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面无余色,突然荡开一句,道:“我见过令尊大人,老天师一心修行,身子很是硬朗。”

“全托圣上洪福,蒙殿下厚恩。”张应京不知道太子殿下的用意,回了句套话。

“所以说你错了。”朱慈烺眉毛一抬。

“啊?”张应京一愣。

“这些话是官员说的,不是道士说的。”朱慈烺挺直腰杆:“更不是天师该说的!国朝为什么定下名分,非全真则正一,仅你们两派为道门正宗?为的是导人正信!不为邪教所蛊惑!你身为天师,只知道用银子济人,可曾想过,如何让人皈依正信!?”

张应京连忙垂下头去,额头上汗渍津津。

道教在蒙元之后大受打击,在有明一朝始终都没怎么缓过来。万幸世宗重仙道,对道门多有扶持,反倒将道门促分成了宫廷道教与民俗道教。前者成了官员,后者近乎巫师。真正的清静神仙之道已经很少有人信了。

“我听说张天师施符药,首重忏悔,当令病者百姓对天地水三官诚心忏悔,然后方能借符药之力痊愈,可有之?”朱慈烺问道。

“殿下博学,确实如此。”张应京道。

“这就是教化!”朱慈烺掷地有声训道:“你身为正一教主,有圣皇为你撑腰,有祖宗为你荫蔽,自己却目光狭小,器局黯弱,不知行教化之功,我皇明养你还有何用!”

“臣知罪!”张应京连忙跪倒在地。

朱慈烺没有让他起来。

佛道儒三家是国家的意识形态工具,但所起的作用却小得与他们的地位不匹配。尤其是七个月后,这三家代表所展现出的节操让人无奈,可谓闯来降闯,清来降清。

“你回去之后,从族中选几个年轻俊杰来我东宫听用。”朱慈烺沉默片刻,方才又道:“你张家也是千年世家,道德传人,我不忍心看你们就此崩塌。”

“殿下厚爱,累臣深知之。”张应京挤出两滴眼泪:“累臣这就回去选派族中子弟,随殿下修学。”

“起来吧。”朱慈烺总算缓和了语气,又道:“你要去跟信徒说清楚:这天下,始终只有炎黄后裔能做得。哪怕汉家一时不受天顾,外族胆敢僭越汉鼎,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蒙元便是例子,非但百载失国,子裔更是为人奴役,百世不得翻身。”

“是是,累臣明白。”张应京连声应道。

他倒是没想到太子所指的是满洲人。

如今最有希望夺得九鼎的是西北的李自成。他自称是西夏党项族李继迁后裔,自认为鲜卑拓跋氏,并不认为自己是汉人。

——太子多半指的是这位拓跋贼吧。

张应京心中暗道。

不过太子到底说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派谁去太子身边听用。如今大明在风雨飘摇之中,到底能不能中兴再起实在让人看不透。若是将来中兴了,太子身边的人肯定是有从龙之功的。若是大明亡了……

天师府可从来不认同身与国殉之类说法。

连衍圣公孔家都可以在改朝换代之后安心吃着新朝的冷猪头,凭什么让道士一介出家人去当前朝忠臣?

张应京心头挂着事,一路上回到寓所,竟然不知道自己怎么回来的。

“父亲大人,儿子愿往东宫!”

张应京猛地一抬头,见自己的次子洪任站在面前,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第67章 不炼金丹不坐禅(2)

张洪任现在不过二十余岁,从小表现出的天资让他深受天师府诸位亲长的认可。这次张天师入京带上他,也是为了让他在诸位达官贵人面前混个脸熟,日后好继承符剑,顺利接过天师法印。

作为一个千年家族,天师府有足够的底蕴为张洪任提供最好的玄学教育。无论是卜筮星象,或是堪舆阵图,乃至医术拳法,张洪任都有所涉猎。因为拥有足够的资源,他比其他人能够少走许多弯路,故而自觉手段了得。

为了面对太子殿下可能提出的问题,张洪任在觐见之前,更是在道义经典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只希望能够一朝选在侯王侧,成为大国师一流的人物。

“知道人心么?”

张洪任乍听到太子问出这么个问题,瞬间脑袋胀大,心中转过了千百个圈,暗道:莫非太子殿下上来就要玩“七处征心”的游戏?那是和尚们玩的呀!

