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这也是顾不得。”刘若愚做出一脸无奈:“就算是郡王家也比去东宫身边好些啊。”

“愿闻其详。”

“敢问公公,田存善是谁名下的?”刘若愚问道。

王平一愣,暗道:这老货果然不愧是摔打历练出来的,真真是一语中的。田存善是徐应元门下的,比刘若愚矮了一辈。若是刘若愚到了东宫身边,田存善肯乖乖服软么?中官也是官,是官就有官场,官场重资历,因为资历就是权柄。

权柄!

古往今来也不见有几个人肯将这东西乖乖送人的。

“刘公公不肯去,小奴岂不是办差不力?”王平苦笑道:“公公是不知道,如今这位东宫可是英明之主,但凡办事稍有些不顺心,便少不得一番呵斥。”

“哦?这倒是愿闻其详。”刘若愚玩这手欲擒故纵,本就是想从王平嘴里多掏点东西出来,顺便看看东宫里的布局。否则贸贸然冲进去,敌我不分,情势不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他是冲着咸鱼翻身去的,岂是为了白白送死?

“东宫甚肖陛下。”王平道。

刘若愚微微点头,等着王平再吐点干货出来。

王平又道:“赏罚有信,重赏重罚。田存善刚任东宫典玺的时候,田国舅私下里给了他不少贿赂。那时候田妃正得宠,膝下还有永王慈炤和悼灵王慈焕。”他说着,看了一眼呆立一旁,手里提着木桶的男人。

“是我侄儿,无妨。”刘若愚淡淡道。

王平自然而然道了以声“是”,旋即反应过来,刚才竟然被刘若愚淡淡一句话带进了彀中,好像成了他的徒子徒孙一般。他尴尬地干咳一声,继续道:“那是崇祯十二年的事,田存善欺负东宫年少无知,事也做得不机密,竟被东宫知道了。”

刘若愚盯着王平,让他继续说下去。

王平一个恍惚,眼前看到的像是身穿四爪蟒袍的提督太监,而非衣衫褴褛的落魄老头。他定了定神:“后来,东宫要泛舟湖上……”

刘若愚手指一跳,却仍旧不动声色,心中暗道:田存善恐怕没有下手,否则也不会有今日了。

“东宫要泛舟湖上。”王平重复了一遍,顿了顿又道:“而且不肯坐大船。”

“船上就一个田存善?”刘若愚心中却道:太子倒是聪明,若是小船,身边只有一个太监跟着,他若是有个意外,那田存善也没有逃生之望。

“是。”王平道:“另外有东宫侍卫、大汉将军、腾骧卫的人驾船围在四周,都是熟悉水性的。”

“规矩如此。”

“后来,太子玩的皮球落到水里了……”王平卖了个关子,“刘公公以为,是谁去捡的?”

“田存善?”刘若愚见他这么问,就知道答案了,却又眉头一皱,道:“但不应该啊?田存善不能离开太子半步,当命那些侍卫去捡。”

“是,理该如此。”王平道:“但太子早就下令周围的船散开,又对田存善说‘你若不下水去捡球,我便亲自去。’吓得田存善不得不除了衣冠鞋袜,跳进水里,当时可是十月啊!那水冰凉冰凉的,谁能吃得住?”

刘若愚摇了摇头。

王平继续道:“当时周围的侍卫散得远,湖上风大听不见话,见田存善下水,不明所以,纷纷移船靠近,却只见太子抡起木浆就朝田存善脑袋上打了过去。”

刘若愚眼角一跳。

“见太子要杀人,谁还敢靠近?”王平冷笑一声:“田存善倒是会水,一个猛子扎下去,避开了那一击。等他再露出头,却见太子抓着木浆,历数他卖主求财之罪。他这才知道,太子早就看出他跟田氏勾勾搭搭,对东宫不忠了。”

“十月天泡在水里,想来也熬不住多久吧。”刘若愚应和一声。

“正是,”王平道,“田存善很快就都招了,发誓对太子再不敢隐瞒。”

“太子这就放过他了?”

“正是,太子真仁主。”王平啧啧叹道。

刘若愚心中冷笑:仁主?仁主就不会用这么阴狠的法子了!那是太子知道换个人来一样会欺负他年幼,只要田妃一日不死,两个皇子一日在京,总有人会两面下注,烧烧冷灶,谁知道是否还会有世宗和今上之事?嘁,当年郑贵妃那么大势力,也没能搞掉太子拥立福王。现在竟然还有人动这种心思,这世上真是笨蛋比鸡蛋多!

