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4-10李敖系列之24独白下的传统-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慈安毁掉那个密令。有一天慈安病了,慈禧竟在胳膊上割下一块肉来熬药,送给慈安吃、慈安很感动,认为慈禧简直是她的亲姊妹,对亲姊妹还要密令干嘛?决定把密令烧掉。谁想到慈安把密令一烧,慈禧再也不买她的帐了,再也不听话了。后来传说慈安的暴毙,还是被慈禧下毒的。说来说去,这一切,都是当时吃人肉惹来的麻烦。
  总之,吃人肉,不管是什么理由,都是一件荒唐的事情,真没想到这种荒唐的事情,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那么多的血淋淋的纪录。现在人唱(满江红),唱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竟然洋洋自得,大概是传统老毛病的发作吧?不然的话,怎么这样莫名其妙?
  
  喝酒——喝也不行,不喝也不行
  清朝乾隆皇帝的时候,主编(四库全书)的大文人纪昀(晓岚),是一个大幽默家。他长得很怪:大秃头、大鼻子、大耳朵。一对三角眼睛、两行细眉毛——好像隔壁那少奶奶一样。有一次,一个大富翁造了一幢大房子,听说纪购很有名气,特地请他为这幢大房子起个名字。纪购打听出来这个大富翁本是铁匠出身,后来发了财,十足一个暴发户,暴发户附庸风雅,他认为是可笑的。于是,他提起毛笔,为这幢房子起了一个名儿“酉斋”。
  大富翁欢天喜地的,把这两个字捧回家去,见人就说:“这是纪大学土给我写的!”可是,一当别人问起“酉”斋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大富翁就愣住了,他怎么猜也猜不出什么意思;他偷偷查(康熙字典),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他问别人,别人也直摇头,人入都纳闷,大富翁更纳闷,他不知道纪大学士搞什么鬼。 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他望着这个“酉”字发呆,最后一狠心一跺脚,决定去找纪大学士。
  纪大学土一看大富翁来,笑起来了。等到大富翁开口,问起这个“酉”字,他笑得更厉害了。他说:“这个‘酉’字,有两个意义,都是字典里查不出来的:
  第一个意义要直着看——酉——这好像是打‘铁’用的铁砧;
  第二个意义要横着看——酉——这好像是打‘铁’用的风箱。这两个意义都符合你是铁匠出身,所以这个‘酉’字,正好用来叫你这幢房子!”
  这个故事主要建筑在一个“酉”字上面,这个酉字在古字里写做——本来的意义是酿酒的器具,下面是个缸,缸里有原料,缸外头有个盖和搅动器,这就是今天的“酉”字,也就是“酒”字在没进“文字美容院”以前的老模样。
  但是,酒这个东西,跟许多可爱的老公公一样,愈老愈有味道,所谓“陈年老酒”,愈喝愈香。陈年老酒从酒窖里搬出来,上面一层灰,所以在小篆里,把陈年老酒写做——就是今天的“酉”字。后来这字慢慢抽象化,慢慢把管酒的官(字酒公卖局局长)也叫做“酋”(“大酋”)!
  慢慢的,这个“酉”字又开始变,因为人人都爱喝酒,三杯下肚,酒意方浓,一看瓶里,酒没有了,于是着急了,于是开始找酒。你也找,我也找,最后找到一个能够拿酒给大家过瘾的人,于是你高兴了,我也高兴了,大家都说这个人好,这个人可爱,在我们需要酒的时候他够意思,能够帮我们,我们欢迎他,干脆拥护他做“总统”——不对,那时候没有总统;拥护他做“皇帝”,也不对,那时候没有“皇帝”;拥护他做“领袖”,更不对,那时候还没有领袖这个词儿,他们拥护他做的是——“酋”长!
