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合集)作者:刘心武-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自贾元春往下的排序了。也就是说,曹雪芹他把最重要的女性,每两个人一组,各写了一支曲,一个是《终身误》,一个就是《枉凝眉》。“枉凝眉”就是白白地皱眉头,是吧,面对一个无可奈何的命运结局,深深地皱起眉头悲叹,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我只是向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有人说,“凝眉”就是皱眉,林黛玉眉尖若蹙,贾宝玉送她一个妙字“颦颦”,那以后人们常称她“颦儿”,因此,从这个曲名上看,这支曲就该是说黛玉。我的思路是,不能光看曲的名字,还要仔细分析曲的内容,才能做出最终判断。比如《世难容》,林黛玉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也是“世难容”吗?但《世难容》曲的内容跟她的情况不对榫,因此当然就不能说是一支关于她的曲。有人说,把《终身误》理解成说薛宝钗,把《枉凝眉》理解成说林黛玉,那么,十二支曲不就成了每钗一曲,很匀称了吗?但是,《终身误》分明是既说了钗又说了黛,是合一的格局,曹雪芹对于黛、钗总是不去分一二的,如果《终身误》是说钗,《枉凝眉》是说黛,那么,不仅打破了全书黛、钗合一的总体设计,还排出了次序,成为钗一、黛二,再看《终身误》的内容,全是怨钗怀黛的内容,如果真要将黛、钗分列两曲,也应该是《枉凝眉》排前头呀,因此,认为《终》、《枉》二曲先说钗后说黛的观点,我很尊重,但不认同。又有人说,如果这支曲说的是史湘云和妙玉,那么,后面又专门为湘、妙二人各写了一曲,曹雪芹至于对湘、妙那么偏爱吗?当然,把黛、钗定位于其他各钗绝对不能超越的思路,已经成为许多读者和研究者的思维定势,我很理解,但是,应该允许在文本细读的情况下,提出新解新说,以活跃思路,打破红学多年的沉闷局面。我认为,不能光从“凝眉”两个字,就断定这支曲非黛玉莫属,容不得讨论,因为贾宝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也是第三回里的明文。那么,他想起湘、妙,伤怀地“凝眉”而又觉无可奈何,也是说得通的;而且,尽管曹雪芹在前八十回里,特别是前四十回重点描写了宝、黛的爱情,但从全书来说,有很多证据可以说明,在八十回后,他对湘、妙厚爱有加——我下面会讲到我这方面的探佚收获——那么,他为湘、妙再各写一支曲,也是有可能的。
  我将在下一讲里面继续来探讨妙玉,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世,也包括其他方面,比如说她和贾宝玉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互相爱恋吗等等内容。咱们下一讲见。


  第二十一讲 妙玉身世之谜


  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妙玉身份最特殊,虽然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却也能跻身其中,排名又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上,这令很多人不解。而更让人吃惊的是,通过我上几讲的探究,妙玉还是贾宝玉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之一。那么妙玉的身世究竟如何?她在贾宝玉的人生途程里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曹雪芹设置这样一个人物,意图何在?这是我要跟大家接着来深入讨论的。
  首先探究一下妙玉的身世。
  关于妙玉她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世,书里面主要是通过两个人从旁介绍的。通过旁人介绍、评价人物,给读者留下印象,是曹雪芹常用的一个写作手法,对妙玉这个人物也是这样。
