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辖之前的重庆对成都是心照不宣的不忿,脱离四川之后,是全民皆兵的暗战,旧账难清,新怨难了。直辖,对重庆人而言,是自立门户的独立宣言,是掌控资源的开门匙,是把握命运的尚方宝剑,是取得先机的资本。争回资源的山城人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以俯视的姿态对话成都,原本语调铿锵的重庆话更加义不容情地斩钉截铁。 
          
        重庆——一个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总是被误解为农耕文化中心的四川的一部分,自然会引起它的不快。所以,不难理解重庆去四川化的心理背景,那就是工业化城市对农耕文化的脱离;所以,也不难理解重庆对自己被误读而产生的焦虑和愤怒:我不是农村,我是城市!我不是四川,我是重庆! 
          
        随着三峡工程实现125米蓄水之后,一个被经济学者不时提及的“西三角”一词,浮出水面。一场争夺西部枢纽的“战争”,又开始在重庆与成都之间打响,并形成了“西三角”的龙头之争。 
          
        成渝口水战何时会消停呢?     
        一个玩手上功夫,一个鼓嘴角风云     
        从什么时候开始,成渝口水战变得风生水起呢?     
        成渝自古以来就是相距很近的兄弟城市,但他们却有着炯然不同的个性。一个柔弱,一个火暴;一个崇文,一个尚武;一个喜欢休闲,一个喜欢实干……     
        而近代,两者又增添了一层竞争关系,一个曾为抗战首都,建国初期的西南首府,一个却依靠四川,坐稳川内老大;一个要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一个要建成西部经济高地……因此,重庆与成都两市的民间口水战更因各自的一群铁杆的城市FANS的漫骂而升级。重庆人的直率、豪放、快人快语与成都人的绵柔、沉郁、慢条斯理不相容,两地的城市面貌、城市知名度、城市名片、美女多少又是拿来一比高下的永久性话题。 
          
        的确,关于成渝有着太多的话题。而成渝两地人民之间又有着一种很复杂的情感。近如贵阳、昆明、西安等成渝周边城市,远如武汉、长沙、南宁等,成渝都不去攻击,视野内唯有对方。罗大佑空降成都,举行个人演唱会。重庆媒体的报道写下如下引言:“作为重庆人,你可以不喜欢成都。但作为罗大佑的歌迷,你可以去成都观赏这场演唱会。”一场演唱会都能被拐弯抹角地牵到成渝纠葛上来,可见口水战波及的层面之广。被刺激得神经过敏的重庆人甚至举出了活生生的例子:在重庆的公交车上说成都话,会引起全车人的哄笑。曾经有重庆人这样形容一个成都人:他身上只有十块钱,他会进入一个大众茶馆要上三块钱一杯的盖碗茶,接着两块钱捣个耳朵小舒服一下,然后说不定还会脱下皮鞋用一元钱擦得锃亮,这个时候他并不知道包里还有多少,一口气可能买下无数份报纸就这样消耗掉一整天,真不知道晚上吃什么。整个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 
                    
        当然,在重庆人讲成都人的故事中,“清蒸熊猫”最经典,一个成都人招待远方知己,他把客人带到酒楼,高喊:“老板,来一盘清蒸熊猫!”“这么珍贵的东西谁敢卖呀?”“哦,清蒸熊猫都没有,那就来一碗麻辣素面吧,老板要把味道弄好一点呀,不然对不起朋友。”重庆人把这叫“成都假打”,面子上叫“清蒸熊猫”,实际只吃素面一碗,很虚伪。当然成都人洗涮重庆人的段子也不少,成都人看不惯重庆人的野蛮。重庆人吵架,说不上三句话,就会提刀提砖头砸人,而成都人最多练练嘴皮子。 
          
