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涅槃四德——常、乐、我、净

 

善男子,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道理,是为了引导众生远离愚痴颠倒的思想和行为而说的,目的是除去他们对世间烦恼的执著。

 

但是,钝根的众生,不以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原理作为去除烦恼、放下愁哀的工具,却执著它们的本身,陷落一切皆虚无、无希望和无意义的邪见。

 

他们不能从这些原理之中,悟出创造与解脱之道。

 

他们不知道:无常的原理,使一切现象皆能有所更变改进,使自己能从一切解放出来。

 

他们不知道:知苦是开拓佛性、踏上灭苦解脱的第—步。

 

他们不知道:空的原理,使万物的建立与转化变得可能,使新的世界能够出现。

 

他们不知道:无我的原理,使生命力能得到不断的新生,可从你我执著的烦恼中解放出来。

 

他们不知道:不净的原理,能揭示他们生活的污染,令他们明白净化身心的重要性。

 

善男子,他们看不到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建设性,看不到它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创造力,对它们的真义,简直一无所知。

 

因此,他们对一切都不感到兴趣,虽不作恶,也不行善,滞留于毫无进取、被动无助的境地里,不但不能利他,更不能利己,这样便令烦恼断绝无期了。

 

善男子,若有众生把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原理,视作消极怠惰、放任不求上进的借口,那么,他们只是邪魔的门徒,绝不是趣向解脱的佛弟子。

 

为什么有些众生会堕下这样的邪见呢?

 

善男子,这样是因为他们领悟力和洞悉力下劣,意志消沉,慧根未种的缘故。

 

因此,他们只知世间法表面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却不知道在他们背后,有出世事的常、乐、我、净。

 

以此之故,他们与世间一切,都感到无可奈何,不但不能从佛法里得到解脱,反而因自己错误的见解,放弃了作功德、得解脱的机会,更以自己颠倒的行为,令其他众生,误解佛法的真义,成为佛门的异端邪种、千古罪人。

 

那么,什么是常,乐、我、净呢?

 

善男子,无常的,是世间诸法的生住异灭,众生的生死轮转不息。

 

常的,却是众生本来具有的佛性,清净常住、不起变易的真如本体。

 

世间法的无常,令众生不须永恒地处于任何—境,却能凭自己的意志,勤奋修行、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境界,直到解脱的颠峰,住于法性真如、涅槃之内,解脱无减,永不变易。

 

善男子,苦的,是一切导致苦恼的见解和业、一切与修行解脱相悖的论说和行为。

 

乐的,就是放下这些妄执,净化身心,证入涅槃解脱的状态。

 

在世间里,除了世间法的真苦假乐之外,并存出世间的涅槃解脱,从放下妄执而生,使众生在生死无常之中,能得真乐。

 

善男子,空的,是一切不能独存,必要赖因缘和合才生的法。

 

在这些因缘生法中,是没有一个永恒不变、能作主宰的‘我’。

 

因此,空与无我,是一切世间法的特性。

 

但是,证入大涅槃的圣者,超越了因缘果报的制约,能任意造物,造因造缘,恒处于主动的现行中。

 

他与凡夫相比,便拥有极高的自制与主宰环境的力量。不比众生,心b随物转,没有自主。这时候,他已住在超越生灭与缘生的自性之中。

 

以此缘故,解脱者能经验到一个超越了世间相对我的真我,亦即是佛心的觉性。

 

善男子,不净的,是世间生灭之法,导致苦恼之法。

 

净的,是宇宙解脱的原理,是涅槃中出现的—切法。

 

善男子,常、乐、我、净,是真、是实、是常、是主,永不变易,也就是诸佛如来住于涅槃的四种德性。

 

—切行者,须知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以断愚痴执著,也要知常、乐、我、净以作精进修行的目标。

 

(三)涅槃不可说

 

善男子,说涅槃是常、乐、我、净,是为除凡夫于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所起的恐怖,对治施设。若执涅槃实有法如世间义常、乐、我、净者,则损是涅槃法,堕外道邪见,实未解涅槃真义。

 

是故行者不应于涅槃执常、乐、我、净如世间语者,应知涅槃乃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不可言说、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为世间相对桎梏的言语概念所不能诠释者。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行法篇)

 

净行法师編著

 

经论节录

第一章 学佛修行的先决条件

第二章 十善业道——凡夫于生死轮转中求取安乐之法

第三章 立志修行与持戒

第四章 欲、解脱与道场的正确认识

第五章 ‘无我’对解脱的重要性

第六章 导致身心解脱的三十七个行法

第七章 普度众生的菩萨行法

第八章 禅定

第九章 以心造万法的窍门

第十章 获得他力救度的法门

第十一章 见性成佛——以佛心御妄心

第十二章 无修无证——行之上者

摘要

结语

参考书目

 

行法篇

 

经论节录

 

虽复处居家,服宝严身具,善摄诸情根,厌离于五欲,若能如此者,是为真出家。虽身在旷野,服食于粗涩,意犹贪五欲,是为非出家。一切造善恶,皆从心想生,是故真出家,皆以心为本。(过去现在因果经)

 

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蜜故;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大乘起信论)

 

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八大人觉经)

 

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就有情。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切佛果。(心地观经)

 

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圆觉经)

 

第一章  学佛修行的先决条件

 

(一)智信的建立

 

善男子,众生的心中,有如来之性,本可替他带来无限的智慧、力量与解脱,至高至乐、逍遥自在的生存境界。可是,他忽视它、摒弃它,却恋栈于虚幻无常的外境,天天远离自己的佛心,只谦卑无助地去膜拜外在的鬼神求福,不懂内求于己。

 

执迷于虚妄的众生,只会生死轮转于虚妄之中,生活颠倒,永远不能开拓心中的佛性,永远得不到开悟与解脱。

 

善男子,他好比—只自小长于鸡群的雄鹰,空负展翅高飞的能力,却满足于生活于鸡群之中,日间争啄谷米,晚上同栖笼子之内,绝无—飞冲天、离舍龌龊鸡场之念。

 

雄鹰—天不反观于内,展翅试飞,它便一天要与鸡群为伍,难以发挥它的天赋潜能。

 

同样的道理,众生若不反观于内,锻炼心智,修佛陀的行法,他便不能体会自己本性的自由与能力的无限,不能出离桎桔的世界,享逍遥永乐,只能无助地生死轮转于六道了。

 

是什么令众生的佛性不能显现呢?

 

善男子,这就是无知与不信了。

 

佛法难遇,不是所有众生皆有因缘听法,就是得闻难遇之法,也不是所有众生皆能信受。因此,自知自信心中有成佛之种的众生就非常稀少了。

 

若是对自己的潜能也不肯承认实有,那么,又怎样能令他把这些潜能发挥呢?

 

因此,没有信,众生就是空有佛性,也不能动用分毫,更谈不上成佛解脱、游戏神通了。

 

但是,信怎样才能建立呢?

 

善男子,把佛陀的说法,仔细推敲,用以观察自身及世间,看看能否自圆其说,合理地解释一切的现象。

 

亲近善知识,聆听他们的高论,反覆思惟,然后确定它的可靠性。这样,便可决定一套道理是否值得信赖、能否作修行求证了。

 

从鸡啼狗吠,可以推断有鸡犬的存在,从炊烟可推断有火在燃烧。

 

同样的道理,那些出世间的、不可见的,就只好从那世间可见的事物,去测度推想它的可能性了。

 

但是,理智的推度认可,是不足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