  第一次是在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里面,大家知道,古本的《红楼梦》十七、十八这两回没有完全分开,一直保留着一个待分开的状态,所以我说第十七、十八回,说的是古本的状态。在第十七、十八回里头,妙玉第一次暗出。这个时候大观园已经造好了,元春要来省亲,府里面为了迎接她来,就要做各种准备,包括一些宗教仪式的准备。当时府里面已经去买了来一些年轻的女孩作为尼姑、道姑,进行培训,准备在省亲时使用。在准备工作即将完全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个仆人来向王夫人汇报,说除了这些小尼姑、小道姑之外,还有一个人您是不是考虑,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子,本是苏州人士——苏州当然也属于金陵的范围,金陵是一个大概念——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云云。其中有一大段话说她为什么出家,大意就是说她小时候多病多灾,往往有钱人家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花钱请一些人做替身,替她去出家,结果这也不中用,她简直病得不行了,最后干脆让她自己出了家,她的病才好了,从此就带发修行了。而且,故事发展到元妃要省亲的时候,她就已经十八岁了。她真实的姓氏究竟是什么呢?她有没有一个真实的名字呢?没有交代,起码在前八十回里面,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任何这方面的蛛丝马迹。书里只说她有一个法名——出家以后就要取一个佛教范畴之内大家互相称呼的名字,这叫法名——她的法名是妙玉。此外交代得很清楚,妙玉的父母已经双双亡故了,现在妙玉怎么生活呢?身边只有两个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就是说孤苦伶仃的。但是妙玉她也有很大的优势,这个仆人汇报说她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又极好,不是一般地好。那么现在为什么跑到都城来了?书里面反复说长安、都城,其实都是影射北京,影射清朝当时的首都北京。妙玉为什么到长安都城来?因为都城里面有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这是佛教界最珍视的一些文物。过去印度有一种树叫做贝多树,它的树叶很长,很厚,就叫贝叶,在上面可以直接书写经文,不用去造纸,有了这树的树叶,就可以直接拿它当纸用。在故事发展到这儿的时候,那仆人继续汇报说,妙玉前一年随她师傅到了北京,在西门外牟尼院住。妙玉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作者就是这样通过贾府的仆人,以向王夫人汇报的形式来介绍她的。
  那么这个仆人向王夫人说完这些以后,本来就想提建议,但是书里边的行文就很有趣。大家知道王夫人是一个什么性格,王夫人这个人心里面往往是很有看法的,但是这个人凡事一慢二看三通过,性格是比较沉稳的。甚至她驱逐金钏那一次,她也把贾宝玉和金钏他们两个调笑的话听完,等到她觉得金钏罪证确凿之后,她才突然起身,打了金钏耳光,发起怒来。要是别样性格的人,听第一句可能就要蹦起来,王夫人不是这样。包括对晴雯的处置,她也隐忍了很久,后来她坦白地说,她老早就看着她不顺眼,看到一个模样像林妹妹的那么一个大丫头在那儿骂小丫头,老早就觉得不对头,但是她都能隐忍,所以说她是一个很沉稳的人。但是书里面在这个地方请你注意曹雪芹的行文,他说王夫人不等说完,没等仆人说完,没把汇报听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很痛快,人家还没有说完话呢,她就做决定了。这意味着什么?一会儿到后面我会回过头再解释这一点。但是这个仆人把话也说在前头,说这个妙玉可不太好请,她说了,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这句话一方面反映了妙玉的性格,我们都知道,她是一个孤高自赏、万人不在她眼里的怪人;另一方面则说明,妙玉的家庭背景应该不是侯门公府一类的,她家应该是书香门第,靠科举一步一步考上去,才成为一个仕宦之家的——应该是那样的家庭,否则她不会那样说,因为如果她自己也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女子,她说这个话就等于把自己家也骂了。但是王夫人这个时候,就让人觉得很奇怪,王夫人听到仆人这么说,丝毫不犹豫,主动说,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呢。王夫人主张下帖子请她,一下帖子,这就是一个白纸黑字的东西,是不是啊?后来果然这个仆人就照办了,书里面就交代,命书启相公写了帖子,去请妙玉,第二天就派人备车轿把妙玉接进大观园,住进栊翠庵。《红楼梦》里的道具都不是随便出现的,这个帖子我估计八十回后,会有有关情节涉及到它。既然前面交代是写帖子请的,抄检大观园,先是内部自己抄自己胡闹,后来外面抄进来,皇帝治罪,造成毁灭性打击,这个帖子早晚是要被抄出来的,抄出来后会是什么后果?八十回后估计会有相关情节。这是曹雪芹的艺术手法,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又一例证,很有意思。
  这是一个仆人在向王夫人汇报妙玉的情况,是妙玉第一次侧面出场。
  那么第二次呢?是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