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70-陈友芝医桉-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辨证论治

胃痛之主要部位系在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痛时可以牵连胁背,或兼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纳差,嘈杂,噯气,或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血,便血等证。首当辨清寒热虚实,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邪盛以祛邪为急,正虚以养正为先,虚实夹杂当兼顾。

1、脾胃虚弱型

主证:胃脘隐痛,喜暖恶寒,纳差,进寒凉食品疼痛加剧,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口泛清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温中健脾,补气益胃。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炙芪15克 炒冬术12克 干姜4克 制附片3克 炙甘草3克 甘松3克 茯苓12克 炒鸡金10克砂仁3克 后下

2、胃阴亏损型

主证:胃脘嘈杂疼痛,食后尤甚,口干舌燥,喜食酸物,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尿少便秘,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苔,脉沉细。

治法:养阴和胃

方药:益胃汤加味:川石斛15克 炒山楂12克 乌梅7枚 南北沙参各12克生地10克 西洋参3克 川连3克 杭白芍12克

3、肝胃不和型

主证:胃脘胀痛,串及两胁,胸胁痞满,噯气,呃逆,面色苍黄泛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情绪忧郁时症状加重,舌红苔白,脉弦细数。

治法:疏肝和胃,活络化瘀。

方药:失笑散合旋复代赭汤加减:五灵脂10克 蒲黄10克 丹参20克 代赭石12克 旋复花包10克 姜竹茹10克 青龙齿30克先煎 枳壳10克 川楝子10克

4、饮食伤胃型

主证:胃痛,脘腹胀满,噯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得食愈甚,吐后反快,大便秘结,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减:姜半夏12克 炒三仙各10克 茯苓12克 陈皮10克 代赭石12克 大黄5克 连翘12克 砂仁3克后下 枳壳12克

5、胃络瘀阻型

主证:上腹疼痛,痛有定处,拒按,病情严重时疼痛加剧可见肢凉,汗出,痛连胸背,或见反复黑便,舌质紫或有瘀斑点,脉细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和胃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10克 红花5克 赤芍10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丹皮10克五灵脂10克 延胡10克 香附10克 川楝子10克 三七6克

6、寒热错杂

主证;胃脘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舌苔黄白相兼,脉弦数。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消痞。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炙草5克 黄芩10克 大枣十二枚 干姜5克 姜夏10克 川连4克生晒参5克 大黄3克 蒲公英15克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临床治疗胃病的常用53味中药及其复方,分别对幽门螺杆菌作抑菌试验,发现大黄、黄连、乌梅、丹参、三七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大黄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清除幽门螺杆菌作用,减轻炎症程度,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利于溃疡愈合。黄连主要成分为小蘖碱,抗菌谱较广,对幽门螺杆菌抑菌最高,并且对乙酰胆碱有解痉作用。三七不仅杀菌作用较强,且能通过改善胃粘膜微循环,而加速萎缩性肠化生或增生组织病理逆转。此外,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支莲、连翘、徐长卿、莪术等药理证实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

胃脘痛大多是久病,常因七情损伤,饮食不节而成,临证又多以寒热虚实错综交织出现,因此治疗胃脘痛必详细辨证方可取效。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因人、因病、因证而异,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充分体现了〃无癌早防,有癌早治〃的治未病原则。

