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龙闯北极-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水交换。但是,由于通过白令海峡的流量改变了白令海与楚克奇海海水的温度和
盐度分布,温度和盐度数据中包含了水交换的明确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数值模式计
算一段时间内水交换的量值与分布特证,并考察水交换与其他大气、海洋要索的密
切关系。

    记者:我们不厌其烦地在各个站点进行温度、盐度和深度测量,就是为这个目
的。

    赵进平:没错。可以说,要想实现对我国气候变异的预报,今天的考察是不可
缺少的。这次考察表明中间科学家在两大洋水交换的科学问题上已经走向国际舞台,
开始雄心勃勃的进取。

    记者:你是个海洋物理学家,我们讨论半天,居然都是关于气候的,让人觉得
当今科学的发展确实已经不是孤立的了。

    赵进平:研究海洋竟然是为了解决大气的问题,似乎有点儿头疼医脚的味道,
难免令人惊讶。但是,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海洋,肯定没有充沛的降水。没有绿色的
植被,就只有风沙弥漫的荒凉世界。因此,谈到海洋对气候的调控就不该是不应该。
是大海带给我们美丽的世界,我们应该感谢它。

 
第三章 重返白令海



    0718(BJ0719)与时间赛跑,考察队做好迎接大风浪准备


    得知考察队调整计划时,记者向气象专家谢思梅问起白令海的状况,她不无忧
虑的说,我们作业的地方在北纬56度到61度、东经177度到西经171度之间,正处于
北半球西风带,平均风力都在6~7级以上。我们来时经过那么,正是风平浪静,狂
风大浪为我们闪了个空,我们刚过就变得大浪滔天。根据刚刚收到的气象云图,现
在那儿的风力在7~9级左右,作业非常困难。

    今天下午,雪龙号南下白令海的路上,这位被称为“雪龙号千里眼”的专家高
兴地说, 从8号开始形成的的、影响那片海区的阿留申低压被称为锚式低压,一旦
形成就像抛锚的船一样,轻易不会离去。但根据刚刚收到的气象预报,阿留申低压
从今天起东移,我们两天后将到达的作业区域会有一段难得的好天气。

    但她也说,好天气能维持几天还很难说。起码十几个小时以后我们经过白令海
峡时会遇到一个弱气旋,风力在6~7级,船会遇到开航18天以来最大的巨浪。船长
已通知大家做好物品的固定工作,如笔记本电脑、相机等用完必须收到包里或箱子
里,并要放到地板上而不是桌子上;台式机和仪器都必须用绳子或胶带固定好。

    即将进行的白令海作业共有42个站位,计划所用的时间15天。时间紧迫,考察
队制定了精确的计划,精确度以小时为单位计算,据介绍,白令海中的作业位置3/
4水深都在3000多米以上,因此不可能像在楚科奇浅海区一样4个组同时作业,否则
缆绳会绞在一起。 计划中每个站位先由海洋物理组取样,缆绳一上一下要1个半小
时:然后左舷、后甲板同时作业,还得2个半小时;最后进行拖网作业,每次要2个
小时,42个站位中有19个要进行拖网作业,这样一来站位作业的总时间就是(1。5+
2。5)×42+2×19=206小时,站位问船的跑航时间以15节的平均速度计算,总时间
就是312小时,整整13天。

    考察队做好了在白令海中遇到特大风浪的准备,计划中专门留出了两三天的机
动时间,因为在特大风浪中只能做抗风浪航行,什么作业都不能做。

    在楚科奇海中十几个站位的考察任务主要是由大洋组承担。由于冰情不好,船
的航行极没有规律。每到一个站位,大洋组的队员就得作业,不分白天黑夜,也不
管睡觉还是吃饭。而按预定计划,下一阶段应该是海冰作业,主要由海冰组和大气
组承担,大洋组的队员本可以喘息一下。没想到马上转战白令海,还是他们的主战
场。海冰组的队员主动找到大洋组,要对他们进行人力支援,受到热烈欢迎。


