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70-陈友芝医桉-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肝胆炽热:龙胆草12克,金钱草30克,半边莲30克,柴胡12克,茵陈30克,牛黄0。3克(吞),牛角片50克,羚羊角2克,犀黄丸6克(吞),七叶一支花30克,地龙20克。

③胃肠腑热:半支莲30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红藤30克,苦参30克,黄连5克,黄柏10克,土茯苓30克,大黄10克,紫草12克,丹皮10克。④热入营血:牛黄0。3克(吞),羚羊角2克,知母12克,石膏30克.黄连3克,寒水石50克,白英30克,西洋参6克,紫草12克,连翘12克,穿心莲30克,地骨皮12克。

1.3分析

清热解毒药物经药理研究有直接抑制肿瘤的作用,抗癌活性最强的有蛇舌草,山豆根、半支莲、穿心连、白英、冬凌草、丹皮、青黛、龙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尚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炎排毒作用,调节内分泌功能,阻断致癌和反突变作用等,用于治疗癌症合并感染,水肿均可见到明显改善症状,个别患者可见肿块缩小。晚期肿瘤病人抵抗力下降,有50%以上因感染引起死亡,此类证型病势凶险,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才能避免因延治或疗效不佳而死于感染,笔者常用下列清热排毒汤往往奏效:进口牛黄0。3克(吞),青黛15克,知母20克,牛角片100克,大黄秀10克,柴胡10克,青蒿10克,川连5克,石膏30克,半支莲30克,鱼腥草30克,蛇舌草30克,穿心莲30克。

二:气虚阳郁发热

2.1;临床症状

发热忽高忽低,体温37.5摄氏度左右,白天居多,面色白或晦滞,心烦口淡,气短懒言,食欲减退,恶心呕泛,尿淡黄便溏,苔薄白舌淡胖,脉虚大。多因手术气随血脱,气血俱虚的消化道癌症,或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肺、胃、卵巢癌化疗病人。

2·2方药

生晒参5克,生芪15克,太子参12克,冬术12克,南北沙参各12克,青蒿10克,地骨皮12克,牛角片30克,米仁30克,山药12克,银柴胡10克,肉桂4克.萸肉10克。

2.3分析

气虚阳郁发热与脾肾密切相关,中气下陷,运化失司,气血不能生化,则郁热内生,培中升陷以健脾助运,正足则邪自去;肾亏不能行气化水、阳气内郁,症见身热恶寒,口渴不欲饮、烦躁不安,腰膝痠软,脉沉或浮大无力,应温阳助运,投用杞子,肉桂、萸肉。方中所用药物大多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手术效果,抑癌抗癌作用,提高肌体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增强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

调节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CMP/CGMP的比值,及提高机体物质代谢等方面作用。

三:阴虚火旺发热

3.1临床表现

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寐劣梦扰,颧红盗汗,尿黄,大便干结,舌质干红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多为晚期肝癌、肺癌、各种类型癌症骨转移及手术、放化疗后复发、转移为多见。

3.2 基本方

①肺胃津液耗损:生芪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川石斛30克,南沙参12克,玉竹12克,淡竹叶12克,黄芩10克,银花12 克,知母10克,芦根30克, 银柴胡10克,元参20克,冬虫夏草10克。

②心脾血脉不足:北沙参15克,杞子12克,丹参20克,当归12克,地骨皮12克,生地12克,首乌12克,太子参12克,龙眼肉10克,浮小麦30克,地骨皮10克,蒲公英30克,山药12克。③肝肾真精虚损:萸肉15克,鳖甲12克,龟板12克,黄精12克,杞子12克,蛤蚧1对,知母10克,黄柏10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龙牡各30克。

3.3分析

阴精亏虚则阳热亢盛,水不制火为本证的主要病机;对鼻咽癌、喉癌、肺癌放疗所致的津液耗损,侧重于养胃之阴,对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侧重于填精补髓。不少养阴药物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有提高免疫力,对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小结

4.1若因瘀血发热,症见午后或日晡发热为主,病灶处刺痛,眼圈发黑,舌紫可有瘀斑,脉细涩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若气滞发热,症见胸腹胁肋腿痛,心烦易怒,嗳气,脉细数,用逍遥散加减;若因痰湿发热,症见头重,胸闷,脘痞、肢懈、纳呆、苔厚腻,用苍白术、姜夏、川朴、藿佩兰、大豆卷、茯苓化痰利湿。

