,只是不声不响地从辽阳城里辽东都司管屯都指挥衙门里来了份公文,严厉斥责周弘追缴欠粮欠银不力,将这千户贬成百户,并说若再不补齐,便调往开原营军中出操戍守。这一来,周千户便成了周百户,当然,这后来周百户依旧在宽甸堡任职,直到过了一月,并未有人前来接任,周弘才明白这不过是个警告,人家并未做赶尽杀绝的手段。于是周弘老老实实地将那块地拱手奉上,但人家没要,反倒十分客气,话里笼络之意尤其明显。这番做派让周弘首次见识了什么才叫辽东大族,这多少有些让周弘觉得自己那种几乎算是抢的手段根本不值一提。不久,都司行文再达,令周百户仍兼领原千户职,视其岁考评语斟酌复职。

说起这考核评语,也是辽东惯例,例如说‘持身廉静,供职勤能,久历戎行”、或是“年方力壮、韬略颇知”、“处事果确,秉性严明”等等,这些自然说的是好评,奖励则是花段、果、羊、酒,一般都是折银二两至五两不等;若是说成“职业不举,贪污有迹”、“盗拐粮银,侵隐农器”、“年近衰暮、事多废弛”等等,则顾名思义,不过这罚的,大多是这样一句:“以上各员,本当究问,姑革现管职事,各提责三十,示戒。”

是故这周千户的忧大抵上是这“名”上的事儿,当时想的是按着惯例,即便受罚,不久便也能复职,可如今这都两年了,还是挂着百户的名,行的千户的职。这对周百户周家在宽甸的实利毫无影响,只是周弘一直疑心当初镇江李家的笑脸后面是不是还藏着什么。

让周百户喜的,自然是周家产业的增长。这辽东虽然不怎么太平,整个辽东边墙一带女真的游骑袭扰就从未断过,但并不妨碍周百户不断扩展周家的家产。论起来,周百户以世袭千户职管辖宽甸堡的屯田,时间并不算太长。这还是自从李成梁强迁宽甸百姓内迁一事中得利的。万历三十四年,李成梁镇守辽东,弃宽甸六堡之地,将约6万余户人口迁往辽东腹地。这使得原来开垦出来的大片农田全数荒芜,直到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辽东,才将宽甸地界上荒芜的土地又再次开垦成良田,这一次自然费力较少。周百户以世袭千户多年管理屯田的经验、手段,如今宽甸堡四周的农田约有三成便或明或暗地姓了周,那可是上万亩良田,三成之数,足以让周家每年收足数千石粮食,这还未算上四周山谷里类似李家屯那样的村子里因各类缘由向周百户缴粮的数目。

这两年周百户虽然官运不佳,但作为卫所武官,这官职上出路有限,况且周弘也明白,这武官职位越高,在辽东上边墙的几率便越大,尽管在宽甸周百户听起来始终不顺耳,却也仅仅眉头一皱而已。不过,这两年战火纷飞之势眼见着越来越大,周家却因此而多了银子上的收益。

辽东缺粮,大抵上指的是卫所旗军与辽东各地的班军营兵的军粮、饷银,按大明朝的律令,一般旗军每月月粮一石,另有年例赏赐,比如棉布4疋,棉花1斤8兩;如周弘这般的千户级别的武官,则月支本色米2石,折俸銀6錢3分。按例每年分两次给付,这折银的意思,多半是辽东粮食根本不够按标准拨付。就这个标准,看起来勉强养家糊口,但这都是大明朝初期的律令,这执行下来,整个大明朝不变的还真没多少。到如今,当兵吃粮根本就不够全家人食用,折银本可解决朝廷关内粮食千里转运之困,可关内的粮价,到了辽东,便上涨的岂止一倍。就连周弘千户的折银,若真等着俸禄养家,周家早已饿死大半。这回辽东战火一起,大军云集,虽说粮草已经过近一年的筹集,算是充足,可这一败,就像倒了粮仓,不仅被那努尔哈赤夺取大半,就连溃败下来的败兵,也私自收走不少,这下辽东的粮价,再次上涨。周家的存粮,被在镇江堡新近出现的大户胡家出重金收购,仅这一项,周弘便多了五千两银子,那几辆大车装得满满的银光闪闪,让周千户笑眯了眼,暂时将周百户的名气忘得一干二净。

那胡家周弘也是最近一年多才略有所闻,据说是贩卖药材起家,兼做粮食贩卖生意,在镇江堡里粮食买卖算是第一,大有压过镇江堡李家的势头。估计李家也不会袖手旁观,按周弘所知,这李家怕又要玩什么暗中的手段,但做生意只要拿得出真金白银,是不怕什么波折的,甚至真肯不惜血本,还真拿胡家没办法。那胡家以往默默无闻,这猛地一跃,倒真是漂亮。很多人都猜测其背后必然有所依仗,否则怎能如此耀眼?至于胡家将粮食卖到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