    0719(BJ0720)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第一阶段楚科奇海考察圆满完成


    7月19日, 在船开往白令海的途中,考察队大洋组作了一个“中国首次北极考
察第一阶段楚科奇海考察圆满完成”的报告,主要是向记者介绍考察成果。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科技处处长秦为稼主持报告会,并介绍了楚科奇海
考察计划的组织实施。其他报告人及主题还有:

    “物理海洋学考察”:矫玉田,大洋组组长,国家海洋局一所;

    “海洋沉积物考察”:程振波,副研究员,国家海洋局一所;

    “海洋浮游牛物考察”:李超伦,博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底栖生物考察”:郑凤武,研究员,国家海洋局二所;

    “海表面和近海面大气二氧化碳考察”:王伟强,研究员,国家海洋局三所;

    “海水化学考察”:金明明,副研究员,国家海洋局二所;

    “海洋同位素化学考察”:陈敏,博士,厦门大学;

    “海洋初级生产力考察”:蔡平河,博士,厦门大学。

    整个报告持续了约45分钟,楚科奇海海洋考察的主要工作成果如下:

    ⒈物理海洋学:主要考察楚科奇海海水结构与循环。北冰洋与太平洋水交换、
海冰与海水相互作用。北冰洋海洋环境变化等内容。共完成15个温盐深测站作业,
采水成功率99%, 获取温度与盐度资料6Mb;完成了温度与盐度的走航观测,投放
抛弃式温度探头12枚,温盐探头8枚,获取资料3。8Mb;考察期间连续记录了多普勒
声学剖面测流数据100Mb;完成了走航表层温度、盐度的连续观测。

    ⒉化学海洋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考察期间获取了14个站位二氧化碳样品60个,
测定溶解氧、 二氧化碳通量和营养盐数据320个,采集水团同位素示踪水样10个,
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样品63个,用以了解北极特定海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对我国气候和海洋环境的影响。测定叶绿素和初级
生产力数据495个;获取碳14样品60个,氮15法测新生产力40个,氚细菌样品9个,
能够准确评价北冰洋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和细菌生产力的水平,阐明生物生产力
的分布特征及其调控机制; 氘、氧18样品82份,利用镭226、镭228(样品7个)的
分布计算水体的水平涡动扩散速率,区分研究海域不同流系的边界。获取总有机碳、
总石油烃、难降解样品44个,为研究北冰洋有机地球化学的背景提供了基础数据。

    ⒊海洋生物学:进行了浮游动物垂直拖网13次,浮游生物垂直拖网13次,微型
浮游动物拖网44次,并进行了浮游生物采集和浮游动物关键种生物生长过程现场实
验研究,获得浮游生物量样品19个,桡足类肠道色素分析样品13个,微型浮游动物
样品44个,进行了浮游动物现场活体培养实验2次,获得桡足类产卵率实验1次,以
及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及初级生产力摄食压力数据5个, 进行了浮游生物高速
采集器的走航拖网5次, 表层叶绿素走航采样19个,为进一步研究北冰洋浮游动物
关键种群动态及其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现场资料。获取底栖生物样
品30种,细菌样品39个,基因样品14个。

    ⒋海洋地质学: 获取14个站位的表层样,计22箱斗,获得5个站位的柱状样地
质样品,其长度分别为298cm(C3站)、305cm (C5站)、60cm(C7站)、301cm(C8
站) 、300cm(C9站),为探讨研究北冰洋的沉积物物质来源、沉积速率、地层结
构以及气候环境记录等问题提供分析数据。

    对上述一连串数据,局外人很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但从大洋组队员兴奋的脸
色中,可以看出这些数据的重要性。

    当7月13日雪龙船刚进入白令海峡时, 根据北冰洋冰情,首席科学家陈立奇及
时作出了调整站位的决定,通过增设站位、扩大作业范围,加强对楚科奇海的考察。
这些测站涉及北太平洋水流入区、近岸流区和部分冰层窿盖区,对了解楚科奇海环
境结构、北冰洋与太平洋水交换、海冰对海洋过程的影响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6个测站在冰厚1~2米的7-8成浮冰区,雪龙号考察船经历了极为艰难的航行,
保证了考察的站位质量。大洋组队员在冰区克服海冰密集造成的困难,积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