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尊者阿迦曼传-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很可能是在潜意识的深处里。过了一阵子,他感到正

    常并继续他的经行禅思,就不在意了。以後的夜晚,仍

    可在附近听到老虎间歇性的吼声,但它没再来看他了。

    阿迦悉达完全不在乎吼声,而安适地专注於他的精进。

    长老阿迦悉达比长老阿迦曼稍微年长些,是同时代

    的人,也是森林比丘中修习头陀行的同修。他只喜欢住

    在幽僻之处,是大德比丘之一,已经自证於正道。他宁

    愿住在寮国的山区,只在泰国住过短时间而已。

    在长老阿迦曼早期的头陀游行期间,他走过那空番

    那城、沙口那空城和乌东泰尼城到缅甸去,然後经由北

    部的清迈城回到泰国来。然後他前往寮国,到楞法拉邦

    和敏泰尼,然後再到泰国的洛伊城,他在法普洞附近的

    巴口盖城过了一个雨期安居。下一个雨期,仍在同一个

    城镇,但在法奔洞。这些地方都是山区和森林,充满了

    各种野兽。这些地区都很少有人居住,有时他走了一整

    天,也找不到一个村落。在这麽荒野崎岖的地区,任何

    人迷了路,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因为他必须在野兽环

    绕中过夜。然後,他前往曼谷,他在那里的巴逊边寺过

    了一个雨期。

    这之後,他前往大山区(高野),住止在沙里卡洞。在他前往东北部的旅途中,除了某一段短时间里,有

    些弟子陪着他之外,他都独自游行。

    他的修行是一个严密而坚决的系统,没有任何与人

    周旋的性向,他习惯於独住独往。并未等到他的内力完

    全取证,他就悲悯其他的比丘们,愿意教导他们,这就

    是他离开沙里卡洞的安乐而回到东北部的原因。那里已

    有一群比丘和沙弥弟子们,他们是他早期在那里的头陀

    游行期间,接受他训练调教的。当他回到这些地方,所

    有敬他为师的人们都随时欢迎着他。

 021他的一些弟子们

    021他的一些弟子们

    有很多很多的弟子们聚集围绕着他,包括了比丘和

    沙弥,居士和居士女,他们都献身於法,愿意承受他所

    教导的严格的和坚决的修习。有些人,不顾他们的年龄

    和地位,甚至自己已经受到像对尊者阿迦曼般的尊重,

    仍然愿意放弃他们以前的地位、头衔和工作,甘心接受

    他的指导和训练。他们之中,很多人後来都自证於修习

    的体系和一贯的内在开发,也具备了干练的能力,接着

    来教导和训练别人。

    在他的第一群弟子之中,值得提起的是尊者长老阿

    迦苏万—诺凯城中,阿蓝伊克瓦寺的前任住持;尊者长

    老阿迦辛福汉提亚格莫—那空拉夹希玛城中,沙腊万寺

    的住持;和尊者长老阿迦摩诃宾潘那巴罗—那空拉夹希

    玛城中,沙达拉马寺的前任住持。这叁位阿迦尊者,都

    是乌伯拉加达尼城的人,叁人皆已过世。长老阿迦辛福

    和长老阿迦宾是兄弟,都拥有很高的学术知识,他们深

    为尊者阿迦曼的教导和他修习的风格所感动,在抛弃他

    们原先的骄傲和雄心、地位、头衔和责任之後,他们自

    甘於接受他的引导。他们後来在教导和训练人们的任务

    上也帮了他很大的忙。

    这叁位阿迦尊者都是很重要的弟子,他们在他们的

    老师长老阿迦曼之後,承担起教育和训练人们—比丘和

    居士的责任。他们的许多弟子今天仍然活着。

    其次是长老阿迦帖德沙蓝希,有教会的荣衔—长老

    尼罗达蓝希,现在他住在诺格海城的兴马克片寺。他是

    长老阿迦曼的年长弟子之一,由於他无可嫌责又感人的

    德行风范而深受尊敬,几乎国内的比丘和居士弟子们,

    大家都认识他。他的修习模式是平稳而正规的,他的个

    性温文有礼,他的言语令人陶醉,他的风度庄严优雅。

