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4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督已经回信说尽快迁址……”

原来沈廷扬也觉得自己负责提督山东水师,服从大都督府的命令是理所当然之事。

尤世威也意识到有些不对,强调道:“殿下,既然此大学冠以‘皇明’国号,自然应当随驾京师。何况天津也有港口,一样可以入海操练。”

“之前的校舍投入别浪费了。”朱慈烺想了想也有道理,天津的海况比登莱威海都要好些,而且总校搬到北京之后,可以在山东、浙江、福建设立分校,正好让学员进行长距离的拉练。

尤世威没想到皇太子还要建立分校,不过他知道周遇吉在张家口斩获极大,银子肯定不成问题,先让手下参谋去做报告吧。本来他还想跟皇太子说说新军作训大纲修改事宜,秦良玉已经赶来接班了。

“似乎是老臣入见的时间了。”秦良玉见了尤世威,歉意一笑,又转向朱慈烺道:“殿下,新款军装已经出了样子,还请殿下过目。”

朱慈烺已经快走到了书房,道:“让他们进来。”

新款军装秉持“牢固、耐用、实惠、美观”的精神,做了春秋装、冬装、夏装三种款式相似,衣料随时的样子,并不分男女。

三个身高不逊于锦衣卫大汉将军的战士应命而来,步伐整齐地走进朱慈烺的书房,原地站定,目不斜视。

“这是士卒常服。”秦良玉介绍道。

普通战士的军装仍旧以大明原本样式为主体,布鞋、绑腿、鞓带,军衔在肩。因为原本用的就是窄袖,所以不可能更窄,不过衣摆却是收到了腰间,成了体力劳动者常穿的“短衣”。

“根据总参谋部给出的数据,裙甲非但限制战士步行,而且也没甚防护之效果,莫若裁去,以求实惠。”秦良玉上前解释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为了节省布料,崇祯帝曾特别下旨对袖子宽度做过限定,这套服装正是契合上意的体现。传统观念上,军中战士原本就与“劳力”相当,短衣并不算侮辱,之前胖袄为了保护大腿而长及膝盖,的确没有太大必要。

唯一的改进就是右腋下和圆领右侧的金属钮扣。

金属钮扣在明朝更多用于女子服饰,男子用的不多。然而钮扣的穿衣速度明显比系带更快,在没有发明拉链之前,钮扣或许会使用很长一段时间。

“为什么不用铜的?”朱慈烺道:“我军军装以红色为主色,配上铜纽扣更好看些。”

“殿下,铜是可以铸钱的。”秦良玉提醒道。

“军容整肃是可以增进士气的。”

“就怕有士卒取了钮扣去换钱……”

“那就是你训导官的工作没做好啊。”朱慈烺尽量让自己的口吻听起来和善一些,到底秦良玉已经这么大年纪了。

秦良玉领命道:“臣明白。”

“还有,”朱慈烺让那士卒抬起手臂:“看,这钮扣在腋下一只手不好弄。”

按照明人的审美观,钮扣被藏在了不起眼的地方。然而如此一来,穿衣服时右手就要抬起来,只能靠一只左手进行动作,影响速度。而且被裹起来的左衽仍旧需要系带,将钮扣带来的速度抵消殆尽。

“用铜钮,上面压上花纹,就大大方方露在外面也挺好看的。”朱慈烺在纸上随手画了个扁平钮扣的形状,又边画边道:“挪出来两拃,放在中间如何?看起来就对称了。这样右衽也不用包过去太多,还能更省点布料。”

一旁随行伺候的裁缝连忙掏出炭笔记录下来,准备回去整改。朱慈烺不知道其他人对此有什么看法,不过这里他最大,外观上的问题只要他发话,没人还敢有异议。

“脖子这里勒不勒?”朱慈烺扯了扯那人样子的领口,担心圆领憋气。寻常服装的圆领并不竖起来,但是现在为了扣住钮扣,就成了高圆领。如果是量身定制还好,但士兵只有从一到五五个等级的标码服装选择,很可能出现不领子不合适的情况。

后世的军常服只是平常穿,作战时有作战服或是迷彩服。然而现在明军的常服却是平时和作战共用一套,所以实用性要求也很高。

“回殿下,略有一些……”人样子有些惊惶,努力保持镇定。

“改成交领。”朱慈烺当即拍板:“常服用交领,公服还是用圆领。”

