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竖。”一连几顿吵闹过后,不由得使郭嵩焘大喊倒霉,埋怨“冯景老(冯桂芬号景亭)误我”。

  1897年4月,熊希龄与蒋德钧一道,专程赶往湖北,面见张之洞,请准湖南省内河通航。蒋申述来意后,张谈湖南情况特殊,不得援苏、浙、赣行轮之例,要慎重行事,从长计议,宜缓不宜速。熊希龄忍不住反问:湖南人不能办轮船的特殊性在哪里?眼看外国商轮可直抵湖南内河,而不准本国人置轮开航,怎样向国人解释这种慎重?张之洞答不出话,悖然变色,即端茶送客,由于激动,茶碗盖失手落地,打得粉碎,失了官场礼仪,气焰才有收敛。

  清末大臣刚毅极受重用,而此人不学无术,错别字脱口而出,其低能闻名遐迩,推荐人才时竟说该人和黄天霸的水平相当,此外白字迭出:民不聊生之“聊”念成“邪”,把禹称作王,皋陶的“皋”读作“臬”字。当时流行七律一首,讽刺其低能,诗曰:“帝降为王禹舜惊,臬陶掩耳怕闻名,荐贤曾举黄天霸,远佞思除翁叔平,一字谁能争瘦死,万民可惜不邪生。功名鼎盛黄金起,师弟师兄保大清。”

  张继是同盟会员中的一个好打手,在日本保皇党开会时,常由张一马当先,跳上台去把保皇党说话的人拉下台来。国民党老人说,张继本是一“草包”,可是他用了手段,去对孙中山说,袁世凯早晚必叛民国;如果他做了国会议长,就有资格容易见到袁,必要时可以对袁下手,自己不惜性命,为国除害。中山先生见其志可嘉,乃叫党人投张继的票,做了参议院议长。 






 
王氏侍佣周妈
  王湘绮的夫人去世后,王想把女佣周妈正位中宫,但两个儿子不答应。好在当时周妈名气很大,王到东到西,一定要带上她;有人请客,也要连带请上周妈。王到北京,坐着马车拜客,也有周妈陪同,周的名片上写着:“王氏侍佣周妈。”

  清末民初,吴虞以“打倒孔家店”口号名动一时,其本人专制作风之烈亦可一叹。吴在日本时,写回四川的家信,从吃饭,用钱,读书,都有一套规矩,他根据某人每日自用半斤肉、家人除牙祭外不吃肉为例,从日本对家中吃肉分配法做了遥控。他规定说:“今我既不在家,则香祖(吴妻)日用半斤,余人或牙祭日与肉稍丰,平时则诸人每日共肉四两足矣,不能过此数也。”又加注说:“若半斤肉已足,则四两肉之钱可以归入牙祭内,而牙祭可节省也。”

  民国时期,政客徐光弼与魏斯炅是莫逆之交,前者将赛金花介绍给后者,魏倒也凑趣,说:“甘蔗老头甜,越老越新鲜。”他与赛金花十分投缘,此事就成了妙局,有好友劝魏,好端端的别做“剩王八”,魏自我解嘲道:“剩下的都属于我,有何不可?!”

  田桐为人偏激。在《民报》与《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后,他认为同梁启超的争论是“无味之口角”,是降低了革命党人的“价值”,是“耻辱”,提出应以暴力手段对付之,“力不足以诛梁启超者,任之可耳”。到宋教仁要实现“政党内阁”,提议取消同盟会,与其他几个小党合组为国民党时,他力加反对,“拍案痛骂”,使会议无法进行。后见孙黄同意,才不再坚持,而变为国民党实现政党内阁的勇士。在国会里他是一个极为活跃的议员,发言不到三句就拍桌子,扔墨盒,大叫大嚷,被人称为“田三句”。在竞选活动中,他为拉选票到处奔走,不遗余力,甚至不惜以手枪相威逼。

  民国初,民国政府与逊位大清帝国之间往来较多,遗老们常因此侮辱攀附新贵者,孙宝琦曾为大清山东巡抚,摇身变为民国政府里的国务员,贵为外交总长。一次,孙与赵秉钧等国务员到大清小朝廷来致祭,孤臣孽子梁鼎芬一眼发现了老朋友,他直奔这位穿大礼服只鞠躬的国务员面前,指着鼻子问:“你是谁?你是哪国人?”孙给老友问怔了,梁提高嗓门:“你忘了你是孙诒经的儿子!你做过大清的官,你今天穿着这身衣服,行这样的礼来见先帝先后,你有廉耻吗?你是一个什么东西!”“问得好,你是个什么东西!?”劳乃宣跟了过来,他们俩一唱一帮,引过来一大群人,把这三人围在中心。孙面无人色,低下头连忙说:“不错,不错,我不是东西!我不是东西!”

