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略入门-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拟在这里将有关战略决定所包含的各种复杂问题再重述一遍,因为前面已经讨论过了。现在只准备对战略对策中迄今所应用的几种主要手法略加审视:  
  (1)当我方的资源优于敌方,且我方的打击能力适当时,战争应取攻势,其目的是为寻求决定性的会战。这就是使用直接手段的攻势战略;其目的是集中最大量的资源,以摧毁敌人的主力。  
  (2)如果我方的优势并不那样明显,或者是由于当时战术条件的限制,攻势行动很少可能产生决定性结果,则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a)先用防御行动消耗敌人,随之进行反攻。这就是直接的攻守并用战略。(b)在主力行动之前,先用一种牵制性的攻击使敌人丧失平衡。这就是使用间接手段的直接战略。  
  (3)如果可动用的军事资源不足以获得理想的结果,则军事行动只能起辅助作用;这时的行动部署将是一种间接“调式”的总体战略,决定胜负有赖于政治、经济和外交行动的适当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军事力量可用于以有限的作战作局部性的力量比试,或用于以游击战术消耗敌人,再或用于以仅凭其存在的威胁对胜利作出贡献。  

 
第五节 作战与战略对抗的关系  
  一般性的战略态势一经决定,剩下来的事就是成功地执行计划。由于敌人也同样试图使自己的计划能够获得成功,这就导致一种辩证法式的冲突,双方都企图在冲突中使自己的意志能够贯彻。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分析过控制这种冲突的原则。不过,这些原则的应用在各个时期不相同,所以战略对抗的形式也就纷繁复杂,以致令人几乎不能认清。  
  根据当时的条件,这种冲突或象两个剑客用轻剑作灵巧的决斗,或象使用重型马刀互相砍杀,或象用重得几乎难以举起的长槊比武,或象两个徒手者之间的角力。此外,在这种决斗中,双方的战斗人员同古代的斗剑士一样并不限定使用同一种武器。轻剑(拿破仑)可能与重型马刀(马克)对抗。一个徒手的人(殖民地人民)可能与佩有短剑的人(殖民主义者的军队)对抗。又好象一卷影片的放映可快可慢一样,战斗者有时动作神速.有时行动非常迟缓。在斗争性质上的每一变化都是当时的作战和后勤能力及双方指挥官的才智合成的直接结果。  
   1934年,甘末林将军曾经在为一本书作序时指出,1918年法兰西之战的最后阶段与1914年攻入阿登的第17号计划所依据的思想十分相似。他于是解释说,在这之间的几年,作战方法已经能同战略的要求相协调,于是战略终于获得了必要的资源,使行动部署变得实际可行。这种观点以地理上的相似作为唯一根据显然是错误的。这两个军事行动,虽然表面上很相似,而且发生在同一个地域,却处在不同的演进阶段和不同的环境中。1914年的阿登攻势是一种疯狂的行动,其理由有三点:  
  (a)当时法军的进攻能力非常有限,注定了这个行动要失败。  
  (b)地形极为不利。  
  (c)在中央前进,只留下不适当的兵力对抗德军的右翼,致使我们有被包围的可能。  
  在1918年,上面三个情况有两个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尽管地形仍然不利,但是:  
  (a)进攻能力已有相当的发展。  
  (b)敌人到处被牵制,其预备队早已用尽;因此我们从中央前进时,就能以包围德军的整个右翼威胁他。  
  通过这种比较还可以看出1914年与1918年的另一点差异:1914年的兵力具有显著的机动性,而1918年的却极其笨重。换句话说,在这四年内,战略对抗的原则已经完全改变了。在1918年到1940年之间,甚至有更带根本性的变化,而在1940年到1945年之间变化更多。  
  所有这些显示了军事艺术的基本困难,那就是军事艺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对于过去的军事总能通过有条不紊的推理过程予以解释,尽管可能夹杂着一定程度的推测。而在最近的将来,战略思想必定受到极大的关注。因此,我们既要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要用有创造性的思想调整过去的经验,使之与新的方法相适应。任何新发明可能都会遭到巨大的困难,但一切例行公事的老办法注定要失败。  
  在这种主要依靠猜测、多少有点令人害怕的对策中,理顺思想进程的关键在于了解作战战略的变化。  

