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亮军刀-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不是用右眼瞄的啊。”丁三问。
  “嗯。”张春话比较少。
  丁三心里头乐,这小子其实心里有数,他很清楚张春调教好了,绝对是个百步穿杨的神枪手。
  “以后记得了,瞄得时候两支眼睛都睁着,你看着前面的时候枪是不是有两个重叠的影子,养成习惯,观察左边的那个影子。记得手枪和步枪不一样,标尺不要压,随手一挑就拿准星瞄。另一支眼睛养成习惯,随时用余光观察周围。”丁三拿手比划着,随手一横,三四枪打出去,几十米开外靶子下面的木头杆子被打断了。
  边上人都惊了,这枪打的,真是出神入化,大家都在心里暗挑大拇指。
  三队一直练到中午,每人都打了三发子弹,丁三对着靶子把大家的今后要注意的地方说了一下。丁三教的浅显易懂,大家也听得带劲。
  会了操整好队列,三队其他的人去吃饭,严大勇拉着丁三去团部吃。他和团部一些参谋很熟,团部伙食好,他就经常过去蹭点好嚼谷。丁三也没啥意见,反正他和团部的人也熟,加上教导队离团部不远,两个人权当是散步了,优哉游哉地往团部走。
  等到了团部,发现里面没啥人,从岗哨的脸色上看,明显是出了什么事情。严大勇就抓过来一个熟悉的兄弟问,说是前沿出了事。严大勇和丁三也都心里一紧,两个人相视看了一眼,干脆饭也甭吃了,去前沿看看再说吧。
  前沿离团部不远,严大勇和丁三走了没一会儿就到了事发的一营的防区。原来是八路的一队医护兵从这边借道,担架上面躺了好多伤兵。
  按道理说,战场上面见着抬伤兵的,其他兄弟部队都会主动让路。但刚出了丁三因为放了八路的宣传队被关禁闭这档子事,谁还敢放八路过去,所以就这么僵持着。
  从丁三这边看过去,队伍虽然不长,但并排挤了好多人,估计差不多有一百多幅担架。一堆人都堵在一营的哨岗这边,岗哨后头几挺机枪黑洞洞地朝八路那边指着。岗哨前面好像是王卫华和陈锋带着团部的人,一营长杨棋也在,和八路的人大声地说着什么。
  八路那边带枪的不多,而且啥枪都有,单打一,汉阳造,更多的是三八大盖,还看到几杆土铳,队伍后头居然还有扛着梭镖的。
  其实团里并不清楚,当时八路军边区的部队装备严重不足,基本上一个区大队兵力相当于国军一个营,但往往步枪不足两百支,其他装备和弹药更是少得可怜。这也造成了当时整个十八集团军战斗力明显不行,不能打硬仗。这个现象直到抗战末期大量缴获日军装备之后才勉强改观。但即使是朝鲜战争期间,前三大战役,志愿军也就是凭着手上落后的缴获的日式步枪,连战连胜,成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战后几十年,很多军事研究机构都搞不明白,拿着小米加步枪,且小米供应严重不足的志愿军为什么能将世界第一军事、经济强国打得节节败退。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华儿女任何时候都不乏陈锋、丁三这样的汉子,不乏张自忠、左权这样的铁血悍将。战争,或许是人与人的厮杀,但更是意志与意志的搏斗。
  几年后,无数个倒在朝鲜冰原上的丁三用自己的一腔男儿热血演绎了这个道理,中华儿女,铁血男儿,任何强大的武器永远不能取代的,是那颗蓬勃于生命最嘹亮之处的汉唐雄心。
  或许在今天,我们衣食无忧,或许在今天,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兵戈再起之时,相信在这片国土之上,照样还有无数热血的人们拿起武器反抗侵略反抗暴政。
  丁三或是陈锋只是一个代表,他们没准儿只是个穿上军服的老百姓,但就是这些我们生活中看上去象是农民,象是民工,象是个社会底层的普通国人,却构成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国民精神。
  而此时的丁三哪儿会想那么多,他并不知道几年后自己会和这群八路并肩踩过美军一支王牌军士兵的肚皮。他更不知道自己的余生将为这个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颠,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