4.2因病因、病位、病程、治疗手段各异,癌性发热症状凶险多变,大多虚实夹杂,标本俱病;治病必求于本,最根本的方法是去除肿瘤,如通过手术,放化疗达到这一目的,但晚期肿瘤已广泛转移,或全身情况太差,已失去根治机会,因而斩其热毒,又固本消瘤,对治疗癌性发热,改善晚期病人生存质量有其积极意义。

此文发表于《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年第10卷,总第57期

6,晚期肝癌的中药治疗 附106例临床资料分析

〃内容提要)将晚期肝癌106例分二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验方组30例,采用自制制剂〃中肝1号〃进行治疗;辨证论治组76例,分别采用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凉血解毒、健脾利水、清热利湿、活血软坚、温肾助运、平肝熄风、泻肝止血、消痞镇痛等10法。结果验方组三个月内存活率为86.7%,超过六个月存活率为18。5%;辨证论治组三个月内存活率为55·3%,超过六个月存活率为3·3%。辨证论治组的存活期明显高于验方组。

'关键词' 晚期肝癌 中肝1号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约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六分之一,每年有十万人死于此病。本病好发于男性壮年,起病隐匿,病情发展险恶,存活期短,来院就诊的大多数是晚期患者,已经失去手术及放、化疗条件,对这类病人进行中医药治疗和提高疗效的探索是有重要意义的。为此,我科曾分设验方与辨证论治二组病例来观察存活期,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一)病例选择和观察方法:全部病例均在我科门诊接受规定中医药治疗,均经测

定甲胎蛋白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碱性酶、r一谷氨酞酶超过正常值,B超示占位性病变,体症检查癌块明显触及者为诊断依据。有的还经CT或病理切片证实。疗效以诊断明确给予治疗之日算起,观察存活期。来院前曾用其它方法治疗者不列入统计范围,观察期间因失访、意外、服用其它药物或接受其它方法治疗、以及半途中断规定药物治疗的病例,也不列入统计范围。

分设二组观察:验方观察组30例。时间为1986年2月26日至5月26日经确诊符合统计条件的全部肝癌病例;辨证论治组计76例。时间1987年1月3日至5月30日经确诊符合统计条件的全部肝癌病例。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

(二)资料分析:1年龄与性别:验方组30例中,男26例,女4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30岁,平均47.5岁。辨证论治组76例中,男66例,女10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19岁,平均52岁。两组平均年龄50.7岁;2.症状及舌苔脉象:晚期肝癌病情发展迅速,症状变化复杂,但以上腹胀痛、肝脏进行性肿大、黄疸、腹水、出血、发热、消瘦为常见。舌质以红多见,不少患者舌苔光剥,质红绛,苔大多黄腻,脉弦涩、细,滑、数次之。

二、治疗方法

(一)验方观察组;采用自制中药制剂〃中肝1号〃治疗,〃中肝1号〃药物与每日剂量为:神仙对坐草、平地木、蛇舌草、半枝莲、羊乳参、虎杖、茵陈各30克,莪术10克。

(二)辨证论治组:采用辨证论治十法治疗。

1.疏肝解郁法:

适应症:两胁间胀满疼痛,胁下有症块,脘腹胀痛,胸闷不舒,纳减呕恶,嗳气泛酸,肢懈乏力,舌红,苔薄,脉弦或涩。

治则:疏肝解郁消症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徐长卿、杭白芍、茯苓、郁金、藤梨根、炒川芎、平地木、路路通、枳壳、象贝、香附)。治法:疏肝解郁消症。

2.清热解毒法:

适应症:胁下症块坚硬似石,痛如锥刺,面色晦黯,目肤发黄,心烦身热易怒,口干且苦,尿赤便秘,舌红绛苔黄,脉弦或数。

治则:清热解毒泻肝。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柴胡、半枝莲、牛角片、淡芩、川连、蛇舌草、生大黄、虎杖、知母、七叶一支花、犀黄丸、干蟾)。

3.凉血解毒法:

适应症:腹大如鼓、症块膨隆,形体消瘦,肌肤甲错,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肤烫烦渴,目眩鼻衄,尿赤便秘,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