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亮军刀-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里的队伍慢了下来,队伍中突然有了哭声,有人辨认出来,江面上的人影都是该团曾经阵亡的兄弟。
  一副副熟悉的面孔,一张张年轻的脸,一个个豪迈而爽朗的笑声传来。
  陈锋觉得双眼顿时就模糊了,脸上火烧一般滚烫,胸口似乎有一团剧烈燃烧的烈火在嘶吼着,咆哮着。
  “全团停止前进。”
  “停止前进……”
  兄弟们愣住了,看着江面上自己死去兄弟的魂魄愣住了。
  这种注视是男人之间的注视。目光中彼此传递着祝福的讯息。
  兄弟,一路走好,投胎投个好人家,下辈子娶个好媳妇,生上一窝娃娃。
  兄弟,好好活下去,不要辜负了自己。
  下辈子咱们还一起当兵,还一起打鬼子,一起喝酒,一起出操。
  兄弟,咱们来生还是兄弟。
  一起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就那么阴阳两隔地相互注视着祝福着。
  而那些渐去的生命,将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中永生。
  陈峰整理了一下着装,正了正帽子。然后掏出手枪,“全体立正,向江面敬礼,向所有为国捐躯的兄弟敬礼!”
  鸭绿江大桥上一群活着走下战场的男人默默地向自己牺牲的兄弟致敬。
  这是爷们之间的致敬,没有军衔,没有职务,只有兄弟。
  “全体鸣枪三响。预备,放……”
  弹道的曳光穿过黑夜,消失在鸭绿江面上。
  枪声中,丁三他们打闹着,欢笑着,互相并肩挥手,抱拳向活着的兄弟致意,军号中,他们慢慢消失,最后只剩下那些嘹亮的军号伴随着他们的面容,而那些面容将永远被铭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神圣的殿堂丰碑之上。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军刀归鞘(大结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某个秋日清晨,东南某地的一处军营里整齐地站着一个团的士兵。
  在操场的主席台上,并排是团里的指挥员以及上级首长。
  “全体立正,敬礼,欢迎上级首长讲话。”
  队伍齐刷刷地敬礼,气氛肃穆。
  首长庄严地还了军礼,“稍息,同志们,可能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个团将集体转业,番号将取消掉。仗已经打完了,国家需要建设,不能继续保留那么多军队,你们也应该回到地方上,投入到国家建设当中去。我希望大家将来能生活美满幸福。向战友们致以最后的军礼。”
  这时团长走到主席台前,“谢谢首长的讲话,我们会时刻牢记首长的嘱托,大家鼓掌。”
  掌声整齐、雷动。
  “兄弟们,可能今天以后我们就要回到各自的家乡,其中一部分兄弟要被合并到海军的海防师去。”说到这里团长觉得嗓子有点哽咽,他停了一下,这时他的双眼变得湿润和模糊。
  “兄弟们,我们这个团,是一个光辉的团。他从组建以来,曾经参加东北抗联,和日军在大小兴安岭周旋,血战,此后加入长城抗战,和察哈尔抗战。七七卢沟桥之后,这个团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常德会战,这个团的番号,是一个让日本鬼子胆寒的番号。抗战胜利后,我团官兵战地起义,迎来了新中国解放。为了保家卫国,我团奔赴朝鲜战场,血战美军王牌师,为中国人打出了赫赫军威,一洗百年国耻。”
  这些战史,那一幕幕厮杀,让团里很多老兵感触不已。
  “兄弟们,这个团是我遇到的最优秀的一支劲旅,我毕生的最高荣誉就是能在这个团服役,我最光荣的事情就是,我这辈子曾经和你们一起并肩作战,就是能和你们成为肝胆相照的兄弟。”
  “兄弟们,请最后一次向军旗敬礼。”
  昂扬的国歌中,该团军旗被缓缓降下。
  朝阳中,该团将士含着眼泪最后一次唱起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
  ……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时光如梭,几十年后,该团编入海防师的连队被改编成海军陆战旅一部,成为中国军队中的精锐之师,这柄雪亮军刀将永远护卫老百姓的安宁。 
 
 
 
