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江地区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广(州)九(龙)铁路纵贯其中。
1938年4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成立,领导东莞、宝安和增城(部分地区)3县党的工作。县委争取国民党东莞县社训总队的支持,7月建立了东莞常备壮丁队。县委还以农村党员为骨干,建立了5个游击小组。
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国民党东芜县政府退出东莞县城。
13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在东芜具城建立了东莞模范壮丁队,队长王作尧,全队150人。19日,日军占领石龙,东莞常备壮了队和模范壮丁队一部立即开赴石龙附近东江河畔的峡口布防。20日,在峡口打击了渡河进犯的日军,翌日,又组织40余人的队伍渡河伏击敌人。
10月中旬,中共增城党组织争取国民党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统率委员会第3区指挥部的支持,建立了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第3区常备队,全队100余人。
17日,常备队在增城县仙村圩竹园涌附近,伏击行驶于东江的日军船只,击沉橡皮艇一艘,击毙日军10余人,缴获木船一艘。
10月中旬,中共广东省委为加强对广州和香港之间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共广东省东南特委,书记梁广,领导香港、澳门、海员工作委员会、中山、番禹、南海、顺德、惠阳、东莞、主安的党组织。随后,东南特委派曾生(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书记)、周伯明、谢鹤筹3人组织惠阳工作团,到惠阳整理党的工作,建立惠(阳)宝(安)海(丰、陆丰)工作委员会,12月2日,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县淡水镇周田村建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委,共100余人。
12月7日,日军由淡水撤退。游击总队团结当地抗日武装收复淡水,摧毁伪政权,成立了惠阳县第2区行政委员会。
1939年元旦,东莞模范壮丁队等120人组成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王作尧。
1939年2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东江特委,书记林平。
5月,在坪山成立东江军事委员会,由梁广、梁鸿钧负责,领导曾生、王作尧两部队。
1939年春,日军为确保广州和珠江、西江交通线,收缩兵力,撤出惠州等城镇和东江部分占领区。国民党军进占惠州,设立第4战区游击纵队指挥所。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四五月间,工作尧、曾生领导的部队先后改为第4战区游击纵队指挥所第4游击挺进纵队直辖第2大队和第3游击挺进纵队新编大队。
从1939年夏天开始,新编大队在大小梅沙、葵涌、沙头角、横岗一带,积极打击日军。9月初,日军500余人再次在大亚湾登陆,占领葵涌、沙鱼涌,切断东江与香港、南洋的国际通道。12日,新编大队夜袭日军,战至天明,克复葵涌、沙鱼涌,日军从海上撤退。
12月,新编大队在横岗鸡心石伏击由东芜两渡河返回深圳的日军1个营,毙伤日军30余人,毙战马3匹。
第2大队活动于东莞、宝安地区。11月,第2大队对宝安县城南头镇进行包围封锁,迫使守城日军于30日晚从海上逃走,收复南头。
到1939年底,新编大队发展到500余人,第2大队发展到200余人,并分别在坪山圩和乌石岩建立了游击根据地。
1940年2月初,第4战区游击纵队指挥所命令新编大队和第2大队到惠州集训,企图借集训之机,解除武装。3月初,国民党顽军第186师等部共3000余人包围坪山、乌石岩。第2大队、新编大队突围后,向海、陆丰转移。由于国民党顽军前堵后追,损失很大。
在这关键时刻,廖承志从香港转来了中共中央5月8日的指示:必须大胆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同时不怕磨擦,才能生存发展,曾、王两部仍应回到东宝惠地区。根据这一指示,曾、王两部于8月下旬返回宝安县上下坪村。
9月中旬,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军事委员会在上下坪村召开部队干部会议,确定坚持东宝惠地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国民党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放弃国民党军番号,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原新编大队改称第3大队,第2大队改称第5大队。
