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合集)作者:刘心武-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薛姨妈就忽然想起一个事。薛姨妈她们家是干吗的呢?是给宫廷当采买的,当采办的。所以宫里面用什么东西,会先过他们家的手,皇帝或者那些妃嫔用的东西,第一道,可能就是先从她们家过;她在往宫里送的同时,会自己留下一部分,自己享用或者转赠他人。薛姨妈就让丫头香菱取出了一匣子十二支宫制的纱堆的插花。然后薛姨妈就交代了,说这十二支花,周姐姐你给我送一下。她说,这十二支宫花你给每位小姐两支,给林黛玉两支,这就八支了,剩下四支,你就给凤丫头吧。
  在送宫花这一回,有一种古本里面有回前诗,这回前诗一共四句,非常有意思,是这么说的,“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你琢磨琢磨,这不是脂砚斋批语,这是回前诗,是正文的一部分。由于《红楼梦》是一部没有能够最后定稿的小说,所以它的回前诗是不完全的,有的回已经写好了,有的回还缺。但是这一回有这个回前诗,它的大意是说,这十二支宫花是宫里面的最新式样,不知道谁是真正爱惜这个宫花的人。最后会有一个人和这宫花形成一种相逢的关系,邂逅的关系,这个人姓氏名谁呢?这个人是家住江南本姓秦。说得非常清楚。关于“家住江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讨论,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姓秦的如何跟宫花喜相逢。
  那我们就还来看第七回的有关描写:送宫花。当时还没有大观园,贾母把姑娘们,包括李纨都集中在她大院子后头的房子里面住;周瑞家的就拿着宫花去了,先见到了迎春和探春,姐俩儿正在下棋,见到宫花以后很客气,接收了,道谢,道完谢以后就继续下棋。你说,她们算是惜花人吗?也有的读者在底下跟我争论过,她们也算惜花人,她们没拒绝接受这个花啊,她们怎么不惜花啊?那么好,就算她们也是惜花人,那她们和这个宫花是相逢的关系吗?不是相逢的关系,这是很明显的。
  然后周瑞家的拿着剩下的花,又见到了惜春。惜春在干什么呢?惜春正和到府里面来的尼姑智能在那儿玩儿呢。智能的师傅其实是为了到贾府来支领月银,贾府按月给她们尼姑庵月例银子。师傅去办事,她没事,她跟惜春特别合得来,俩人一块儿玩儿。惜春见了这花儿,惜春是个什么态度呢?应该说是一个很不严肃的态度。这是你长辈送给你的花,而且这本来是往宫里面送的花,来送给你了,是不是?但是惜春很不严肃。惜春说,哎呀,我将来要跟智能一样,也剃了头当尼姑,我还怎么戴这个花啊?她是这么一个表现。所以惜春,应该说她是不爱惜这个花,她比迎春和探春表现得,应该说要恶劣一点,她很不严肃。
  然后周瑞家的就去找林黛玉,要送花给林黛玉。但是在这之前,她先去了王熙凤那儿,是不是啊?这一回的回目,我记得叫做“送宫花贾琏戏熙凤”。贾琏跟王熙凤的夫妻生活写得很有趣,当然它写得很含蓄,脂砚斋说那写法是“柳藏鹦鹉语方知”,他们白昼宣淫,大白天地行房事。所以周瑞家的去了以后,发现院子里鸦雀无声,她蹑手蹑脚走到旁边房子里,看见大姐儿在睡午觉,周瑞家的就说先等一等,接着她听见了贾琏的笑声,然后就看到平儿出来,让丰儿舀大盆的水进去,这是为行房事服务的一些项目。那么就在这个情况下,她趁便就把宫花送给了王熙凤。王熙凤对宫花,你要说完全不爱惜,好像也确实过分,但是她也不是非常稀罕。本来薛姨妈是让她留下四支,她只留下两支,她让平儿对周瑞家的说,把这两支给东府的蓉大奶奶送去。她是这样一个态度。后来周瑞家的就拿着剩下的两支花去了林黛玉那儿。林黛玉小性子,就问,这个花是单给我的,还是别人也有啊?周瑞家的说,都有。林黛玉一看就剩两支了,说:“敢情别人不挑剩下,也不给我啊!”周瑞家的一听就不敢做声了,因为林黛玉身份不得了,她是贾母最钟爱的外孙女儿,贾母把她留在身边居住;她跟那几个小姐不住在一块儿,她和贾宝玉跟贾母共同住在贾母院落里一个大的空间里面。这样算来算去的话,这个宫花谁是惜花人?显然前面讲到的这些女性即使勉强算惜花的话,也都不是非常爱惜,而且特别是“相逢若问名何氏”,这有姓林的,有姓贾的,有姓王的,但作者在回前诗里面交代得很明白,惜花的人不是别的姓,是姓秦的。姓秦的是谁?这两支宫花最后是送到了秦可卿手里,就是秦可卿。她和宫花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是一种相逢的关系,说明这个人原来她的家族经常使用这种东西,现在她和宫中的这宫花喜相逢了,是这么一种关系。所以这样的情节也是在暗示,秦可卿她的真实出身高于贾府,她的血缘是来自宫中,她和宫花形成了一种相逢的关系。我想,回前诗的最后一句,应该是我们没有办法去做别的解释的。
