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16-普济方·针灸-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伤寒温病身热。烦心口干。穴曲泽 
治热病先腰胫酸。喜渴数饮食。身热项强痛。振寒。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眩痛。 
虚则生疣。小者如疥。穴支正 少海 
治振寒颈项痛。穴天井 
治热病挟脊痛。穴委中 
治伤寒颈项强。目瞑多噎。鼻鼽出清涕。穴风门 
王氏云。阴毒沉困。药饵难为工。但灸脐中三百壮。艾如半枣。手足不暖。不可治也。 
或心 
迷耳聋叫不应。因食冷得疾者。予以理中汤。救数人矣。若复渴。则煎五苓散与服。或煎人 
参汤。服皆效。又云。伤寒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未有温服。而不 
消也。 
治伤寒结胸。穴支沟 间使 行间 
治伤寒在表。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无汗。尺寸俱浮。穴合谷 
治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心下痛不可忍。穴中脘 气海 
治伤寒小腹上有气冲者。穴天枢 气冲 三里 三阴交 
治伤寒手足逆冷。穴大都 内庭 太溪 行间 
治伤寒交汗不出。穴风池 侠溪 鱼际 经渠 内庭 
治伤寒胸中热不已。穴大杼 风门 中府 缺盆 
治伤寒胃中热不已。穴中脘 三里 上廉 下廉 气冲治伤寒四肢热不已。穴云门 肩 
委中 腰 
治急食不通。并伤寒水结。穴三间 合谷 承山 
治阴证伤寒。四肢厥冷。腹痛吐利。身强烦躁自汗。脉沉细。或面赤。 
凡三阴中寒皆灸之。穴陷谷。灸三七壮。体温脉通汗出效。不尔。再灸加艾倍之。 
治卒得食病似伤寒。其人但欲卧。七日不疗。杀人。又按其脊两边。当有陷处。正灸陷 
处两头各七壮。则愈。 
治伤寒始得一二日。 
上便可灸顶三壮。又灸大椎三壮。各加至五炷益良。用之验。大椎平肩斜齐。高硕者是 
也。 
仍不得侵项分取之则非也。上接项骨。下齐肩。在椎骨节上是。余穴尽在节下。凡灸刺不得 
失之毫厘。今崔氏不定高下。是以言之。出黄帝针灸经。 
治断温病。令不相染着。及治时气瘴疫。 
上用蜜艾灸病患床四角各一壮。不得令知之。佳也。 
治阴毒伤寒灸法。 
用干艾叶捣熟去灰。作艾炷。灸脐下一寸三分。名气海。二寸丹田。三寸关元。五十壮 
至二三百壮。以手足渐温。人事稍苏为可治。 
治阴证伤寒灸法。 
于脐下一寸半气海穴。二七壮。小作艾炷于脐心。以盐填实。灸七壮立效。二寸丹田。 
三寸关元。皆可灸。 
治热病后发豌豆疮。灸两手腕砚子骨尖上三炷。男左女右。 
治伤寒热盛烦呕。穴大椎 
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 。穴悬厘 鸠尾 
治时气病起。诸复劳灸法。 
男初觉。便灸阴三七壮。若已尽。甚至百壮即愈。眼无妨。阴道疮复常。 
治伤寒热甚五十九刺。五十九刺者。为头上五行。以克越诸阳之热也。穴大杼 膺俞 
缺盆 
肾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 气冲三里 巨虚 上下廉(此八者。泻胃中热也) 云门 
巨骨 委中 脑空(此八者以泻四肢热也) 五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脏之热也)。凡此五十 
九穴者。背之左右。故病甚者。当刺之。凡刺之法。吸则纳针。得气则泻。勿令迟缓。起似 
发机。故针经曰。热者疾之。 
刺热病汗不出。夫伤寒热病汗不出者。荣卫不交。阴阳不和。故汗不出。当刺腹结。腹 
舍通其经络。和其阴阳。令汗得出。 
手阳明有商阳、合谷。手太阳有腕骨、阳谷。足少阳有侠溪。足阳明有厉兑。手厥阴有 
劳宫。 
凡此七穴。皆刺热病汗不出。随经辨脉。调其阴阳。合其荣卫。令得汗出。又十二经之 
荣。皆治身热。为主身热皆南方火。故经曰。荣主身热。皆可刺也。 
刺伤寒结胸痞气。 
伤寒下后结胸痞气者。皆足三阴之终。手三阴之始。胸中结痞。过在足少阴肾。手厥阴 
包络 
刺两经之井原。以泻胸中之气。心中结痞。过在足太阴脾。手少阴心。刺两经之井原。以 
泻心中之气。胃中结痞。过在足厥阴肝。手太阴肺。刺两经之井原。以泻胃中之气。或上腕 
中腕下腕。应痞结而泻之。 
治伤寒三阳头痛法。伤寒三阳头痛。何法刺之。答曰。手之三阳。足之三阳。皆会于头 
者。谓诸阳之会。其受邪伏留而不去。故曰。三阳头痛。视其色脉。知在何经而取之。 