    这样的个性,使他受到弟子们的爱戴。同样使学习他的

    人们也受到他们身边群众的爱戴。

    一个特殊的阿迦尊者所具有的个性和风度并不重要

    ,不能期望其他的阿迦尊者们也都像这样。一个阿迦尊

    者的某些特质也许是适用於每一个人的,然而另一个阿

    迦尊者的某些特质或许只是个人独特的,如果予以仿效

    ,可能会引起苦恼和恶觉。

    长老阿迦帖的个性属於前一类,经常愉快地和亲切

    地对待每一个人,也合乎比丘的形象,比丘必须是温文

    宁静的样子。作者一直尊敬他,如同今日的阿迦尊者。

    他有众多的弟子,也利益了广大的群众。他是一个生命

    的典型,卓越而足为楷模。

    长老阿迦发阿卡罗是其次年长的,他现在住在沙口

    那空城,巴那花江村落的乌兜索风寺。他就像长老阿迦

    帖那样,以他自证於正道和正修习而闻名,也被国内不

    同地区的人们所尊敬。他的慈悲是令人感动而无可限量

    的,不论是物质的和内在的帮助,他都仁慈地施予人们。

    长老阿迦高是这里要提的另一个僧宝,他住在乌东

    泰尼城,谭客隆泛寺,他就像他的修习模式和内明一样

    的闻名。他经常喜欢隐居,他严格而坚决的修习方式也

    足为模范,在头陀行的精进上,他被认为是个优秀的斗

    士。他现在八十二岁了,仍不容许他自己放松了精进。

    有些人关心他的健康,有些人惊讶於为什麽他必须那样

    地持续他的努力,既然他已经没有什麽可以奋斗的了。

    对这些人提出的批评,他解释说:「对於不受强制压迫

    的人而言,并不会放逸或懈怠。对於他们所遇到的困难

    ,他们不会像别人一样地把小丘弄成大山。这种夸大困

    难的性向,令人在艰难之前畏缩,不管它是真的或是想

    像的,必然造成挫折和失败,没有丝毫的自尊可供回顾。到处充满并泛滥着贫穷和苦恼,忧虑和懈怠更助长了

    它们。对於内心已经清除这些暴君的人而言,并没有这

    样病态的夸大。这样的心意,是纯净的法,永远自行保

    持着尊贵和安稳,它是一切的典范。」

    这些只是长老阿迦曼的少数弟子而已,他们个个是

    僧宝,使了解他们的人,都得到滋长和喜悦。有更多的

    弟子都得到了次第的成就。这些弟子都是他教导和训练

    人们的成果,包括比丘和居士,遍及他的头陀游行期间

    所到之处。长老阿迦曼的预言之梦真的实现了。许多人

    非常欣喜和感动於他的教导方法和他的修习模式。他教

    导自己已经亲证的法义,那里头没有任何臆测。任何他

    所说的,他都「知道」;任何他教导别人去做的,他自

    己都已经做了。他已经实践了住止在沙里卡洞时所立下

    的心愿—去教导和训练他以前的弟子们和新的弟子们。

 022头陀行仪轨

    022头陀行仪轨

    下列是长老阿迦曼劝勉他的弟子们遵循的各种头陀

    行仪轨:

    1外出托钵。这是头陀行比丘和沙弥不可或缺的义

    务,除非在他们决定断食的日子里。往来村落的路上,

    要持续地练习自我控制,这就是念住和精进的同步修习。绝不允许心意成为诱惑的牺牲品(当然,村落里有许

    多,例如穿着疏忽的妇女),这些诱惑者会偷偷地从比

    丘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意念跑进去,因

    此往来村落的路上都要小心,每一个动作和姿势都要由

    念住来引导。事实上,这就是精进的另一个说明。

    2拒绝後来送到的食物。放入钵里的食物,或多或

    少,对於想要训练自己成为少欲知足的人都是适当的,

    没有需要接受更多後来送到的,也就是在比丘已经从一

    个村落托钵回来以後,才送到的任何食物。接受这些食

    物,将会屈服於自我放逸,一个日渐难以克服的习惯。

    满足於放入钵里的所有食物,就是这项修习的用意。如

    果贪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