上下坪村会议后,10月初第3大队挺进东莞县大岭山客家洞地区,开创大岭山区抗日根据地;第5大队活动于宝安敌后,开创以阳台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1月初,东莞地区日军200余人由原街等地出动,向大岭山区进犯。第3大队于黄潭村突然向敌出击,毙伤其数十人,打退敌人的进攻。此后,又连续袭击东莞太平、主安公路线日军据点,打击了日军的气焰,鼓舞了群众的抗战热情,为建立大岭山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珠江三角洲中的南海、番禹、顺德、中山(含今珠海市、珠县)等四县位于广州南面。
1938年10月广州失陷后,南海、顺德及番禹相继失陷。1939年8月,日军第一次在中山登陆,不久即撤走。1940年3月,日军第二次在中山登陆后,控制了石歧、唐家湾、前山等要点。日军在番禹建立护沙纵队,在中山建立伪军第43师,在各县建立伪政府及自卫、保安大队。
中国共产党在南海、番禹、顺德建立有南顺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林锵云,在中山有县委。日军攻陷广州后,中共党组织立即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大革命时期的南海县农民运动领导人吴勤组织了“广州市郊游击第2支队”(简称广游2支队)。中共广东省委东南特委派刘向东、严尚民到广游2支队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该队曾先后在沥窖附近海面伏击日军运输舰,在广三路小塘车站袭击日军,多次取胜。南顺工委组织了一支游击队——特务中队,1939年5月,派出游击队员潜入顺德县城(大良),袭击日军,有所斩获。是年冬,日军再次进攻大良,广游2支队与特务中队在金骨咀、旧寨两地,打退敌人的进攻,威震三角洲。
1940年夏,广东省委从中共中央派给广东的干部中,抽调谢一182——立全、谢斌到广游2支队分别担任军事教官和参谋。同时,广东省委决定加强对敌后武装斗争的领导,将南、番、顺、中四县划出,成立中心县委,直属省委领导(原属东南特委领导),派罗范群任书记。
南顺中心县委成立后,决定在顺德县城附近以西海村为中心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林铭云领导的游击队并入广游2支队,称广游2支队独立第1中队,进驻西海。1940年11月5日,日军300多人进犯西海,广游2支队毙伤日军40余人,取得了第一次西海保卫战的胜利。
二、海南岛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琼崖特委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从1937年8月起主动与国民党琼崖当局谈判,直至1938年10月22日,双方达成协议,将琼崖红军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下辖3个中队共300人,冯白驹任独立队队长。
1939年2月10日,日军以台湾混成旅一部,在海军支援下,在海南岛北部的天尾港登陆,占领海口、琼山、定安、文昌等地。14日,日军又以第5舰队一部,在海南岛南部的三亚港登陆,占领三亚、榆林等地。
当2月10日日军在夭尾港登陆时,冯白驹即令第1中队赶往南渡江重要渡口潭口协同国民党军阻止日军东进。第1中队当天上午赶到潭口时,国民党军已不战而退,第1中队冒着敌机的轰炸,一直坚持到黄昏。潭口阻击战,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影响,独立队迅速发展。3月,琼崖特委将独立队改称独立总队,冯白驹任总队长,下辖3个大队和1个特务中队,共11个中队1400余人。
独立总队成立后,第1、第2大队活动于琼山、文昌地区,第3大队活动于澄迈、临高、儋县、昌江、感恩地区。3月,第1大队在琼文公路的罗牛桥伏击日军的运输车辆,击毁汽车1辆,歼日军上校以下20余人。6月,化装潜入文昌县城,袭击日军北门哨所,歼敌一部。第2大队于5月在海口市郊长村桥附近袭击监督群众修路的日军,缴枪7支,日军遭独立总队连续打击后,6月起出动1000余人对琼文地区进行“扫荡”,总队以主力一部西渡南渡江,插入敌后琼山、海口郊区活动,并向琼山西部发展,与第3大队打通联系,同时。在琼山第一区建立游击区,迫敌撤退。
1939年6月,新任国民党广东第9区行政督察专员吴道南来琼后,反共磨擦变本加厉,削减直至停发独立总队军饷,迫令将独立总队缩编为1个大队,并派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