如脉浮而头痛。过在手足太阳。刺 穴腕骨 京骨 
如脉浮而长。过在手足阳明。刺 穴合谷 冲阳 
如脉浮而弦。过在手足少阳。刺 穴阳池 丘墟 风府 风池 以上数穴。刺三阳之头 
痛法也。 
治伤寒三阴腹痛法。伤寒邪在三阴内。不得交通。故为腹痛。手足之经。皆会于腹。随 
经取之。 
如脉弦而腹痛。过在足厥阴肝。手太阴肺。刺 穴太冲 太渊 大陵 
如脉沉而腹痛。过在足少阴肾。手厥阴心胞。刺 穴太溪 大陵 
如脉细沉。而腹痛。过在足太阴脾。手少阴心。刺 穴太白 神门 三阴交 
以上数穴。刺三阴腹痛之法也。 
灸少阴原救脉法。 
治伤寒阴病脉欲绝。当灸太溪穴。太溪者。足少阴肾之原。少阴病属水。阴气太盛。阳 
气不 
得营。故泻阴补阳。阴毒伤寒。体沉四肢俱重。腹痛脉微迟。当灸气海。或关元。脉属少阴 
故同法泻阴补阳也。 
辨伤寒药附针灸法。 
伤寒经与表合。针与药自汗出。遂漏不止。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伤寒经与里合。 
灸太溪七壮。与通脉四逆汤。此太阳少阴表里之法。故表可针太阳也。里可灸少阴也。 
伤寒刺期门。 
太阳病头痛眩冒。心下痞者。刺肺俞肝俞。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不止。当刺期门穴。 
头痛 
冒眩。太阳经病。可发汗。心下痞满。邪传里也。不可发汗。刺肺俞夺其邪气。二穴皆在太 
阳经也。是高下之刺也。妄发其汗。内亡津液。传属阳明。故谵语不止。未太实者。当泻肝 
经。刺期门。恐传入于脾胃也。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从刺期门。腹满谵语。太阴阳明经 
也。脉浮而紧。肝脉也。故夫乘妻名曰从。当刺期门。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 
门。 
发热。啬啬恶寒者。肺病也。大渴者。上焦有热也。自汗者。表虚也。小便利者。里和也。 
妻来乘夫。名曰横。当刺期门。 
灸伤寒咳逆法。 
十便良方云。有患霍乱吐痢者。垂困。忽发咳逆。半日之间。遂至困。始有人云。有灸 
咳逆 
法。凡伤寒及患疾得咳逆。皆为恶候。投药皆不效者。灸之必愈。予遂令灸之。火至。咳逆 
已定。其法。乳下一指许正与乳相直骨间陷中。妇人即屈乳头度之。乳头齐处是穴。艾炷 
如小豆许。灸三壮。男灸左。女灸右。只一处。火到当即瘥。若不瘥。则多不救矣。 
治脉微细不见。一时无脉者。 
以圆利针。刺足少阴经复溜二穴。在内踝上二寸陷中。针至骨顺针往下刺之。候回阳脉 
生大。乃出针。 
治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穴中脘 
治热病身痹。洒淅振寒。季胁支满痛。穴刺陷谷。足先寒上至膝。乃出针。 
治伤寒气热身热喘。穴三间 
治伤寒过经不解。刺足厥阴经期门二穴。使经不传。凡治伤寒。辨其足三阴三阳经。审 
而刺之。仲景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此之谓也。 

卷十针灸门
伤寒头痛
属性:治伤寒寒热头痛。哕衄肩不举。穴温溜 
治热病头痛。身热引目外 而急。烦满汗不出。引颔齿而赤皮痛。穴悬颅 
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 。穴悬厘 
治振寒。小指不用。头痛。穴少泽 
治身热头痛。进退往来。穴神道 关元 
治头痛食不下。穴三焦俞 
治热病先头重项痛。烦闷。心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俯仰。又热病满闷不得卧。身重骨 
痛不相知。穴太白 
治伤寒身热头痛哕逆。肩不得举。穴温溜 
治痛头。穴鱼际 液门 中渚 通里 
治头痛。穴天池 
治头眩痛。穴支正 
治头痛颠颠然。穴通里 
治头痛汗不出。穴鱼际 
资生经云。治伤寒头痛药多矣。惟浓煎五苓散服。必效。不必针灸。予屡与人。皆效故 
也。 
治头痛。穴风池 

卷十针灸门
伤寒寒热
属性:治热病。先腰胫酸。喜渴。身热。项强。振寒。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眩痛。虚则 
生疣痂。穴少海 支正 
治伤寒温病。身热烦心。口干心澹善惊。手清。逆气呕唾。肘 善摇。头颜清。汗不过 
肩。穴曲泽 
治气热身热。寒热。口干。喘息口急痛。善惊。穴三间 
治寒热项适历。耳鸣无闻。引缺盆肩中热痛。麻木不举。穴肩贞 
治伤寒余热不尽。穴曲池 
治寒热好呕。穴商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