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不知道的自己-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不是从事心理治疗专业的人来说,这样的解释肯定会显得有一些荒谬。也许另外一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位在县城长大的咨客对我说,他在武汉市生活了近二十年,却没有学会说武汉话,也不愿意说普通话,不管在哪里都是一口的家乡话。我问是什么原因,他自己分析说,肯定不是智力原因,因为他拿工科博士学位也没觉得怎么吃力;他觉得可能是因为,在他们家乡,人们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认为,一个从这个县城出去的人如果说省城里的话或者普通话,就是忘本,就是“崇洋媚外”,就是看不起父老乡亲。可能是内心深处比较认同这些看法,所以变成了学习另外一种方言的障碍。他在学英语上,读、写甚至听问题都不是太大,但却总是开不了口。
我自己本来是学英语的,却要到德国去留学。去以前学了四个月的德语,几乎跟没学差不多。德语是一种十分难学的语言,有一种说法,说学好英语要三个月,法语要三年,德语要三百年。话虽然夸张一点,但也确实道出了德语难学的实情。去了德国以后的感觉是,德国人说的简直就不是德语。特别是听与专业有关的讨论,简直一句话都听不懂。一次在跟一位教授交谈之后,他把我着实地夸奖了一番。他说,他非常佩服我的勇气,德语那么差竟然敢到德国来。夸奖得让我啼笑皆非。也许是为了不再得到这样的“夸奖”,我开始拼命地学,每天学七个小时以上,致使十年没有加深的眼镜的度数,在半年时间里加深了整整一百度。学的效果不太好评价,反正后来给一个到德国访问的市长级别的代表团当了二十几天的德语翻译,好像还没有因为我的翻译的问题而影响到中德关系。所以后来很多人问我如何学好一门外语,我都会说,最笨和最聪明的办法都是:把时间堆上去;智力平平如我者都能半年基本过关,更何况象你这样聪明的?
还有一个与外语学习相关的例子。据报载,全国中小学中共有学习不好的差生5000万。我们当然坚决反对给学习不好的学生戴一顶“差生”的帽子,因为这样做不仅不会使他们在学习上进步,而且还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永久的伤害。但是,很多学生学习困难却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是因为智力上的问题导致的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因为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比如心理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中的冲突、老师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等等。这与成年后在外语学习上的困难有极为相似的心理基础。
简单地说,就是你学什么东西学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你跟这个东西的关系怎样,或者说你喜不喜欢它。你越是喜欢它,你就可能学得越好。一位足球明星在回答怎样才能踢好足球时是这样说的:抱着足球睡觉。他表达的是他对足球的喜爱程度。如果一个人跟英语的“关系”好到可以抱着它“睡觉”的程度,想不学好可能都不那么容易了。
很多人给自己外语不好所找的理由是,“我没有语言天赋。”这显然只是一个借口。要把英语学到让英国人和美国人都感到自卑的程度,当然是要有些语言天赋才行。比如北大教授赵元任先生这样的语言天才,他能用一个星期时间学会任何一门中文方言,说得操那一门方言的人把他当成老乡;他从未去过德国法兰克福,但能够把当地的德语方言说得完美无缺,以至于法兰克福人以为他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如此天赋,对一般人而言,当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但是,只是一般地掌握读说听写,比如读读通俗小报、谈谈潜显的哲学问题、听听重要新闻、写写公文情书,或者考过英语六级,却并不需要什么了不得的天赋。你只要掌握了三千个母语的词汇,你就已经具有掌握三千个外语词汇的“天赋”了;只要你不是哑巴,流利地说一门外语的天赋也就早已具备了。
深层心理学还认为,语言和我们最深的心理结构是一样的。通过语言,我们能够最好地了解一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在学习外语上有困难的人,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他可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之外,我们还可以猜测,他可能还是一个有自恋倾向的人。自恋就是爱自己,爱自己的一切,不管它是好还是坏。成语“敝帚自珍”就很好地反映了有自恋倾向的人的心理状态:扫帚虽然破一点,但因为是我自己的,所以我要格外珍惜它。换在学外语上,就可能是:我说的是世界上说的人最多的语言,我没有必要学其它语言;外语不好是我整个人的一部分,学好了就是改变了我自己,而我不愿意改变我自己,因为我是最好的。这些想法我们在大多数情形下不一定能意识到,它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不动声色却发生着巨大的作用。
学习任何一门技能,并且把它学好,其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了一门技艺而已。这门技艺带给我们的全新的生活体验,已经导致了我们整个人格的震荡。它既是我们因为改变和超越了自己而产生的有益的结果,也是我们酝酿下一次改变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就这样在成长的道路上行进着,一路上会有很多的艰辛,但却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2001…8…16
 

,当然是要有些语言天赋才行。比如北大教授赵元任先生这样的语言天才,他能用一个星期时间学会任何一门中文方言,说得操那一门方言的人把他当成老乡;他从未去过德国法兰克福,但能够把当地的德语方言说得完美无缺,以至于法兰克福人以为他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如此天赋,对一般人而言,当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但是,只是一般地掌握读说听写,比如读读通俗小报、谈谈潜显的哲学问题、听听重要新闻、写写公文情书,或者考过英语六级,却并不需要什么了不得的天赋。你只要掌握了三千个母语的词汇,你就已经具有掌握三千个外语词汇的“天赋”了;只要你不是哑巴,流利地说一门外语的天赋也就早已具备了。

深层心理学还认为,语言和我们最深的心理结构是一样的。通过语言,我们能够最好地了解一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在学习外语上有困难的人,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他可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之外,我们还可以猜测,他可能还是一个有自恋倾向的人。自恋就是爱自己,爱自己的一切,不管它是好还是坏。成语“敝帚自珍”就很好地反映了有自恋倾向的人的心理状态:扫帚虽然破一点,但因为是我自己的,所以我要格外珍惜它。换在学外语上,就可能是:我说的是世界上说的人最多的语言,我没有必要学其它语言;外语不好是我整个人的一部分,学好了就是改变了我自己,而我不愿意改变我自己,因为我是最好的。这些想法我们在大多数情形下不一定能意识到,它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不动声色却发生着巨大的作用。

学习任何一门技能,并且把它学好,其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了一门技艺而已。这门技艺带给我们的全新的生活体验,已经导致了我们整个人格的震荡。它既是我们因为改变和超越了自己而产生的有益的结果,也是我们酝酿下一次改变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就这样在成长的道路上行进着,一路上会有很多的艰辛,但却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2001…8…16 
温 和 的 自大 
曾奇峰 
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自大的和自卑的。既不自大也不自卑的人可能并不存在,即使是存在,那他也许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但绝不会是一个有生气的人。至于既自大又自卑的人就多了,这些人骨子里可能还是自卑,自大不过是对自卑的掩饰而已。
跟自大的人打交道,你要么会因为这样的人全无自知之明而瞧不起他,要么会被他的自大所夹带的攻击性伤害,总之会让你很不舒服。而跟自卑的人打交道,你可能需要十分谨小慎微,生怕一不注意就伤害了他,而且,自卑的人反抗自卑的方式经常会是贬低他人,这也会让你难受。
选择做一个自大的还是自卑的人,这的确是个问题。
据说,佛一生下来就会说话。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古往今来,上下四维,惟我独尊。
佛传法四十九年,他说的很多话都被追随者视为通往觉悟彼岸的明灯。而他说的第一句话,完全有可能是所有明灯中最亮的那一盏。
“惟我独尊”,这是一种很自大的说法。如果说佛性人人都有,那自大也应该是很人性的,或者说是人的一种先天需要。但是,过度的自大,是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