        尽管成都人数落起重庆能说上半天,诸如工业污染严重、文化底蕴不深、生活不够悠闲、交通不够方便、投资环境不好等。而在重庆人眼里,重庆诸如此类的“缺点”应该归咎于在计划经济时期,重庆这个重工业城市给成都当了多年的“奴隶”,税收负担偏重。重庆人最喜欢听民间艺人李伯清的“散打评书”——都是嘲讽成都人的段子,听起来过瘾。他们看不起成都人的“本能生活”。在重庆人眼里,成都是一座比较注重“本能生活”的城市,爱吃爱玩是出了名的。同时成都人特别善于包装自己,善于吹,不过通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成都人特别善于拉关系,善于利用手中的任何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的确,这两座城市的血性及脾气有着天壤之别。重庆的气候闷热难耐,常年看不见天空模样,成都却是清爽宜人天高云淡。从地势角度而言,重庆是山路重重,尽管曲径通幽却难以行走,而成都则是一马平川。从性格角度而言,重庆人风风火火,脾气暴躁,吃软不吃硬,而成都人则是绵里藏针,“重庆崽儿砣子硬,成都娃儿嘴巴狡”,一个玩手上功夫,一个鼓嘴角风云,性格差异一目了然。唯一的共同点是,成都人、重庆人都喜欢涮火锅,但在饮茶上又有反差,重庆人喝又苦又涩的沱茶,成都人饮芬芳怡人的花茶。 
          
        重庆人和成都人性格迥异的背后是城市文化的悬殊。巴蜀自古相连又相依,但巴文化和蜀文化却有所不同。成都平原属于蜀文化,历史上就是商业城市,对市场有天然的敏锐触角,到处都是弄花耍鸟、打麻将、喝茶、摆龙门阵、谈生意的人,“吃点麻辣烫,打点小麻将,看点歪录像”,休闲略带点时尚,成都人的性格是商业文明浸染的产物。不会做生意,在成都是最让人瞧不起的,他们称其为“方脑袋”,不精明会被人小看。 
          
        重庆属于巴文化,码头文化,讲袍哥义气,再加上是老工业基地,大多是产业工人,讲纪律,讲程序,也少了一点市场头脑。重庆是山城,重庆人走路好像后边有鬼追着似的,风风火火,劳作辛苦,少了一份成都人的悠闲。重庆人的性格是典型的工业文明熏陶的沉淀。在重庆,一旦虚伪不讲义气,是难以混下去的。 
          
        因为性格不同,自古以来,蜀出文豪,例如“三苏”、扬雄、司马相如、李白、巴金、郭沫若……巴出武将,例如巴曼子、梁红玉、张嶷、刘伯承……     
        当然除了文化冲突之外,行政建制的变化也是两座城市不相容的原因。“成渝两地事,了而未了,结果不了了之。”说起来双城之争的历史可上溯至唐。早在唐时,川西地区开发较早,而川东开发较晚,这时川东、川西就处于一种对抗。明清时期,川东开发较快,特别是清末以及建国以前,重庆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政治、经济、文化比成都发展快。而20世纪50年代四川建省,省会为成都,因此在近几十年,成都又强于重庆。同时重庆和成都作为文革前全国唯一一对在同一个省区内有两个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其冲突可想而知。直辖后,重庆的发展速度又超过了成都。在这种政治中心的不断更替中,重庆与成都一直在暗暗较劲。 
          
        总之,成都和重庆喜欢拿己之长,比对方之短,自然争论不断。     
        城市化进程中的双城博弈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成渝口水仗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城市化进程”。     
        成渝城市化进程中,成都一直是稳步前进,但重庆好像是后来居上。           
        但最终谁会走在前面呢?     
        不妨先看看重庆,因为它的历史够复杂。     
        重庆是死过一次的城市——自明末张献忠血腥屠蜀后,1685年时的重庆府剩下不到三万人;重庆是被视为生存堡垒的城市——1937年,国民政府决议迁都,重庆成了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是自感压抑的城市——1954年划归在四川省的行政架构之内,与全省纳税首城的贡献相比,重庆民间颇感分配不公;重庆是发愤雄起的城市——1997年直辖至今,重庆以急行军速度加紧城市化的补课,八年来几乎再造了一个重庆的产值。 
          
        在今天,戴着直辖市帽子的重庆市,事实上是一个省的身体。这一点,已经注定了重庆是中国城市的“唯一”。从好处说,重庆的发展腹地之广堪称世界城市的NO。1;从坏处说,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和一体化速度要比所有的中国城市更滞重、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