  1912年6月,唐绍仪辞职,陆征祥代理总理,继而奉命组阁。他向参议院提出补充六个阁员名单,亲自到会宣布“政见”,开口便讲“补充阁员名单”好比“开菜单作生日”,使全场哗然,成为笑柄。至于“政见”,一句话也没说。议员们对他大失所望,将他提出的人选,一一否决,致使新阁流产。

  民国期间,曹锟唆使张绍曾以内阁全体总辞职、军人索薪等手段驱逐黎元洪,黎逃往天津,将总统大印秘藏。由他亲自提名任命的直隶省长王承斌率军警上火车索要总统印信。黎问:“我不把印信交出来。你敢把我怎么样?”王答:“既是如此,就委屈总统在车上仔细想想。” 






 
如果要害人,最好是请他当总统
  曹锟当上了总统,却因内外交困不能施展其总统的威风。他对手下人大发牢骚:“你们一定要捧我上台,叫我来活受罪!”手下人都暗笑他是“自己拼着老命要来活受罪。”北洋派元老王士珍因此说:“如果要害人,最好是请他当总统。”

  黄侃跟章太炎在东京住了三年多,一直埋头苦读,不时向章请益。可笑的是,他跟章甚久,始终没有“拜师”的形式,太炎先生很以为奇,到黄决定回国,向章求临别赠言,太炎先生说:“你要拜一个好老师常常指教你才好。”他问:“什么人好呢?”太炎说:“到北京找刘申叔(师培)吧!”他答:“暂时尚不想去北京。”太炎说:“浙江孙诒让也好!”他答:“不想到浙江。”太炎说:“陈伯韬在南京,你可去找他!”答:“南京恐怕也去不了。”太炎说:“那么怎么办呢?万不得已,就是我勉强点吧!”这时,黄才认真地磕了一头,算是拜了师。

  溥杰十几岁时,很想买一个照相机,就问服侍他的太监需用多少钱。太监现出了鄙夷的神情对他说,“您是一位当爷的,打听这个干什么?您若是都知道了,奴才们还怎能托福?!”溥杰听了不但深觉失言,而且是失了“当爷”的体统。

  阎锡山曾被袁世凯召见三次,有人问他袁是什么样子,阎说:“我……我没有看见,我只看见他的靴子。”表现得极其懦弱驯服,连袁世凯都被感动了,于是他这个辛亥革命的都督,居然被留了下来。

  孙岳是明末宰相孙承宗的后裔,常对人说他是天生的革命党,不反清做什么。孙家是高阳世族,孙岳在北方革命党中也是有名的,故袁世凯背叛革命后,袁的爪牙四处捉他。一天,孙突然光临何遂处,青衣毡帽,乡下佬打扮,神色慌张。何遂问他何以如此狼狈,他说:“家乡呆不住了,袁世凯要杀我。”何劝说:“这里有的是关中豪杰,你不用怕。”孙不安心,在华山下找了一间土房子,去做隐士了。

  陈家鼐兄弟都爱吹牛皮、出风头,他们头上都长着癞子,尤以家鼐为最,一些人都叫他陈癞子。1912年他毛遂自荐,冒充上海某报的驻汉通讯员。他开头第一次专电云:“陈家鼐某日抵汉,与黄克强同车出游,沿途观者数万人。”报社的编辑照原文把它披露在报上,只在括弧中加一注云:“看你的癞子。”阅者大笑。

  黎元洪、段祺瑞交恶,黎大感耻辱,曾说:“昔受项城屈辱,今又见侮于段。总统是婆婆,不是小媳妇。婆婆可少管事,但不耐媳妇命令一切。”而段祺瑞、徐树铮等毫不把黎放在眼里。韩玉辰为政学系干事,此时兼任黎府秘书,常与黎左右争论府院关系,孙武、哈汉章常拍案骂段、徐,韩说:“曹操不是骂得死的。”

  民国初,北大人才济济,名教授有二马三沈之号:马裕藻及弟马衡为二马,三沈指吴兴沈氏三兄弟士远、尹默、兼士。沈士远在北大预科讲授“中国国学概况”,其第一篇是《庄子·天下篇》,因兼总务科长,经常请假,一年未能讲完这一篇,年年如此,故学生戏称为“沈天下”。

  民国初,陈介石老先生在北大讲中国哲学,每周九小时,讲了一学期,才到周公。学生问何时可以讲完,他说:“说完就完,说不完就不完。”

  马叙伦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