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3-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坦因盗运到英国去了,使这些宝贵的东西在中国失传。 

     唐代民间刻印的医药书籍亦出现了。当时长安东市就有《新集备急灸经》 

刻印本出售,上面注有“京中李家于东市印”。公元  861年,有人根据此 

书印本传抄过该书,并流传了下来。后亦被法国人伯希和窃走,现存于巴黎 

的国家图书馆。 

     除了宗教、科技书籍外,诗集、音韵和教学用书亦有刻印。公元825年, 

诗人元稹在为白居易的诗集《长庆集》作序时也谈到了刻印,特别是江浙一 

带刻印的更为普遍。人们都用这种刊印本交换茶酒喝,由此可见当时印刷此 

类书籍的普遍性。日本名僧宗睿在公元865年从唐朝回国时,曾带了一部5 

卷《唐韵》和一部 30卷《玉篇》。日本至今存有公无770年雕版印刷的《百 

万塔陀罗尼经》,这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印刷品,中日学者认定日本的印 

刷技术的故乡在中国。日本经卷的发明,说明中国印刷技术对日本的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战火一直不断,但这并没有影响 

到刻印业的发展。这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民间刻印书盛行的同时,政府 

机关亦开始大规模地从事这一行业。当时除开封外,今天的甘肃西部、福建、 

山东东部、南京等均已开始刻书,尤以四川、浙江为甚。 

     宋代刊印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书、史书、医书、算书、文集等。宋 

代刻印的数量非常多、质量很高、字体优美、纸墨之精,使宋版书成为难得 

的艺术珍品,为历代藏书家所喜爱。宋代的雕版印刷术传入辽、金和西夏等 


… Page 35…

少数民族后,也受到了人们的喜欢,并开始学会运用刊印。例如,西夏曾用 

西夏文译印了佛经及《贞观政要》等。 

    雕版印刷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彩色套印,就是将同一版面分成几块同 

样大小的印版,各用一色。例如,如果要印红、黄、黑三色,那么就要制成 

三块相同大小的印版,各种颜色的版面上的位置都要精确地计算调配好,然 

后分别将这三块版逐一印在纸上,因此这是一种技术复杂、要求较高的印法。 

北宋初年,四川出现的交子 (我国古代的一种钞票)就是用红黑两色套印成 

的,后来还出现了三色钞票。 

    现存最早的彩色套印刻本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注解》,是在距今600多 

年前湖北江陵的资福寺所刻印的,用朱墨两种色彩。 

     16世纪末年,我国的彩色套印兴盛起来,开始出现了五色合印和五色套 

印。明万历年间的闵齐、闪昭明、凌朦初等人在30多年的时间里共刻印了 

100多种套印书籍。 

     到了17世纪20年代,胡正言发明了“版”印刷术,即通过几块版或几 

十块版来显现不同色彩及其深浅浓淡,并用这种方法在 1626年印制了《十 

竹斋画谱》。这幅印品的同一花瓣能分出深红、浅红和阴阳向背,刻工精致, 

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浑然一体,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不可 

多得的艺术珍品。 

    我国现在一直流传下来的古代论著大部分都是雕版印刷品。虽然后来发 

明了活字印刷术,并且活字印刷术的优点远远超过了雕版印刷术,但是在活 

字印刷术发明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古代印刷术的主要形式仍然 

还是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随着雕版印刷术的进一步 

发展,它的弊病就越来越暴露出来了。它的发明和出现,确实比原来的手工 

抄写大有进步。但是,用这种方法进行刻印时,需要印一页刻一版,而且印 

完之后这块印版就作废了。如果要印一部字数多卷头庞大的书,需要雕刻几 

万乃至几十万块版,花上很长的时间,这样不管是在人力上还是物力上和时 

间上都将造成许多浪费。为了避免这些缺点,提高印刷的技术,在人们继续 

不断探求的劳动实践中,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了。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1—1048年),布衣毕升发明了制造活字的办法, 