“人有生老病死,因而产生的各种占有欲、虚荣心,这些东西你懂么?”朱慈烺说得更清楚了些。

张洪任闻言,顿时轻松下来。关于心与欲的关系,以及处置的方法,虽然全真道士更加权威一些,但并非说正一就没有相关的内容。张洪任当即大段大段地背出了先贤祖师的论述,流利通畅。

“你的声音还不错。”朱慈烺点了点头。

——只是声音不错么?

张洪任一愣。

“不过这些废话对我来说没有一点意义。”朱慈烺以平缓的口吻道:“我不要听你说,而是要看你做。”

“殿下要小道如何做?”张洪任充满了希冀问道。

“去布道。”朱慈烺简单明了:“让百姓相信你说的话,就这么简单。”

张洪任再次愣住了。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从来都是据点式传教。即便登门拜访信主,也是冲着香油钱去的。若是一言以蔽之,道佛门中不乏精修善行之辈,但并没有多少救世济民之心。

“而且你们的教义得改一改,不要用地狱之类的东西吓唬人。”朱慈烺道:“我记得道教有承负一说,这点可以拿出来好好讲讲。”

从嘉靖帝之后,皇明的皇帝大多偏向于道教。崇祯也曾亲自前往法坛,拜谒祖天师。虽然后宫也有许多太妃们信佛教,但皇室正统仍旧是偏向道教的。故而朱慈烺年幼时便在大内看过许多道家文藏,对于道教理论也算略有了解。

当然,朱慈烺这般实用主义者是不可能倾心清静之道的,他只是在茫茫道藏之中寻找能够利用的意识形态武器罢了。

东汉时成书的《太平经》云:“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简单来说,便是上天对于个人以及其家族所积累的善恶进行核算奖惩。

“佛教的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之说,对民心多有腐蚀,故而天下崇佛之国多有灭亡。”朱慈烺道:“而天道承负之说,倒是能劝人向善,即便自己要吃些苦,儿孙却能享上福,这立意上便高了许多。”

《太平经》是天师道的重要经典,张洪任当然只比朱慈烺更为熟稔,所听闻的见解更为深刻。从道士们的本心来说,并不相信和尚们的轮回之说,但愚夫愚妇就信那个,你若是不说轮回,人家就觉得你是骗子。其中无奈又向谁说?

“殿下,愚人总觉得今生无望,故而寄托来世。此惰心如此,如何救之?”张洪任不由问道,浑然忘了太子殿下的职业是皇帝预备役,不是道士。

好在朱慈烺在人力资源领域颇有造诣,当即以激励员工的思维答道:“谁说今生无望?是人就有三灾四厄吧?只要他们去你宫观告解忏悔,必然有当世之福报!譬如病了,你给他们送药。家里遭灾,你给他们送银子。周转不济,你去帮衬他们,这不就是当世福报么!”

“殿下……”张洪任一时语塞,心中暗道:这一项项都是银子啊!只听说出家人吃十方,哪有反来供养在家居士的?

“我知道你们把道场视作家业,但到底是千秋万代的正一品天师重要,还是那些银钱重要,自己思量清楚。”朱慈烺脸上渐渐寒了下来:“信众广布是你张家对朝廷的意义所在,若是你们舍本求末,丢了信众,朝廷养你们有何用处?今天这番话,我自然也会说给和尚听,日后谁得民心,我就皈依谁的教门,朝廷就扶持谁家,这些你可都要想清楚了。”

张洪任到底阅历浅薄,被朱慈烺一拉一推,心境跌宕,彻底拜服在太子足下。道教一旦式微,最直接的受害人就是天师府,他当然不能看着太子去信佛教。张洪任连忙道:“小道明白,这就回去与家父分说清楚,尽复祖天师之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我知道你张家的顾虑,你也可以转告张天师,就说我说了:只要向信众传以忠孝之道,不负我朱氏御极三百载皇恩,大可以重设方治,委任道官,只要严守朝廷法度即可。”

设立方治,委任祭酒,乃至于编户齐民,这都是张道陵做过的事,一度因此而控制了巴蜀之地。自从黄巾之乱以后,以神鬼蛊惑百姓,施以方治统治,便成了反贼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