“刘公公,这些可都是田存善跟徐应元哭诉的时候自己说的,绝不会有错。”王平道:“如今曹太监告假回乡,宫里有德望的老公公们又多不管事,若是您在太子身边,哪有田存善那种小人的位置。”

“唉,王平啊,”刘若愚沉声叫道,“老夫听了这话,真是心痛不已,恨不能当下就飞去太子身边,保国本,清小人!但是我在狱中十年余,如今连个帮手都没有。徐应元本来就是阉党!与我势不两立!田存善是他名下,恐怕不会给老夫站稳脚跟的机会啊。”

“看刘公公说的!”王平抬声道:“以刘公公当日与曹公公的烟火情,我们都盼着刘公公出来主持大局呢!”

——当年若不是我散尽家财,曹化淳哪肯保我一命?!

刘若愚虽然心中不屑,却露出感动神色,深情道:“当年若不是曹太监出手相救,若愚焉能得保性命?你既然报了他老人家的名号,我若是推搪不就,岂为人子哉?不过此事必须雷厉风行,不能有半点纠结,否则便只有被田存善各个击破。你先回去,看看哪些人是跟咱们一心的,哪些是骑墙两顾的。一旦老夫到了太子身边,恐怕登时就要用事。”

“嘿!有刘公公主持大局,万事定矣!小奴这就先回去了,公公也请准备准备!”王平心中大定,终于露出了个真挚的笑容。

刘若愚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速去速回。

望着王平飞也似一般跑远的身影,刘若愚转向自己的堂侄,嘴角朝上一咧,笑道:“省了五十两。”

那男人怔怔看着空无一人的坊门,心下一阵轻松,脑袋里只有一个声音:“还好还好,省了五十两。”

第26章 水滴铜龙昼漏长(4)

洪武十七年,太祖高皇帝在宫中立下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旋即又订立规矩,严禁内监读书识字。然而这项规定很快又被太祖高皇帝自己废掉了,因为总得有几个识字的太监收管文件,掌御宝图籍。

不过高皇帝只默许内官识字,绝不能通文意。

华夏文字的书白双轨传统,让识字而不通文意的太监并知道书文里讲的什么,只能对照字形图画挑出皇帝需要的典籍文本。

到了永乐年间,成祖需要更有力的私人秘书,命人教习内官,设置东厂,彻底破坏了太祖高皇帝的设计。等到宣德年间,宣宗设立内书堂,选翰林官四人专职教授文法,将培养内官定为规制。而且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储十余年或二三十年后大用”。

寻常乡宦之家都需要执掌内宅的管家长随和负责对外应酬的清客幕友,何况天子以天下为家,若只有外臣没有内官,同样也是阴阳不调。

朱慈烺十分清楚这一点。就和他当年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一样,对外的营销工作和对内的财务、人力资源,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而且从他的经验来说,要想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走由内而外的路线可以事半功倍。

可惜在这个等级森严的世界,即便是身为太子,也休想自己选择“内人”。——就如后世的小学生没有资格自己选家教或是补习班一样。

留下田存善并非朱慈烺的仁慈,而是他知道大内数万太监之中,烂苹果肯定比好苹果多得多。与其走马灯一样地换人,不如将就着废物利用,也省得给父皇母后找事,惹人心烦。

如今到了宫外,终于有了一定的人事权,必须为自己挑选一些靠得住的属下了。

田存善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在太子心中的地位。因为过去的污点,无论他如何迎奉上意,都再难获得太子殿下百分之百的信任。而且在办事能力上,太子对他显然不甚满意。所以去找刘若愚这个任务对田存善而言,实在令人纠结蛋疼。若是办成了,就是给自己掘墓;若是办不成,太子也不会给他好脸色。

只是他没想到,太子身边一共十来个有点身份的太监,竟然还隐伏着一股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的势力。因为这些人的联手施为,刘若愚都进了太子书房,他这位典玺官才知道人已经找到了。

田存善守在书房门口,心中惴惴不安,每每从帘幕中流淌出只言片语,都让他浮想联翩。

好像有一把长剑,一寸寸刺向他的心房。

朱慈烺听刘若愚细细讲了出狱之后的生活,从中判断刘若愚是否有夸张或者隐瞒。刘若愚在这点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