裁缝在一旁连忙记下,准备回去再改。

“在冷冻时节,或是苦寒之地,常服配发围巾。冬季常服再加一件大氅。”朱慈烺道:“只是大氅的袖口一定要收起来,也不要对襟,仍旧如常服一样做成交领,不过右衽可以包得多些,尽量多用棉。”

秦良玉微微点头,脑中想了想皇太子的描述,觉得也算是精神。

士兵只有常服,三套看过之后也就好了。

到了尉校级别,常服下摆放到了膝盖上方,有些类似短大衣,看上去明显比士兵多了一份威仪。常服之外还有公服。因为公服要出席礼仪场合,所以形式都有定制,也不可能用钮扣这样出奇的产物,无法提出改进意见。

到了将官级别,除了常服、公服,还有朝服。朝服又称具服,是朝廷大典时候穿的服饰。沿自周朝,随唐宋式样略有改动,非朱慈烺能够置喙。唯一需要定下的无非规制,也就是军衔与官品的对接。

“元帅为军衔最高者,对应公爵”朱慈烺道:“上将军对应侯爵,中将军对应伯爵,少将军对应正一品。”

秦良玉不经意间“咦”了一声,暗道:如此一来,我岂非就要穿着侯爵朝服了?

原历史时空中,秦良玉受封忠贞侯,对应起来倒也贴切。而国初封国公者,也都是方面统帅,也是契合。

从将官到士兵一共四等服饰,除了各有不同之外,所用材料也是不一而同,处处体现出等级的区别。

朱慈烺很看好毛料,而且从秦汉时就有比较成熟的毛纺业,名为织皮,主要用羊毛,同时也兼有兔毛、骆驼毛、牦牛毛等。只是碍于原材料的质量,如今的毛纺品做内衬、毡毯还可以凑合,要做呢子成衣则十分勉强。此时西班牙的美利奴细毛羊已经培育成功,但那是不出国门的国宝,在大明暂时还搞不到。

看完了军服方案,朱慈烺还记得兵役征兵的问题。

秦良玉对此道:“如今在山东还是以劝募宣传为主,部下传来的消息都说百姓对于‘兵役’十分警惕,许多地方甚至有人诈死销户,各府县也希望军中能够辟谣,以安顿民心。”

朱慈烺脸上不由一沉,问道:“总训导部有何对策?”

“如今除了大肆宣扬从军的好处之外,我部也暂且想不出法子。”秦良玉顿了顿,道:“殿下,如今还有许多地方并未编户齐民,能否以神京光复为界。之前光复的地区,登录户口则免徭役,之后再登录户籍的,便要服兵役。”

朱慈烺微微摇头:这个时代的官民都误会户口登记就是为了抓徭役收人头税,却不知道人口数据对地方管理、资源分配、国家政策的重大影响。如果只为了征兵就放慢人口统计的速度,实在是买椟还珠,不知轻重。

第498章 春来雨露宽如海(9)

“皇兄,最近总参常有疑惑,为何宁可放着大量的壮丁不征用,也要推行编订户籍呢?既然不让他们服徭役,那么订了户籍又有何用?”永王朱慈炤嘴边已经长出了一圈黑黑软软的绒毛,个头明显高了许多,隐约还能看到喉结。

他也如同朱慈烺当年一样,放慢语速和声调,压抑地度过自己的青春变声期。

朱慈烺径自走到殿门外,看着蒙蒙亮的天色,手扶汉白玉雕栏,道:“你能明白什么叫国家么?”

“吾土、吾民,吾父、吾子,是为国家。”永王流利地吐出《虎贲报》几乎每期必印在报眼的一句话。对于广大的将校官兵而言,要理解国家不用太复杂,只需要记住这“四维”就足够了。

我所居之广袤土地,共生之亿万百姓,这就是国;

我父亲所遗留给我,我日后遗留给子孙,这就是家。

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被这一横一竖,一大一小的四个维度都囊括期间。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那朝廷呢?朝廷是干嘛的?”

“圣天子代天牧守四方,朝廷百官是天子的臣下,辅助天子。”永王在回答时不由腰杆挺直,双腿紧绷。

“这就是为何要订立户籍了。”朱慈烺道:“抵御外辱,只是朝廷的一个责任。朝廷还要教化百姓,哪里应该多派教谕,哪里应该抽调儒学,这是否跟某地少儿多寡有关?朝廷还要抚养百姓,那么江南重商,是否要从湖广调粮?今年丰收,是否会发生谷贱伤农之事?若是发生灾荒,该调派多少粮食?附近州县有多少民力可以聘用?这些是否都要先知道人口多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