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亮军刀-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张明灿话已经先说到这了,孙寒只好沉默着。
  随后的几天,累计有三支队伍过来投奔,结果全部被张明灿收编成独立团纵队。分别组成了人数不等的四个纵队。其中郑三的十几个人组成了一纵队。南山屯的张马枪的山林队编成二纵队,张马枪人数最多,六十多人,以前都是马贼,杀人不眨眼。结果没想到有老百姓报告给鬼子,为了运输安全,鬼子派重兵把张马枪的队伍给剿了。张马枪带着剩下的人沿途抢老百姓粮食才活了条命,碰到张明灿他们,于是投奔过来。
  三纵队和四纵队的编成更复杂。三纵队是盘踞吉林、辽宁两省交界处多年的徐大头,此人枪法很好。结果先是鬼子派人想收编他,徐大头本来同意了,他手下有个师爷见多识广,说国民政府已经要国际上好几个国家调停,鬼子长不了,不如混个东北军干干。于是徐大头到处找东北军投奔,结果人家都不收留,好歹找到了张明灿,如愿地当上了东北军。
  四纵队以前是盐贩子,从大连、营口附近贩私盐,他们不同于胡子和山林队,没有旗号。领头的叫拐拐四,是个江湖上显赫的人物。他十几岁的时候当过奉军,打过直奉战争,后来兵败乘机跑了,带走了四条枪。也就是靠着这四条枪,拐拐四声名鹤起,成为称霸一方的盐商。鬼子打下奉天后,拐拐四本打算象糊弄东北军那样糊弄鬼子,结果鬼子不吃这套,食盐是战略物资。有人背后点炮,鬼子和新收编的伪军自治队就把拐拐四藏身的老窝给围了。幸亏拐拐四命大,他那天在后庄里的一个院子里玩屁股。拐拐四好这口,尤其喜欢年轻面嫩的后生。那天听到枪声他立刻光着脚翻墙,躲在积粪坑里猫了一夜。天亮之后,拐拐四一家全被杀光,他九岁的幼子被砍了脑袋,大太太和两房姨太太都被鬼子轮奸了,大太太上了吊,两个姨太太据说是被鬼子带走了。
  拐拐四红了眼睛,从来没人敢这么欺负他,于是他纠集了二十多个躲过这一劫的兄弟发誓要报仇。但他们势单力薄,根本不是鬼子的对手,这才投奔了张明灿。
  孙寒看到这一百多人新投奔的队伍就头疼,首先的问题是这些人的战斗力都不行。截个道啊什么的还凑合,指望这些人打仗,那不是天大笑话?还有就是他们的武器制式不一,从毛瑟步枪,到三八枪,捷克造毛瑟,骑步枪,老毛子的水连珠,汉阳造,单打一,抬枪,火铳,铁砂喷子……总之是应有尽有,让兄弟们大开了眼界。这么多制式和非制式的枪支的弹药补充怎么解决?别说孙寒了,张明灿想起来也头疼。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不服管。孙寒这才明白为什么张明灿不把这些山林队、胡子编入部队,而是让他们自己独立建制。一是这些人不服管,二是怕带坏了其他东北军的兄弟。
  尤其是张马枪的部队尤其的败坏,一是风纪差,刚编成纵队就和拐拐四的人打了一场群架。两边差点就动枪了,最后还是孙寒带了一个班把他全部缴械,才把事情平息下去。
  张马枪的部队还抽大烟,基本上有一半人身上都带着烟枪。对此张明灿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抽大烟的事情孙寒早有耳闻,大烟真是抽不得,多少好汉栽在这上面。张马枪的部队原来都是马贼,中枪之后没有麻醉药,只要抽大烟止疼。
  孙寒尽管对这些马贼、胡子很看不上眼,但还是按照东北军的训练方法尽量整了一些基础的训练。比如进攻队形、防守方法、阵地构筑等等。那帮胡子一开始不服,但慢慢地也被孙寒认真的态度折服了,很多胡子暗自佩服孙寒。
  其实大家并不知道,孙寒尽管是从士兵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军官的。但他所在的教导队,曾经是德国教官担任顾问,所以孙寒身上的军事素养并不差。加上他的实战经验,他实际上比很多科班出身的军官都要好。 
 
 
 
