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历史挺靠谱-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境内目前发现的面值最大的货币是国民党新疆省银行发行的金圆券,单张60亿元,一张钞票6后面9个零,60亿元的钞票,印了多少张呢?360多万张,360多万个60亿元,你算算得多少钱,电脑都能崩溃了。60亿元能买什么,据说能买100多粒米。所以那时候中国人人腰缠万亿,可惜不是富翁,两网兜钞票换一盒火柴,给死人上坟都烧真钱。因为纸钱太贵了,都烧真的,已经赶不上印它这张纸的价值了,所以物价涨了十多年,老百姓受不了。物价暴涨,一碗面条早上起来卖40万元,到晚上再卖,120万元了,一天的物价调7回。

剧烈的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老百姓宁可用冥币,也不愿用国民党发行的货币。在国民党统治区,尽管国民党政府禁止金银、外币流通,强迫人民将手中黄金等值钱货兑换成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但是并不能阻止金银、外币的广泛流通。实际上,金银、外币已经取代了金圆券,直接拿来交易。在乡村,由于银元、铜币都是不足额的货币,老百姓干脆实行原始的物物交换,粮食、布匹在许多地方成为市场交换的等价物,完全回到了远古时代。

国民党货币不值钱,招致外国货币蜂拥而来。除了美钞、港币广为流通外,英镑、法郎、新加坡币、越币、葡币、印度卢比、缅币等各式各样的外币,听过名字的,没听过名字的,几乎周边国家和华侨较多国家的货币在中国市场都能见到,当时的人也算是大开眼界了。由于经济恢复与重建的困难,国民党曾经对美国寄予很大的期望。宋子文以知美和亲美着称,战时曾经在美国从事争取支援的工作,战后自然也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援。可是国民党战后混乱的局面让美国人不敢再往这个无底洞里投钱了。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在1948年陷于崩溃。财政、金融、工商、农业样样都问题百出。多米诺骨牌效应,政治影响军事,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国民党的统治从内部看,就已是命悬一线。经济危机不可缓解,引起社会危机的不可缓解,最终导致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总崩溃。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离开中国之际,不无惋惜地对国民党的将领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是廉洁,以及廉洁换得的民心。”

第3节 在对抗中攻守易置

东北败相已显

全面内战爆发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实力悬殊。解放军前期作战,作风稳重。毛泽东曾经对于战争全局有过这样的定位:对外战争必须打持久战,拖垮敌人;对内战争当速战速决,解决敌人。国民党军队战争目标与手段极不协调,导致出现了大量的战略失误,屡战屡败。

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心理变化是复杂的,他们由战初对战争前途的自信,对中共的傲慢与轻视,转而对中共的战斗力和战绩感到吃惊,战场形势的不容乐观使得战斗士气极为低下。并且国民党内矛盾重重,党派纷争不断,国际援助无法取得突破,危机不断。解放军坚持不重失地,重视消灭有生力量的战略战术,逐步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态势。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后,解放军适时主动地在中原战场上发动战略进攻,从而由守势转为攻势,实现了战争进程的重大转折。

在国共双方的军事较量中,东北具有代表性。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战后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大规模调兵首先进驻东北。蒋介石则将兵力部署的重心放在江浙等富庶地区,准备从苏联红军手中直接接管东北。当然,东北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工业建设又比内地发达的一个区域,许多国民党将领也想在苏联军队击退日寇侵略者之后,分得一杯羹。

东北地域辽阔,国民党在东北有7个军20万人,加上特种部队和地方部队,总共不过40万人。经过战争的消耗,国民党在东北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多数城镇只能以团、营为单位守备。而且国民党军在关内作战不力,兵力受到牵制,一时也无法向东北大举增兵,只能依赖东北现代交通特别是铁路交通较为发达的优势,将部队集结在交通要点,随时机动增援,弥补兵力不足的窘境。