2.胃癌的中医治疗

胃癌是发生于胃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业已证实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约占消化道癌肿死亡人数的一半,每年新发生的胃癌患者约20万,发病率亦居各种恶性肿瘤之前列。能手术切除的占确诊病例的50%,手术切除病例的5年生存率大约20%左右。中医典籍中无胃癌之病名,按临床表现分析,属于祖国医学〃噎膈〃〃反胃〃〃伏梁〃〃胃脘病〃〃癥瘕〃〃积聚〃等病症范畴。例如当癌瘤引起贲门狭窄,导致进行性吞咽困难与〃噎膈〃的进食噎塞不利,甚至食入即吐的症状非常相似,当癌瘤引起幽门狭窄或完全梗塞时,其临床表现与汉代张仲景所说〃胃反〃,《扁鹊心书》所说的'翻胃'基本相同。《灵枢…四时气》篇云:〃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外台秘要…癥癖等一切病》篇云:〃心腹积聚久癥癖,块大如杯碗,黄疸,宿食朝起呕变,支满上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结,上来抢心,傍攻两胁,彻背连胸〃以上描述,指明了本病的病变部位和主要临床表现。对病因病理,则认为与饮食不当,情志抑郁或久病不愈有关。如《圣惠方…治反胃呕哕诸方》云:〃夫反胃者┉则有因饮酒过伤脾胃,劳乏所致┉则有因忧悒蓄怒,肠结胃翻所致,则有宿滞癖痼,积聚冷痰,久不全除,致成兹疾〃。对某些可能成为胃癌的前期病变也早有所警惕。如《证治汇补…吞酸》篇说:〃吞酸,小疾也,然可暂而不可久,久而不愈为噎膈反胃之渐也。〃对胃癌的防治,《医贯…噎膈论》指出:〃必外避六淫,内节七情,饮食自养,滋血生津,以润肠胃┉气清血和,则脾气健运而食消传化矣。〃综上所述:祖国医学对胃癌的病因病理,治疗及预防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胃癌的病因病机

胃为水谷之海,百物聚集之地,又为多气多血之乡,人赖胃气而生,饮食药饵,先伤于胃,物聚类杂,最易壅塞,胃癌之生系饮食失节,忧思过度,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气结痰凝,瘀毒互结而成,若先天不足则更有易感性。

1、情志因素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情志与疾病的关系,认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内经》指出胃癌是〃暴忧之病〃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液不能输布,聚而成痰;恼怒伤肝,肝伤则气郁,气郁则血流不畅,积而成瘀,痰瘀互结,壅塞腔道,阻隔胃气,引起进食噎塞难下;肝气郁滞,常可横逆犯胃侮脾,以致肝胃不和,气郁日久,则可气郁化火伤阴,损伤脉络,症见胃痛,吐血,便血等胃癌症状。忧思郁怒不仅可以致病,而且往往使病情加剧,许多胃癌患者,一旦查证是胃癌,立即忧心忡忡,食欲明显减退,全身无力,悲观失望,削弱了求生意志和自身防御,抗癌能力,这些都说明肿瘤的发生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2、饮食因素

饮食劳逸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饮食要节制,劳逸要适情,否则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导致气机紊乱或正气损伤,中医早就认识到饮食劳伤,可导致胃癌的发生。若恣食膏梁厚味,辛辣炙煿之品,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主湿,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蕴于内,积久不散,津液不化,津枯凝集痰浊积而为肿物,《医碥·反胃噎膈》也认为噎膈的成因为〃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上海消化道病研究所研究发现,胃癌区及癌旁区细胞内维生素A、E、B12、及维他命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非癌的胃标本对应区细胞中的含量,这表明胃癌的发生与维生素的缺乏有重要关系,这种关系在癌前期已在细胞内部发生。因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食物中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及胡萝卜素,不要长期食用腌菜,干咸鱼,熏制品,不吃污染霉变食品。对防范胃癌的发生是重要的。

3、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胃癌有否遗传?胃癌多见于一些家庭,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它的发生率在患者的亲族中比对照人群要高四倍;而A型血胃癌发病率高于其它血型的人,说明胃癌是受多因素性基因影响的。有先天素体不足,长期存在慢性胃疾。在此基础上复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就会增加。

胃癌的临床治疗

中医对胃癌的治疗有中医治疗及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

面对大批未能手术根治或术后复发,转移及不能忍受化疗的中晚期患者,有相当部份中医师从中医整体观出发,不是把缩小肿块作为唯一目标,而注重扶正与袪邪相结合,调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