  
十八、曹猛娶亲
 
  这期间,独立团慢慢地壮大到了两百多人。另外张明灿还注意收拢原东北军的溃兵,独立团每天都有人加入。原来的东北军,张明灿一般都编入武鸣的部队,这样一来曹猛就有点不太高兴,但碍于张明灿,也不好说什么。
  天慢慢的冷了下来,孙寒开始担心冬装的问题。其实张明灿也在操心,胡子的四个纵队不用担心,他们自有办法搞到冬装。但东北军的这些部队呢。短短的时间,团里已经收拢了几十个东北军走散的兄弟,现在团里东北军的兄弟已经差不多一百五十人了,这些人的冬装被服怎么解决,这可是个头疼的大问题。
  按照孙寒的想法,实在不行就绑一票,看周围哪家有钱的,把当家的绑了,限定他们多少天之内筹集多少被装,按照东北军被装的要求找裁缝做。到时候被服拿不出来就撕票。
  这个办法张明灿不是没想过,但他还是否掉了这个建议。一来,一百多人的被装绑一户人家肯定不行,至少要绑个七八户。这样一来,得罪的人多了,以后这一带就没法呆了,因为被绑的人要是偷偷找到鬼子,那还有个好?
  二来,明抢的办法不太可行,主要是关系到军纪的问题。以后上头真地追查下来,可不是好玩的,关系到自己的仕途。
  天是一天天的冷了下去,孙寒愁得胡子老长的。这天他正带着四个纵队的人演练阵地防守呢,外面说是有人找。是几个乡绅。孙寒听着心里纳闷,赶忙穿上军装和哨兵走了出去。来的人总共有八个,雇了三个车把式,都是两头骡子拉的大车。孙寒看着骡子和大车直眼馋,心想以后打完了仗,自己也置办出这样的大车,养上两头省料的骡子,天天赶完了活,小酒一喝,那他妈是神仙啊。
  孙寒把乡绅让到了团部,几下寒喧之后,孙寒差点鼻子被气歪了。原来这些乡绅是想独立团赶快离开这里,怕鬼子过来找他们麻烦。孙寒心想,我他妈没找你们麻烦,你们到先找上来了。
  孙寒绷着脸听他把话说完了,说是吉林附近有个庄子,藏了十几个东北军,结果被鬼子发现了,整个庄子实行连坐,死了不少人。这次更玄乎,藏了孙寒这边两百多人,要是让鬼子知道了,还不得死的更多。
  听到这里,孙寒心生一计。他先是板着脸说自己是受张少帅命令在这一带收拢走散的东北军,现在哪能违抗军令说走就走。再说,天也越来越冷,被装也不足,就算想走也走不掉。
  那些乡绅都慌了主意,相互看着发愣,最后半晌才有人张嘴问孙寒,要是帮贵部做出需要的被装,那是不是可以离开此地。
  孙寒一听当然求之不得,但脸上没表现出来,而是一本正经地说这个可以再琢磨琢磨。但贵乡对东北军的礼遇和帮衬,东北军肯定会记在帐上。那几个乡绅大眼瞪小眼的,相互都没了主意,最好只好客气地告辞。孙寒也懒得送,打发丁三把来人送走了。
  晚上张明灿知道了这个事情,重重地责怪了孙寒,埋怨孙寒不会办事。要是乡绅不理孙寒这套,把部队驻扎地点报告了鬼子,那就麻烦了,这种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孙寒不这么认为,乡绅其实很好对付。他们其实不可能把独立团驻扎的事情告发给鬼子,一方面是鬼子杀到这里对他们也没什么好处。二来,一旦走漏了风声,那他们就没法活了。要知道,他们的田产都在这里,人能走,庙可搬不走。所以这些乡绅是不会走漏风声的。
  还有层担心孙寒没有说,他其实一直担心独立团内部倒戈。因为曹猛以前当过汉奸,难保下次不会再当。二是目前的这些收编过来的山林队,个个都心怀异心,一旦有哪个走漏了消息,那就更麻烦了。
  张明灿听了孙寒的分析,稍稍心安了一些,但还是远远地放下了游动哨,防止鬼子偷袭。
  第二天大出两人的所料,那几个乡绅又来了,这次是满口答应的被装的事情。张明灿这次不得不对孙寒刮目相看了,这个事情办得漂亮。
  于是,新成立的独立团的被装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全团每人两双乌拉草的棉鞋,东北军的弟兄每人两身棉衣。由胡子、山林队改编过来的四个纵队只发棉鞋,不发军装,他们都不愿意穿军装。
  十天之内,按照东北军军服样式、布料,兄弟们人手两件的棉衣做好了。此外独立团每人一个狗皮帽子,一床七斤重的棉被也赶了出来。张明灿和孙寒都觉得傍着大户补充给养是个路子。
  这段时间独立团慢慢地开始兵强马壮,大家都很高兴,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