  
后记
 
  这个小说是一部描述男人的小说。
  它讲述了一群无畏而英勇的普通人,普通百姓。一群男人,在大厦将倾之时,穿上军装,用自己的热血、生命去厮杀。
  我试图描写一组群像,来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反抗。
  说实话,反抗这两个字,要来概括我所推崇的这种精神,可能再简单,也再贴切不过了。
  抗战期间,一群装备恶劣,屡战屡败的军人。在后方吃紧,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他们所作出的是近乎本能的反抗。
  反抗奴役,反抗暴政,反抗威胁。
  我只有这一百多斤,几十发子弹,几枚手榴弹。你有飞机大炮,但我不在乎,我不畏惧,反正我就这条命,横竖也要和你血战到底。
  我想,这是一个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长久保存下来的根本。
  这其中,陈锋的身上代表的是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忠诚,对民族的忠诚。所以他即使是遭到任何排挤,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忠诚。
  丁三的身上,更多凝结的是义气,或许他书读得很少。但他却将自己的生命,最后演绎出义气的极致。当他的部下,他的兄弟悉数阵亡的时候,他拖着冻伤的腿,和对手同归于尽。
  是的,这部小说,我想讲述的就是忠与义,这两个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最为典范的部分。
  而真是这种忠与义,铸造了时刻保护我们的那柄雪亮军刀,这就是这部小说书名的由来。
  说实话,我们无缘生在那个英勇的年代,我们无法追随张自忠将军战死沙场,我们无法和九兵团的将士们血战长津湖,但我们至少要崇敬他们,讲述他们,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知道那份忠与义的价值。
  请将画面转换到那五十多年前的一幕吧,天寒地冻中,一群中国男儿,拖着冻僵了的身体,他们蹒跚的身影,端着刺刀,残破的军服被雪花冻成冰甲,不畏生死,不畏强敌,狂追拥有坦克、大炮的几千名美军。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忠诚在追杀,在冲锋,在讲述一个民族誓不低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从他们的背影中,我们能看到那个纵横四海、北击匈奴的汉唐雄风,能看到一个民族骨子里的那份彪悍和威武。
  请将这部小说推荐给所有你认为骨子里面有血性的朋友,请将这些悲壮的往事告诉自己的妻子、邻居、同事,请将这些爷们浴血杀敌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孩子。
  只要那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始终存在于我们的骨子里面,我们这个民族将永远强盛不衰!
  将此文祭奠所有那些书写了我们民族魂魄中最昂扬篇章的中国军人。
  第一稿结束于2005年10月17日星期一2时44分 
 
 
 
  
自由
 
  自由918,这个令中国人痛心的数字组合。在这个数字的背后,书写着中华民族最为惨痛的回忆。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时东北驻军十余万,华北的东北军近二十万人,为什么会被几万日军一击即溃。短短数月,富饶的东北沦陷,中华民族被拖入了深重的灾难中。
  此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她最危险的时刻。
  但那场战争中,仍然有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用恶劣装备抵抗侵略,抵抗奴役。
  而本文将讲述这群人,讲述他们曾经怎样活着,讲述他们怎样战死。 
 
 
 
  
一、 枪响九一八
 
  荣祥布庄的伙计这几天在忙活着老太爷的六十岁大寿,丁三跟着一个伙计后头做采买。天慢慢冷了下来,奉天街头的树叶开始往下落了,眼看着就要到秋天。
  这段时间时局不太平,店里的伙计都在纷纷议论,说小鬼子这几天总在奉天周围调动。没准儿哪天就会打起来。丁三想着要是打起来,布庄怕是也呆不了了。
  大寿的那天,布庄里面却冷清的很,请的客人很多都没到。时局这么恶劣,没几个人还有出门拜寿吃酒席的心思。约摸到了傍晚,街面上开始有零星枪声。枪声越来越密,远远地听到巨大的连续爆炸声。店里的伙计个个都心惊胆颤的,都说怕是小鬼子和张大帅的兵打起来了。
  有人说别怕,张大帅兵多,小鬼子才多少人马。还有人说,小鬼子人马是少,但人家都是神仙附体,刀枪不入,张大帅兵再多也打不过。
  枪声断断续续响了一整夜,一直到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