  此时的丁三也是摸不着脑袋,傻愣愣地看着边上的人。严大勇跟丁三一样,搞不清楚原委,于是就找来一营的一个兄弟问,原来这都僵了好半天了。王卫华他们几个怕出事,死活不敢放他们过防区。八路那边也是着急,伤兵再不抬下去眼看着就有进气没出气了,都是中国人,都是打鬼子,咋就不能放条路走呢。
  这边陈锋其实最为难,说放他们过去吧,这是人之常情。但军令如山,上次丁三就是个例子,谁都不想惹火烧身啊。
  最后陈锋把他们带头的拉到了一边,悄声告诉他,防区的边上有个倒拐弯的山沟,让他们实在不行从那边绕路。这样一来贴着自己的防区,自己也不算违抗军令。那条路就是绕远了点,但路上很安全。
  八路那边也没辙了,只能这么办,就抬着人从原路退回去,沿着山沟走了。
  陈锋叫过来自己的勤务兵孙凯,孙凯是以前三营长孙寒的弟弟,今年刚刚二十挂个零。从后方大学偷跑出来找到团里当兵的,陈锋担心他有个三长两短的自己跟孙寒没个交代,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当勤务兵。
  陈锋对孙凯耳语几句,孙凯打个立正就跑步走了,一营其他的人也都撤了回去,团部里的人跟在王卫华后头望团部走。
  孙凯跑到团部找到医务兵找了点药材、绷带什么的,背着一大包撵在后头追八路去了。陈锋看到躺在担架上面的汉子,个个也是不怕死的爷们,都是打小日本,自己也动了恻隐之心,所以让孙凯跟在后头送点药材。
  紧赶慢赶的孙凯在山沟边上撵上了八路的担架队,把药材给了他们。那群八路也挺意外,心想着真是碰到有病的了,明摆着不让自己抄近路,还派人偷偷送药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陈锋他们也是奉命行事,地主家吃粗糠,那是没法子啊。
  这边丁三跟着团里的人回团部蹭饭,一路上也在琢磨,这群八路能打仗吗。看他们穿那衣服,都是粗布染的蓝了吧唧的二布衫子,枪支弹药也不足,这样的兵能打胜仗?可偏偏八路就不信这个鸟邪,真敢拿这装备往上冲。八路真是邪乎了,也怪不得以前能把老头子打得没一点脾气。
  其实不管八路也好,国军也好,都是抗战杀敌的爷们,干嘛要枪口对准自己人,干嘛要手足相残呢?丁三想起在医院学认字的时候学的一首诗,煮豆燃豆箕,豆在什么泣,本是一条根,相煎别着急,想了半天就想起这么多,死活想不全,反正就这个意思吧。
  一帮人回到团部吃饭,严大勇就说丁三上午在教导队露的那一手,大伙好像心里都装着事情,也没几个人搭腔。王卫华和陈锋是在另一张桌子上吃饭,几个人也都不怎么说话。半上午的这群八路的伤兵多少对大家有点触动。
  自己虽然不算什么兵强马壮吧,但总比八路那点穷酸装备强吧。人家八路这鸟装备都敢在前方跟小鬼子干,自己的部队在后方卖呆不说,人家的伤员从防区借个道上头都不同意,这仗打得真他娘蹊跷。
  陈锋也没胃口,三两口吃完了,喝了口王卫华的烧锅子,就起身到外头想抽根烟透透气。刚走出团部的大门,就听见远处叮咣叮咣的枪声大作。陈锋立刻跑到外头,打发警卫连的人去查是哪儿在打枪。
  不到一个钟点警卫连的回来了,说是八路的担架队走弓背路,结果走错了道,走到军里面其他师的另一支部队的防区,结果被那边堵住了打,丢了好多担架,死了三四十号人。
  陈锋一听心情突然沉重许多,不由想起一句诗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七十二章 摩擦
 
  团里在防区无所事事地呆了整整大半个月,日子过得很消停,自从上次八路军担架队被兄弟部队截杀之后,八路军就再也没从这边借过道。团里更是三令五申,严格禁止八路军通过防区,同时在防区外围加了游动哨,如果看到有八路靠近就尽量劝说远离国军的防区。
  但即使是这样,还是发生了摩擦事件,事情的起因倒不是因为防区的位置,而是此后全团规模的一次大行动。
  也就是距离上次堵了八路担架队那件事一个来月的样子,师部下来命令,说是日军在东边有个防守薄弱的地方,要团里过去相机进攻。命令下来团里几个人凑在一起看了看地图,觉得这个命令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先是从地形说,师部命令说的那个地方是个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