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不知道的自己-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确能够极大地满足人的“哲学瘾”,而学过精神分析的专业人员也常常会有利刃在手的感觉,面对纷繁的人的潜意识世界,不再感到那么地慌乱、迷茫和无助。弗洛伊德的深刻,经常让分析者和被分析者同时都感到刀刃杀入肌肤的疼痛。当然,就像外科手术的疼痛一样,这样的疼痛也是变得更加健康的必由之路。

  在用着弗洛伊德的工具的时候,就常常会猜想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专业著作带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一定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冷漠无情的怪物,自然地就对他有了鄙视之心,因为按照中国人的理念,一个只生活在思辨领域,而全然不知享受山水、美食和生活琐碎的人,境界定然不会高到哪里去。

  深刻是智力的结果,高智力从来就不是稀罕之物。而且,一味地深刻,总给人虚弱、僵硬和小气之感。
这本游记,让我们看到了弗洛伊德有血有肉的那一面。在这一面里,他用曾经写过《少女杜拉的故事》的心灵和笔触,描绘了山川海洋、风土人情和日常琐碎。深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全是深情:对他曾经那么深刻剖析过的人、事物和生活的深情。
透过弗洛伊德钟爱的雪茄烟的香味,再看他书中“移情”(准确的翻译应该是“转移”)那两个字,感觉变得全然不一样。原来他的深刻是有那么多的深情垫底的。雪茄的浓烟象一双柔软的手一样抚慰着被深刻之刀切割的肌肤和灵魂,舔着血、止着痛、给着爱。慢慢地创伤被抚平,冲突也变得能够承受。到最后,都不知道到底是深刻还是深情导致了心灵的变化。我固执地认为,一定是深情起了最关键的作用。

  没有深情就没有真正的深刻。就象你如果没有深爱过一个女人或男人,你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她或他一样。我们甚至可以说,深情的疆域比深刻要大得多,深情包含着深刻,深刻只不过是深情的一部分而已。当我们深情的时候,就正在深刻着或者就已经深刻过了。

  烧窑的师傅有一个经验:如果长期烧制欣赏用的艺术品,人慢慢地就会变得小器;要时常也烧些日常生活用品,如吃饭的碗、喝茶的杯子等等,才能平衡对艺术的整体感觉。后者其实就是增加对生活本身的感情的一种努力。

  做学问,特别是从事心理医生这个职业,专业的学习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具有对人、人性和人生的深情。借着弗洛伊德游记的文字,我们试着从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之上,重新体验我们和它们之间曾经被忽略了的紧密的和温暖的关系。
深情改变了我们,也会改变我们周围的人和事。

  有如此深情相伴,我们从此就都不再孤独。
病人与精神分析师》序 

2004年12月31日 

关于《病人与精神分析师》

这本书是由施琪嘉博士、肖泽萍博士和我共同翻译的。翻译和校对的时间长达三年。该书共十二个章节,除第一章前言外,其它十一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讲述了一个或几个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
十二个章节的名称如下:前言;分析情景;治疗联盟;移情;移情的变异;反移情;阻抗;负性治疗反应;见诸行动;解释和其它干预;领悟;修通。熟悉精神分析治疗的人都知道,这些术语构成了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的基本框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翻译了大量的精神分析著作,特别是弗洛伊德的著作。这在文化界曾经引起了不小的精神分析热。有一段时间,很多文化人是言必称弗洛伊德。但是,直到今天,被译成中文的所有精神分析作品中,除了一两本涉及精神分析治疗的具体操做以外,其它的译著,都是理论性极强的作品。精神分析是建构在对神经症的治疗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只读它的理论,虽然也可以获得很多的智力上的享受,但却不能说真正理解它的精髓了。
本书就是一本从临床出发、又可以对精神分析治疗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好书。在各个章节里,作者详尽地描述了每个重要概念的提出、含义及含义的发展或延伸。很多精神分析大师级的人物,对准确、全面地理解这些概念,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书中引用的最近的资料表明,现代精神分析几乎已经把这些概念的全部内涵榨取干净,理解上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由这种深入所导致的精神分析技术上的突破,看起来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所以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获得了极大的精神上的享受,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大师们披荆斩棘、硕果累累之后留给后来者的空虚和悲哀。
但是,我们的希望也由此而生。如果在万顷苹果园里再种上几株苹果树没有什么意义,那我们就种上几株梨树。虽然那些精神分析术语的可能的含义几乎已经被彻底澄清,对它们的使用也已经到了极致,但是,由这些术语建构的精神分析框架本身可能是有漏洞或有问题的。当然,我们并非是纯粹地为了有所建树而挑剔精神分析的毛病。我们对精神分析的这样的判断仅仅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常识之上,即:任何理论,都会被它所使用的概念清楚地表达,同时也会被这些概念所限定;对专业术语的依赖性越强,被限定的程度也就越大。《病人和分析师》,这本由十一个专门讲述精神分析术语的章节组成的书,既向我们展示了用那些术语透视人类精神现象的精妙功用,同时也呈现了一家之言的局限与偏颇。
这本书所展现的精神分析视野下的人类的精神现象是精致的,但对这种精致的感受,与我们打开电脑主机盒所看到的主板上密集的半导体和连接线的感受一模一样,精致得有些呆板,精致得缺乏生气和韵味;而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精致,就是中国文化中一些传统的东西的精致,如书法、微雕、诗词等等,那是一种有血有肉、充满生气的精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对心理治疗而言,精神分析搭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而在这个框架之内,需要填充一些源于世俗生活本身的知识与经验?
我个人觉得,在二十一世纪过多地谈论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总有些可笑;而谈论精神分析是不是能够被中国人接受,跟谈论麦当劳能不能在中国盈利一样无趣。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看,如果有一天人类开始跟外星球的智慧生物打交道,那不管西方的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也好,东方的道家、禅宗也好,一看就知道是太阳旁边的第三个蓝色星球上的最高级生物想出来的东西那些生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半球和不同的气候之中,但负责想问题的大脑的结构基本上还是相同的。要谈区别,就跟外星人谈吧。
最后想说的是,在译完这本书之后,我还会经常读它。三年以前第一次读它,有一些感受;在积累了上千小时的心理治疗经验之后的今天读它,感受就很不一样,经常一边读一边拍案叫绝;若干年后,又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感受肯定还会变化。我不知道我最终会被它淹没,还是会将它超越。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心理动力学分析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 曾奇峰 


药物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使用药物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本身的历史一样长久。药物的使用大约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抗疾病和维持健康。用药或者是因为健康的人体本身无法制造某些维持健康所需要的物质,这些物质需要从外界摄取,如维生素;或者是因为已经不健康的身体需要某种物质的帮助来恢复健康,如感染需要服用抗生素等。对抗疾病和维持健康是现实的操作和愿望。用药的另一个目的是,药物变成了某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崇拜物,它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对抗疾病和维持健康,而且还被寄希望于让服药者长生不死。古往今来,从古希腊的术士到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从佛士德到中国各个朝代的帝王,服药炼丹、追求永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使用药物的两个目的中,前一个总是浮在表面,后一个则隐藏在每一个服药者的内心深处。所以使用药物既反映了我们对自身的先天缺陷(匮乏、疾病、衰老、死亡)的不满,也包含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 

在所有药物中,精神药物又有其特殊性。精神药物可以对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如感知觉、思维、情绪、意志、自我认同甚至于智力状态产生强大影响。由此立即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之后,从人格的层面来说,他还是他吗?到目前为止,我们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