其办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画凸出,每字均为独立的一颗,用火烧之使坚 

硬,另外用铁板,上敷 

    238用松脂、蜡和纸灰制成的药品,要印时便把活字镶入铁板,用火烤 

之,待药物熔化,凝固之后,即用以印刷。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曾在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第307条中 

详细记载了这一发明。 

    据 《梦溪笔谈》记载,毕升曾试图用木材做制活字,但因为木头的纹理 

疏密不均匀,沾上水后易伸胀,以致于排出的版高低不平,而且木活字容易 

和药物相粘,清理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他只好放弃了这一努力,仍改用胶泥 

原料制活字。 

    我们今天流行的铅字排印法和毕升发明的这种方法完全一致。这种方法 

既方便又经济,是人类印刷术史上的一次伟大技术革命。 

     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后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大约在1241—1251 

年间,姚枢教其学生杨古用泥活字印过朱熹的《小学》、《近思录》和吕祖 


… Page 36…

谦的 《东莱经史论说》。此后关于泥活字的记载就很少。1830年,苏州人李 

瑶用胶泥活字印成了《南疆绎史勘本》和《校补金石例四种》。不久,泥活 

字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翟金生做出了一件令人称道的事情。他是一位穷苦的 

教书匠,安徽泾县人,能写会画,多才多艺。他按照《梦溪笔谈》中关于泥 

活字的记载花了30年时间烧制了10多万的泥活字,这些泥活字都是仿宋体, 

分大、中、小、次小、最小五种型号。1844年,他用这些泥活字印制出了《泥 

板试印初编》。今天的北京图书馆保存有好几种当年用泥活字印制的书。 

     毕升发明的泥活字的印刷虽然没有推广,但此后用其他材料做原料制成 

的活字却不断出现并成为主流。 

     木活字是古代活字印刷史上经常使用一种活字,它的制作成功者首推元 

代农业科学家王桢。1285年,他出任安徽旌德县官。在任期间,他曾花了2 

年的时间请工匠刻制了3万多木活字,并于1288年印制100部他编修的《旌 

德县志》。这部志书6万余字,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而且质量也高。 

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遗憾的是早已失传了。 

     元朝科学家王桢所编的《农书》是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在《农书》的后 

面,附有一篇《造活字印刷法》,详细地介绍了活字的制作和印刷方法。 

     王桢,山东东平人,元朝初年后先做过安徽旌德、江西永丰的县官。在 

他任县官时期,汲汲以农桑为务。有名的 《农桑》就是在这时编成的,他关 

于活字印刷法,也是他对活字印刷术的一个新发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印 

刷术知识的专门著述,已被翻译成好几种文字传入国外。 

     王桢所创木活字的制作和印刷方法是,先依据官定韵书选好字数,将字 

按韵在纸上写好,贴在木板上刻出来,待字刻完后,就用细锯把字一个个地 

锯下,用小刀加以整修,使其大小高低一样,排印时将字一行行地排好后, 

用薄竹片夹起来,待字板排满后,用小块塞紧,如果活字有高低不平,就用 

小竹片垫好。字板排好后,就在上面刷黑墨,铺上纸后,用棕刷一刷,即可 

印刷了。 

     在实践中,王桢还发明了“转轮排字盘”。这种转盘是用轻质木料做成 

的,直径约7尺,上面铺着圆形竹制的框子,木活字按韵分别放在里面,每 

韵每字皆编好码次。事先要准备两架转盘,两本册子。一架转盘里是选出可 

用的字,一架转盘里是普通常用的字。两本册子分别是两架转盘里木活字的 

编号登记。排版时,一人据册叫号,一人坐于两架转盘之间据号拣字,极为 

方便。 

     我国元代的木活字印本并没有真正地流传下来,但当时的木活字在社会 

上却已广泛流传,在甘肃敦煌千佛洞曾发现过几百个硬木制成的维吾尔文木 

活字,大多数已经被伯希和偷走了。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