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不知道的自己-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败的人,他们需要得到一些心理上的安慰;最后,坦率地说,他们还可能都是一些很“贪”(佛教术语)的人,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练功的目的是消除贪婪,实际上是最大的贪婪还有什么是比进入天堂、获得永生更大的好处呢?李洪志对天堂的描述,也无非就是黄金铺路、珠玉满堂之类的老套,为这样一些物质的诱惑而触犯法律、甚至引火自焚,这又应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老话了原来“法轮功”不仅不能免俗,反而俗得十二分地邪恶。所有的骗子之所以能够洪混得下去并取得成功,就是利用了被骗者的贪欲之心。
成熟的、成功的、淡泊的和有着独立人格的人不会相信天国的存在,他们会尽他们的一切所能把今生过好。
 
2001…3…12
 

错 误 的 “真 理”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 曾奇峰
把学习的目的说成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和娶漂亮的老婆,实在是说出了一个很朴素的真理。在这个年头,敢如此说真话的可爱之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了。即使是口头上甚或心里都怀着崇高的学习目的的人,在其自己都意识不到的内心深处,都可能有金钱美女的动力在支撑着。因为人的动机是多层次的,只承认一种动机,可以肯定地说是虚伪的。
但是,这位“可爱”的老师不管怎样还是错了,原因如下:
首先,我们已经说过,人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所以他只强调金钱美女是偏颇的,或者说相对于只强调崇高的学习动机那些人而言,他是另一种虚伪。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仅仅是在低层次的动机支配之下学习的人可能会学成什么样子。这样的人可能是很自私的,任何妨碍他实现他的目的的人和事都会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还可能是一个狭隘的人,除了他的目标之外,他可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它同样美好甚至更加美好的东西;他也可能是一个毫无乐趣之人,不具有享受纯净的精神上的愉快的能力;最后,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他可能是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人,从而退化成一只只知道物质和肉体享乐的低级动物。我们甚至可以不带恶意地猜测一下他与他处心积虑地娶到的美丽的老婆的关系可能是什么样子:极端的情景可能是,随着学位的升高,美丽的标准可能就会改变了,这样的关系可能是稳定的吗?
第二,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一个真理在一个地方可能是真理,在另一个地方则可能是谬误;或者在某一个时段是真理,而在另一个时段是谬误。这位老师显然是在非常不恰当的地方,说出了这个所谓的“真理”,所以他所说的可以被认为是谬误或者谬论。在学校的讲台上所说的话,目的理应是使学生的低层次动机升华为高层次的动机,或者换句话说,为人师者应该使学生把为金钱美女而学习的动力置换成为他人、民族、国家甚至全人类。这位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要把高层次的动机转化为低层次的动机,实在是不配教师这个崇高的称号和职业。如果他换一个地方说同样的话,比如在酒足饭饱之后给他的儿子灌输灌输这样的真理,倒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教育方法,因为这种教育与学校的崇高教育结合起来,说不定可以使他的儿子成为一个“公私兼顾”、“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三,说实话,金钱美女的目标也不是一个太难达到的目标。不管怎样比得诺贝尔奖要容易一些。在现在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可以说是黄金遍地、美女如云。达到了之后难道就不需要学习了吗?把目标定得如此之低而且如此之僵硬,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弄不好学习的动力和生存的动力同时丧失。有好多人在艰难困苦时精神抖擞,而在功成名之后反而萎靡不振,就是这个原因。
第四,从技术上说,死硬地追求一个目标,在某一个目标上用意过重,有可能反而追求不到。想想世界首富盖茨先生,在最开始,他绝对不是为了钱才玩电脑的。西方谚语说,财富象女人一样,你越追求它,就可能越追不到;你想远离它的时候,它自己就跟着你走。这把金钱美女都说到了。这位老师出此妙论,也许还以为自己是勘破世情之人,但就凭其技术上的笨拙,他也不算是。真正勘破世情的高手,会在或有意或无意间追求他的目标,不露声色,也不广而告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反对为任何目的而学习的教育方式。学习只应该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学习本身,就是只为了学习本身所带给我们的乐趣。任何其它的动机,不管是低级的还是崇高的,都可能对学习最纯净的动机造成污染。 
最后一点需要展开说一下。
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境是:父母指着捡垃圾的人对孩子说,你若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跟他一样。孩子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比较幽默,孩子会说,捡垃圾很好玩呀,长大就捡垃圾好了,也不用每天做作业了。另一种就比较让人伤心了,那些知道捡垃圾的辛苦的孩子会被吓着,会在恐惧的追赶之下学习,其学习心态之差、学习效率之低,就是可想而知的事了。很多孩子厌学,就是对这种恐惧的一种反抗形式。
还有一种情景。老师在讲台上情绪激昂地说,大家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中华正在崛起之中,让我们设想一下,中国真正崛起之后那孩子们为什么学习呢?或者换一种说法,对于已经是世界强国的国家来说,它们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学习呢?或者再换一种说法,一个退休的人,他已经不再有机会为国家做很大的贡献,那是否意味着他不需要学习了呢?
我们对学习对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我们学习的最原始的动力,不需要任何修饰,纯净而自然,而且比任何其它力量都要强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是从纯功利的角度,我们也没有必要用任何其或低级或高级的动力来替代它。
教师、家长和其他身负教育职责的人都应该注意了:你们要做的唯一的工作,就是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千万千万不要去伤害它,也不要试图用别的东西去替代它。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够真正学得好,才能够在有较高的才能之外,有高贵而和谐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很快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疾病敲开家庭之门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 曾奇峰
 
一位著名的家庭治疗师说: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双重身份,即在健康王国的身份和在疾病王国的身份。尽管我们都喜欢前一个王国的身份证,但无论早晚,至少有一段时间,我们都会被迫承认自己在疾病王国的居民身份。话说得很委婉,如果把同样的意思直接地说出来,就是:每个人迟早都是要生病的。
疾病当然首先是生病的人的个人的事情。但是,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病了,除了对他自己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之外,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的家庭。现在我们就从家庭的角度,以一位肺癌早期患者为例,谈一谈疾病对家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专门针对家庭的心理治疗理论认为,一个人生病(主要指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残疾的重大疾病)之后,家庭内部会产生以下几种相对应的情感反应。
 
1、 否认和接受
K先生五十岁,某国家机关的处长。他的妻子四十八岁,某国有企业的会计。女儿二十五岁,某医院内科医生。K先生抽烟三十年,平均约每天二十枝。三个月前,K先生出现不同寻常的剧烈咳嗽,妻子和女儿要他去医院查一下,他不愿意,认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由于长时间未见好转,他最后还是同意去做一下肺部透视。透视显示有小块阴影。再拍片,高度怀疑早期肺癌。医生只把这样的结果告诉了K先生的妻子和女儿,K先生自己对自己的问题一无所知。
背着K先生,妻子和女儿抱头痛哭了一场。然后她们认为,也许K先生患的不是癌症,而是其它什么疾病,比如肺结核等等。就继续让K先生做了进一步的检查,最后确诊为肺癌。在冰冷的化验单面前,她们不得不接受了这一事实。
当疾病敲开家庭之门的时候,病人和家属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这是一种有益的防御机制,可以暂时缓冲打击的力量,为最后接受现实做一点心理的准备。但是,否认的时间不可能会很长,当疾病变成无可置疑的现实的时候,接受就是唯一的选择了。接受显然是一种更成熟的应对方式,越早接受,越有利于早日采取理性的对付疾病的措施。
2、 绝望与希望
接受事实之后,紧跟而来的情绪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