  拥护这个人要举双手赞成,所以要——
  这个字,表示两个手在推举“酋”。可是举呀举的,左面的手举累了,所以放了下来,变成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尊”字。我们平常说“尊长”、“尊师”,事实上,“尊”的并不是那个“长”、那个“师”,而是那个“尊”字上头的酒坛子。
  所以,如果有人说他“尊”敬你,为了保险起见,你最好问问他妈妈,他是不是爱喝酒,如果他不爱喝酒,那他才真是值得你“尊”敬的;当然啦,在你“尊”敬他以前,他也该问问你妈妈,你是不是酒鬼。
  因为“酉”这个字这么可爱,所以很多高贵的词儿,都跟它扯上了裙带关系,例如: 至尊——皇帝。
  祭酒——大学校长、教育部长。
  这两个词儿比起来,“祭酒”比“至尊”事实上还来得神气。在宋朝的时候,“祭酒”(大学校长)可以跟皇帝面对面的瞪着’眼睛,一点都没有马屁相。
  在民国初年,“祭酒”(教育总长)蔡元培,当“皇帝”袁大总统世凯去看他的时候,他只在会客室接见袁大胖子,不许他乱“巡视”;聊天完了,大胖子要走了,他只送大胖子到会客室门口,绝不肯多走一步,更不会在大门口送往迎来拍马屈了。
  所以,“祭酒”比“至尊”来得神气。换句话说,如果有一个“祭酒”,居然对“至尊”或“大官”干送往迎来拍马底的丑态,他就没有上一代人有骨头。 “酒”字的历史既然这么久,喝酒的人既然这么多,所以,在历史上,酒所占的重要地位、所发生的微妙影响,自然也就多得不得了。
  酒在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大的作用,是它一开始就弄亡了两个朝代。中国夏朝最后的皇帝叫姆莱(她是他的姓,莱是他的名)据说他后来造了一个大池子,全装满了酒,叫做“酒池”,整天喝呀喝的,结果把国家喝丢了;还有一个商朝的,也是最后一个皇帝,叫子受(子是他的姓,受是他的名,他又叫纣,一般人叫他商纣),据说后来他也造了一个大池子,全装满了酒,也叫做“酒地”,也整天喝呀喝的,结果也把国家喝丢了。 夏架和商纣的故事,本来不必轻于相信,因为很可能是他们的敌人编造的。但是故事的一种作用,都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喝酒过度的害处。
  夏朝的第一个皇帝是传说中治水的夏禹。夏禹有一次喝了仪狄做的好酒,非常喜欢喝,可是他忍住了。不但忍住不再喝,并把仅狄赶跑了(因为仅狄在,他又要做好酒。)夏禹戒酒以后,很感慨地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但他绝没想到,他自己的后世就是一个个的酒鬼。夏朝的第三任皇帝叫太康,就因为“甘酒嗜音”(喜欢酒和披头音乐),惹了大祸,最后到了夏架,就闹出传说中的“酒池肉林”来,因而亡国。 由于一开始,酒就在中国历史上闯了大祸,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警告喝酒的文献。文献中最有名的就是“酒诰”,就是动人戒酒的文章。
  尽管劝来劝去,古代人还是喜欢喝酒,喝酒如故。
  古代人喜欢喝酒,所以喝酒的名堂也最多,喝酒的家伙比现代人还丰富。以商朝而论,当时光是酒杯和装酒的,就有许许多多花样。要说,也说不清楚,你还是看看图吧,或者到博物院去看看真家伙。
  这张图里,“尊”是装酒的容器,“禁”是放酒的柜,“勺”是盛酒的大匙子,“爵”、“角”、“*”、“*”是把酒弄热的工具。你看古人这些喝酒的道具多多!
  在历史上,喝酒是一种普遍的习惯,也是一种社交和礼节,这种风气,一直演变到今天。但是在喝法上面,许多地方已经不相同了。古人喝酒,很讲究礼节,不能乱喝或乱不喝。该喝的时候,不喝也不行;不该喝的时候,要喝也不行,像汉朝高祖刚当皇帝的时候,他的大臣们以为大家打天下有功,拚命在朝廷上喝酒、争功。结果,有一个叫叔孙通的出来,劝汉高祖制订一套规矩,不准大家乱喝酒。最后规矩订了出来,大家就不敢乱来了。后来汉高祖死了,皇后有了权,皇后姓吕,吕家的人都挤到朝廷里来。在历史上,这叫“外戚当权”卜}戚是外面的亲戚,是吕后那一边女家的亲戚)。当时大臣许多都反对外戚,总想找机会干掉他们,正巧有一天,吕后请客,派一个叫刘章的做“酒史”(就是主持喝酒的人)。刘章就是反对外戚的大将,他乘机说:“我是军人,我为了维持秩序,请求皇后准许我用军法来对付不守酒礼的人。”吕后答应了。于是大家喝酒。喝到一半,一个外戚喝醉了,发起酒疯来,跑出去了,刘章真的军法从事,立刻拔出宝剑,把这外戚杀了。从这件节开始,一套铲除外戚的计划立刻行动了,最后刘家的天下保全了,吕家的外戚都吃不开了。 这个故事,不但证明了古代人爱喝酒,并且非常考究“酒礼”。喝酒失礼,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