四平位于南满平原的中心,联结三条铁路线,是东西南北满间的交通枢纽,为国民党军从沈阳北上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的要地。在国共和谈时期,我领导人希望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东北,能少打仗就少打嘛。后来共产党认识到,和谈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力求死守四平。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坚持打阵地防御战,这种情况在遵义会议后共产党的历史上几乎没有。

我军在东北战场并不占优势,在国民党对我南满根据地最后一次进攻被击退后,林彪审时度势,认为在东北发动反攻的机会已经到来。林彪立即部署,主动出击,实行连续攻势作战和规模日益扩大的歼灭战,希望通过一个大逆转,改变东北战局。当时正值孟良崮战役国民党大溃败,蒋介石亲临沈阳,为部下打气。国民党当局非常紧张,四平如果失守,东北国民党南北联系将被切断,长春、吉林态势孤立,东北防御体系将不复完整。国民党吸取以往经验,行动较为谨慎,东北民主联军未能捕捉到战机,此时四平久攻不下,攻势已经明显疲惫,难以为继,在国民党南北逼迫之下,态势显得更加不利。中共对于城市攻坚战没有太多的经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林彪果断决定停止攻击。

此后,林彪更多地坚守其得心应手的运动战术,我军更多地发动攻势,东北战局果然发生了重大变化。四平战役结束后不久,东北成为中共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位居全面优势的战区,国民党军在东北只控制十分之一不到的地域,兵力大部退至铁路沿线极少数城市,完全处于守势。国民党内部甚至有人主张放弃东北,在关内集中兵力。蒋介石认为,放弃东北则失去了华北的屏障,必将影响到全盘战局,不断往东北派遣兵力,还对原有部队进行全面改组。新编部队战斗力不高,老部队被拆开,严重影响作战,在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已经显示出颓败之势。

千里挺进大别山

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随后,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南渡黄河,进入豫陕鄂边区,不久,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

刘邓部队渡河南进的行动,吸引了国民党从鲁中前线调出4个整编师增援,此外,国民党从其他各地调动部队,集中8个整编师,准备围歼刘邓部队,或者将他们赶回到黄河以北。刘邓部队因为连连作战,已经感到疲惫,大别山区道路崎岖,中原地区河流不少,还有很多是黄河泛滥区,行动很受环境影响。当时正是酷暑时节,还多雨。下雨的时候,道路泥泞,不利于快速行动;天晴时,烈日当头酷暑难当,沿路缺乏补给,刘邓部队行进得十分艰苦。

这正好让国民党对刘邓大军捉摸不定,他们以为该部队是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被逼无奈,只得南窜,就跟在刘邓屁股后面,在前方也不重兵布防。直到刘邓大军走出黄泛区渡过沙河,国民党部队才发现刘邓大军的战略意图。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刘邓部队都是轻装前行,对于紧随其后不过几十公里的敌军,如果不能在速度上取胜,抢先渡河则会陷入险境,形势十分危急。刘邓指挥部队在国民党全线布防之前,将重型装备全部炸毁,轻装前行,渡过淮河,到达了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完成了突破任务。

华东野战军为了配合刘邓部队的行动,也为了调动集中在山东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寻找战机,本着只打小仗不打大仗的精神,摧毁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华东野战军外线部队因为连连苦战,兵力损失甚大,急需休息。毛泽东甚感焦虑,多次致电陈毅、粟裕,要求他们尽快赶往鲁西南,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部队昼夜兼程急进,不怕疲劳,不要休息,不要补充,立即渡河以缓解刘邓部队所受的压力。

陈谢部队按照中央指示,以在豫西、陕南、鄂北建立根据地为目的,积极活动,与在大别山区的刘邓部队相呼应。

中共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最后阻止了国民党在陕北和山东的攻势。此后,刘邓、陈粟、陈谢部队大举出击,迫使国民党不得不从山东调军大别山,从陕北调兵至关中,继续维持对这两处的攻势。国民党此时,已经是疲于应付了。毛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