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椤伽大义今释(1965)-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如佛所说,大乘菩萨,应当善于语义而说法。什么叫作语义?怎样是语?怎样是义呢?”佛说:“所谓语:就是指声音单字言语的组合,依咽、喉、唇、舌、齿、龂、颊等而发声。这种言语的作用,是因为言语妄想习气的执著而发生,就总名它为语。所谓义:就是离妄想的作用,和言说的语意,而是另有所指者就总名为义。大慧啊!大乘菩萨们,得闻如来所指示的语义,独居静处,深思冥想,内证它的义理,而得智慧解脱。得到了内证自觉以后,便全心趣向涅槃之域。由此使习气逐渐转变了以后,在自觉的境界里,观菩萨初地以及上升入诸地的中间胜义相,是名菩萨善解义相。其次,大慧啊!真正善于语义的菩萨们,他看语和义,或义与语,虽是两个东西而所表示的却是一个义理。如果言语和义理是不同的,那就不能因为听到言语便能够辨别它的意义了。事实上,人们都以从言语而了解它的义理。犹如灯能照色,灯虽然不就是色相,可是色相却也因灯而被照见的啊!再其次,大慧啊!如来虽然说不生不灭、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等名言,如果人们只知攀缘执著言说名相和它的语意,而不亲自内证语义的究竟,那就等于堕在诽谤佛法的知见里,就不合于如来建立名言的本意,等于是另一种不同的妄想而已。这也就是凡夫妄想的境界,只是另外又生出种种佛的名言妄想罢了。譬如愚痴凡夫们,见到幻影而产生各种幻想,并自以为实有,这都不是圣贤的境界。”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彼言说妄想。建立于诸法。以彼建立故。死堕泥犁中。

(这是说:一般凡夫们,执著世俗的各种言语妄想,而以为是不易的法则,随他执著而轮转生死,接受天堂和地狱的苦乐等果报。)

阴中无有我。阴非即是我。不如彼妄想。亦复非无我。

(这是说:身心五阴之中,就根本没有真我。也就是说:五阴并不是我。可是也不像他们所想象的,根本就没有我的存在。)

一切悉有性。如凡愚妄想。若如彼所见。一切应见谛。

(这是说:一般的凡夫们,除了认为根本没有我的存在以外,有些人却妄想认为一切事物,都自有它的性能的,所以认为人我也有一个自性的存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一切事物和人们,也应该确实见到有一个真谛的自性了。)

一切法无性。净秽悉无有。不实如彼见。亦非无所有。

(这是说:—切事物,从本以来,就无所谓另有—个自性的存在,净和秽,生和灭等等,毕竟都是没有实在的自性存在。诸法如幻而不实,都如水月镜花似地显现,但也不是断见,认为它是根本无所有的。)

复次大慧,智识相,今当说。若善分别智识相者,汝及诸菩萨,则能通达智识之相,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彼智有三种,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智。云何世间智?谓一切外道凡夫,计著有无。云何出世间智?谓一切声闻缘觉,堕自共相,希望计著。云何出世间上上智?谓诸佛菩萨,观无所有法,见不生不灭,离有无品。如来地,人法无我,缘自得生。大慧,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复次,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采集业为识 不采集为智 观察一切法 通达无所有

逮得自在力 是则名为慧 缚境界为心 觉想生为智

无所有及胜 慧则从是生 心意及与识 远离思惟想

得无思想法 佛子非声闻 寂静胜进忍 如来清净智

生于善胜义 所行悉远离 我有三种智 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 悉摄受诸性 二乘不相应 智离诸所有

计著于自性 从诸声闻生 超度诸心量 如来智清净

识与智的差别

佛说:“我现在应当一说智与识的不同情形,你们了解智与识的不同现象后,就容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了。 大慧啊! 智有三种,所谓: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什么叫做世间智呢?就是一切外道和凡夫们, 执著世间一切事理的有或无的知识。什么叫作出世间智呢?就是一切声闻、缘觉们,堕在自己或随众所希求出离尘世的执著里。什么叫作出世间上上智能呢?那就是诸佛菩萨们,观世间和出世间,是幻现暂有的,见到万法从本以来,就不生不灭,离有离无而入于如来果地。人无我和法无我,都本来是自性如如,不假修证的。 大慧啊! 那生灭的就是识,不生不灭的就是智。其次,堕在有相可得,或无相可得的,以及堕在有无种种相和因中的便是识,超有元之相的便是智。再其次,增益习气的便是识, 不增益习气的便是智。 复次有三种智,那就是知生灭之智,知自相和共相之智,知不生不灭之智。复次,无挂碍相的便是智,种种境界有挂碍相的便是识。复次,根、尘、识三事和合而生的作用便是识,无事于心,自性无生的便是智,复次,有所得相的便是识,无所得相便是智。智是出于修行自觉内证之法,证入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所以譬喻如水个明月的境界。”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采集业为识。不采集为智。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

(这是说:凡是吸收采集业力习气的便是识。反之,不吸收采集业力习气的便是智。 依着无所得的智境界, 来观察一切万法,彻底通达它的一无所有便是解脱境界。)

逮得内在力。是则名为慧。缚境界为心。觉想生为智。

无所有及胜。慧则从是生。

(这是说:自觉内证智相,住于了无所得之境,渐渐得到自在无碍之力,就名为智慧之力。凡是为境界所缚的,便都是妄想心意识,而自觉内证妄想心的便是智。只要常住了无所有的殊胜境界,由此就可以发生慧力。)

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得无思想法。佛子非声闻。

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生于善胜义。所行悉远离。

(这是说:有相或无相,空和有,出世和入世等境界,无非都是心意识的思想分别作用。无分别,离一切相,都无所住,才是真正的佛法,这是和一般声闻沉空住寂的法门不同的。由此得到毕竟寂静的无生法忍,成就如来的清净智慧,生起善解的胜义,远离一切烦恼的执著。)

我有三种智。圣开发真实。于彼想思惟。悉摄受诸性。

(这是说:如来具有上述的三种智,由此而得到圣自在的真果,不仅能够普遍了解意识妄想的思惟现象,而且也完今了解世间和出世间的内外诸法之自性。)

二乘不相应。智离诸所有。计著于自性。从诸声闻生。

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

(这是说:声闻和缘觉二乘圣人们的智慧,是不能了解这个道理的。因为他们沉空住寂,离有入无,还是著相。避有著空,便执著空为自性,还都是声闻的教法,没有真实的证觉。如果超越二乘的心量,证如万法唯心所现才是如来的清净智慧。)

复次大慧,外道有九种转变论,外道转变见生。所谓形处转变,相转变,因转变,成转变,见转变,性转变,缘分明转变,所作分明转变,事转变。大慧,是名九种转变见,一切外道,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云何形处转变?谓形处异见。譬如金,变作诸器物,则有种种形处显现。非金性变。一切性变,亦复如是。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转变妄想。彼非如非异妄想故。如是一切性转变,当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转变妄想。彼亦无有转变。若有若无,自心现,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众生,自妄想修习生。大慧,无有法若生若灭,如见幻梦色生。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形处时转变 四大种诸根 中阴渐次生 妄想非明智

最胜于缘起 非如彼妄想 然世间缘起 如揵闼婆城

世间缘起的空见

佛说:“其次,外道的学者们,有九种转变的理论,他们根据这九种转变的道理,作为生命转变的空见。那就是所谓形处转变(形体转变)、相转变(现象转变)、因转变(起因转变)、成转变(情况转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