  但是秦可卿她自己忽然得了病,而且她自己说了,“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到了第十三回,她就一命呜呼了,就死掉了。那么在临死以前,秦可卿有一个大的行为,就是她死前去给王熙凤托梦,这是小说里面一个极重要的情节,也是引起脂砚斋高度重视,导致脂砚斋建议曹雪芹删去已经写好的第十三回当中的“四、五”文字的关键。
  而且我认为,这也是导致曹雪芹在删去了第十三回的“四、五”文字以后,又到第八回末尾打了一个补丁的起因。那么秦可卿向王熙凤托梦这段情节,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她这个托梦也是非同小可,托梦的内容很丰富。首先是理论指导,完全是居高临下,她哪里是什么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哪是宦囊羞涩,没见过大世面的小官吏家里养大的一个女儿啊?她说了:“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她就这样进行理论指导,她告诉王熙凤,我死了以后,你们贾府应该怎么办。你说,她多厉害!
  然后她就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案。她都给你想好了,她托付给王熙凤,她辈分比王熙凤低,但是口气极大。她提供的方案的大意就是说,你们现在还没有垮掉,赶紧在祖坟旁边多置一些地亩,族中人轮流来管理地租。地租用来干吗呢?一是把宗族的祠堂设在那儿,这样就可以世代香火不绝。另外,可以把家塾设在那儿,这样以后不管怎么样,家里的这些子弟还可以通过读书、科举去谋求一个发展。她提出了这样一个具体的实践方案。这如果不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出身于一个非常高贵的家族的女性,她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的。她如果是一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她如果只是从小在秦业家里面长大,她哪儿来的社会政治经验?她不可能有。这就说明秦可卿她的出身是高于贾府的。
  她不但提供理论,提供实践方案,而且,她还能够预言祸福哩!你说,她厉害不厉害?这真是很符合警幻仙姑的妹妹这个身份。她知道贾家在她死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首先她预言一件好事,她说:“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指的是什么呀?在第十六回,我们就知道了,就是贾元春晋封为皇妃。后来就有了“皇妃省亲”的故事。她预言,贾元春的地位会有所提升。
  但是她也很坦率地向王熙凤预言了贾家的祸。她最后念了两句话,她说,你要记清楚。这两句话惊心动魄!哪两句话呢?叫做“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它大意就是说,在三个春天过去之后,所有的府里面的这些美好的事物,特别是这些女性就都会悲惨地陨落,贾府的人们就会“家亡人散各奔腾”,各人自己找出路去。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预言。如果秦可卿的出身非常地寒微,她不可能说出这些话来,所以只能解释为,她是一个出身高于贾府的人,只能做这样的解释。
  在秦可卿死后的丧事里面,有一些细节更能够印证我这样的一个判断。比如说,她所用的棺木,用的什么棺木呢?用的是薛蟠家里面存下来的木料,这个木料当时还没有做成棺木,乃是潢海铁网山上出产的一种樯木。这个木料原来是谁订的货呀?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订的货。义忠亲王这个符码倒还罢了,当然级别很高。但是他又是老千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