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欧、亚、非大批国家沦亡的情况下,中国始终与苏、美、英等盟国一道屹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线,把日本陆军主力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上。对保证美、英、苏实施“先欧后亚”方针,避免两线作战,聚歼德国法西斯,对支援盟军太平洋战场反日作战,对阻止德、日法西斯会师中东,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战场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战场,抗击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左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着半数以上日本陆军。据日方统计,日军在战争中共死伤195万人。'〔日〕《昭和史事典》,1980年日文版,第212页。)其中中国战场死伤133万人,(〔日〕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株式会社教育社,1979年版,第266页。'占伤亡总数的70%。
中国军民在这场抗日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共伤亡3500多万人(其中军队伤亡380多万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伤亡总数的2/5;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折合1000亿美元以上。而美军在对日作战中仅伤亡32万余人,苏军伤亡3。2万余人。当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与同盟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远东的国际政治形势。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所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和积累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经验,对战后世界特别是远东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反帝斗志,促进了各国革命和进步力量的增长,有力地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次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走向胜利具有直接而重大的意义。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受尽凌辱、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饱受帝国主义奴役之苦的中国人民,在历次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中,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勇斗争精神,但大都失败了。唯有这次抗日战争开创了历史记录,中国人民取得了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的伟大力量,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这场战争不仅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而且通过战争大大削弱了中国的反动势力,大大增强了新的革命因素,使中国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中华民族先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都由几万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党领导的解放区不仅是全国抗日的模范,也是全国民主的模范,新中国的雏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空前提高。所有这些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迅速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这次抗日战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学说和人民战争的理论更加成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成为战后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次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这种觉醒的共同内容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和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爱国主义蕴含着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它不仅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精神力量,也是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团结前进的巨大动力。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必将促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日益富强昌盛,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第一编 东北沦陷(1931。9。18~1932。12)
第一章 “九·一八”事变前的国内外形势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短暂的和平时期,实际上是下一次世界大战的准备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其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的产物,同时,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格局及其矛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其矛盾冲突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于欧洲,东方的日本与中国也先后参战,卷入战争的国家共达33个。战争结束后,美、英、法等战胜国为处理战败国,并协调战后国际关系,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然而,这两次会议未能消除战争根源,却埋下了爆发更大战争的种子。
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18日揭幕,与会有27个战胜国及5个新成立的国家,代表共约1000余人。到1920年8月10日签订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为止,和会历时1年又7个月。会议由英、法、美、意、日等协约国五强国控制,而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首相克里孟梭三巨头是会议的主宰者。
各战胜国依据自身的利益,各有打算。美国参战于1917年4月,参战最晚,损失最小。到战争结束时,虽然海陆军事力量不及英、法,但由于在战争期间向协约国销售军火,获得暴利,成了世界上头号债权国,纽约取代伦敦成了世界金融中心。总统威尔逊在1918年1月8日的国情咨文中提出“十四点原则”,主张废除秘密外交,缔结公开和约,实行公海航行自由,撤销经济壁垒,建立国际联盟等,为1918年11月11日贡比涅停战协定及巴黎和会定下了基调。
英国在大战中受到相当的削弱,失去了世界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了美国的债务国,但在军事力量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海军力量占有相当优势。
英国力图维持其“日不落帝国”的地位,阻挠法国利用德国的战败而过分扩张,并维护在战争中获取的既得利益。
法国因在战争中遭受损失最大,元气大伤,负债累累。但法国仍然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控制着重要的战略地区。法国决心确立和巩固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并力图通过勒索巨额赔款、分割领土等手段进一步削弱德国,进而控制中欧及部分东欧和巴尔干地区。
意大利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虽不及英法,但它除了要求得到1915年《伦敦秘密协定》所许诺的利益之外,还要求在巴尔干诸地扩张势力,要求割取阜姆港(今南斯拉夫里耶卡),变亚德里亚海为意大利的内湖,在东地中海建立霸权。
日本也是一个发了战争横财的国家,它乘欧洲混战之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大肆扩张。
1914年10月占领原德属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11月抢占中国青岛和胶州湾。
1915年1月18日,迫使中国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力图独霸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的工业生产、黄金储备都大幅度增长。
因此,日本决心保住战争中掠取的既得权益并进一步同英美等国争夺远东霸权。
中国曾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德奥宣战,也属战胜国。但中国的参战,一开始就受到日本的操纵和控制。中国为参战经费等问题,在权益方面遭受巨大损失。中国政府希望能通过和会修改同列强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山东主权。
鉴于上述背景,和会自开始便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协约国五强力图根据各自意志来安排会议,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张首先讨论国际联盟的建立,尔后再讨论赔偿等问题;英法两国首脑则首先关注对德国的惩罚、战争赔款及殖民地分割,认为首先建立国联会更加强化美国的地位。因此,在英法两国的强力坚持之下,和会决定首先讨论德国殖民地与土耳其领土的处理问题。而中国山东问题,是关于。“处理德国以外之德国权利及利益”问题中的重要事项,故围绕山东问题,中国代表与日本等列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战。
日本对中国的山东志在必得。日本政府对其代表团规定:“第一、……绝对的使命:即要求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省的各种权益及财产,并领有原德国占领的赤道以北的南洋群岛”。1919年1月27日,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发言正式提出,日本作为战胜国,根据同中国的“二十一条”及同英法等国的秘密协定,应该继承在山东的权益。翌日,中国代表顾维钧发言,驳斥了日本的说法,指出中国作为主权国和战胜国,依据国际间的基本准则,完全应该收回本国的领土主权。顾维钧强调:“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青岛完全为中国领土,当不容有丝毫损失。……且中国对德宣战之文,业已显然声明中德间一切约章,全数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