第三章 核战略  
安德烈·博福尔 '法国'  
'出自《战略入门》' 1963年  
第一节 核武器的重要性和独创性  
第二节 核战略的形式  
第三节 威慑战略  
  核威慑  
第四节 威慑的补充形成  
第五节 战争中的战略  
第六节 核时代战略的演进  
第七节 核战略的结论  
 
 
 
 
  所谓核战略,实际上就是核武器发展成果在战略上的应用。不管是进行战争,还是维护和平,这种战略都已经使整个武力使用的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过程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就能判断变化的规模,也许能预测当今这种演进的过程正把我们引向何方。  

 
第一节 核武器的重要性和独创性  
  与现代投射工具相结合的核武器,并不象人们有时所说的,“是一种和其他武器相似的武器,只是威力较大而已”。它的威力使它自成一类,而与我们过去所知道的任何武器都不同。一颗普通大小的2万吨当量的原子弹产生的爆炸力,与400万枚野战炮弹一次齐射时相当。一颗普通大小的100万吨当量的热核弹的爆炸力则与2亿枚野战炮弹一次齐射时相当 ' 作者注:在高空爆炸时,其火球所影响的面积可达几百平方英里。 ' 。这种爆炸的效果可以通过放射性微尘扩散 ' 作者注:在低空爆炸时,其放射性微尘可沾染几百平方英里的地区。 ' 。而这样巨大的爆炸能力只有极少数人就可以发射和指导。这实在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此外,这种投射武器的射程正趋近地球的半个圆周,因此有可能以相当高的精确度攻击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点。甚至于目前的射程已达到了经度或纬度90度。这就是说,只要1枚核武器就能威胁整个半球。  
  威力与射程这两种性能加在一起,使原子武器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现象:即军事力量的威力与其大小,现在已没有关系。仅仅在几年之前,要想毁灭汉堡,必须出动1000架飞机;要想毁灭柏林,必须使用1个军团的火炮。而今天要毁灭这样1座城市,只要用1架飞机或1枚导弹。  
  而且与庞大武装部队的笨重相比,现在的这种巨大的毁灭威力却具有极高的机动性,可达到一个国家领土的任何一点。过去,沿着国境线用军队构成一道人墙,这种防御方式现在已经不能保护一个国家免受物质毁灭或核沾染。所以常规的武装力量似乎完全无用了——至少初看起来是如此。  

 
第二节 核战略的形式  
  为了对这种空前未有的威胁进行防护,看来有四种不同的行动方式。  
  (a)对敌方武器进行预防性的摧毁(直接攻击方法)。  
  (b)拦截飞行中的敌方核武器(防御法)。  
  (c)针对核爆炸的效果作实质性的防护(进一步防御法)。  
  (d)报复威胁(间接攻击法)。  
  这四种反应形式曾同时被使用,并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最后则结合成为一种极复杂的战略理论。  
  (1)起初,最好的办法看来是预防性的摧毁,因为核武器本身的位置是难于发现的,所以不必以其本身为目标,而以敌人的生产和发射基地为目标。当时美国人拥有相当的优势;敌人除飞机以外没有其他的发射工具,而飞机却限制在基地上,基地是很容易被击中的;所以敌人的核武器资源几乎可以全部毁灭的假定是合理的。由此产生了歼灭战术,其核心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使每个已知的目标都难逃攻击的核火力计划。  
  这种有利的局面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随着敌人资源增多并采取疏散的战术,所要攻击的目标数量就增加了,而目标数量的增加是不可能预先确定的,因为敌人已准备好在得到警报后把飞机疏散到一些临时性的机场上,那是很不易发现或根本无法发现的。最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拟定的防御政策也使西方难以主动地发动一场核战争。所以原子攻势只能想象为报复手段,就是说,让敌人进行第一次打击。这也就是说,对敌方核武器的摧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