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男子,愿从意生,若要愿力能使所愿之法现行,就非要锻炼自己的意力,使能起强而持续的愿不可了。

 

(四)以念诵引发心之大能

 

善男子,众生又能以念诵之法,薰习于心,令起体用,遂意之愿,使所欲的事物出现。

 

什么是念诵之法呢?

 

善男子,众生若持念佛或菩萨的名号或心咒,或把自己希冀之事,撮成精要之句,反覆念诵,专注不乱,持续不断,那么,意念便能深入心中,令心的造物大能,为意所转动,依意之愿,把所欲的事物,于不违业力因果的原则下,迅速现行。

 

若要以此法起心之大能,就非先要锻炼意力,使能一心不乱,持续念诵不可了。

 

(五)以观想引发心之大能

 

善男子,众生能以观想引发心之大能。

 

什么是观想呢?

 

善男子,观想就是把自己所欲发生或出现的事与物,以意描绘,成一画像,印入心底,持之盈之,信之愿之,觉之受之,犹如得之。那么,心必为意所动而起大能,遂意之愿,使意所念之事物,能迅速现行。

 

万法为心所造,以意绘像,圆满愿行,实是造物之深法,为众生所应修学,用以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善男子,住于禅定之中而行此法,功力更倍于平常,能起无边的妙用,行者应善用之。欲行此法,就非要先抖擞精神,锻炼自己的意力,使能持续绘精细之像不可了。

 

(六)向佛心祷告

 

善男子,众生能以祈祷引发心之大能。

 

众生的心中有真如的佛心,能起一切佛力大能。

 

众生意业不净,定力不足,颠倒妄想,因此,不能随意用其大能。若是心意统一贯通,业力清净,心佛众生三者便再无间隔,众生便能从悟而即身成佛了。

 

就是这缘故,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迷时是众生,悟时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因此,众生若诚意向自己的佛心祈祷,与执持一切其他佛陀名号祈祷所得功德无异。

 

善男子,不要小觑自己的心力,因为它藏有佛心,与一切证果佛陀有平等大能。

 

众生作善由它赏,众生作恶由它罚,众生的一切,也是由它塑造。因此,只要依佛法而行,向它求智慧、求力量、求解脱,便是有求必应了。

 

因此,睿智的众生,毋需于外求佛,却自求于心中而能得一切救度。

 

善男子,向佛心祈祷有如是饶益,众生就必要专心致意,诚心善用此心法了。

 

(七)以佛像调心摄意

 

善男子,如来的法身遍于宇宙,不能从任何色、声、香、味、触、法中求。如来既不著于相,也不著于非相。

 

因此,众生若要求见如来,就不能从心外的相或非相中寻找,却非要求于自道不可了。

 

善男子,佛无定相,常住于深心。若有众生,于佛像前问讯礼拜,当知心中有佛,心外无佛。此时实是借境调心,因佛像非佛,亦非佛相,只是权宜摄心之物而已。

 

就是这缘故,礼拜诸佛,应作于心,求见诸佛;亦应求于自心,对心外之佛像雕塑,不起执著。这样,在行住坐卧之间,亦可见佛礼佛,感应正等无异,时刻能得佛力的加被。

 

善男子,愚痴的众生,不知佛像乃是借境调心摄意之权宜,执著佛相。没有佛像在前,便不识礼拜感应。这样,他们便不能随时随地与佛相通,得其护荫点化了。

 

又有些众生,执著佛之无相,不知能以佛像调心摄意。就是有佛像在前,也不愿问讯礼拜,借外境令心佛间之感应加强增上。这样,他们便因执著于非相,令佛力的加被不能随缘而生了。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众生必要清楚了解佛像借境调心摄意的效用,始不因佛像之立,而起有相无相的妄想执著,不但不能得到解脱,反而自起烦恼轻慢。

 

第十章  获得他力救度的法门

 

(一)念佛解脱的行法

 

(1)念佛往生净土

 

善男子,众生能以一法,于现生完结后,即可断生死轮转,超越三界的牢笼,带业往生极乐无忧的净土。在净土之中,他复得听闻佛陀及诸大菩萨演说妙法,坚固修行解脱之心,增长福慧大能,直至成为一位佛陀觉者、天人导师。

 

是什么法门能令众生于一生完结,断生死轮转,更决定佛道之必成呢?

 

善男子,这法门就是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了。

 

怎样才能往生这净土呢?

 

善男子,众生若要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就必先要皈依佛、法、僧三宝,紧守五戒,行十善业道,更要发心行菩萨道,于证道之时,必重返六道,现种种身,度脱无边众生,若有一众生未度,也誓不休止。

 

在皈依三宝、受持戒律、发心度世之后,他便应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了。

 

发愿已毕,便要矢志不移,不再恋栈六道不舍。于行住坐卧之际,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以深心与佛陀感应,观想彼佛于无忧国,教化诸大菩萨及一切眷属,令增长智慧大能与解脱;又观想自己身处其中,亲受教益,享净土之乐。那么,他便以愿之诚、志之坚,即时便得彼佛佛力加被而觉安乐自在,更于世间寿缘尽时,蒙佛陀亲来接引,往生极乐。

 

善男子,众生就是这样以愿力生净土了。

 

但是,有些众生,不知或不信净土之实存,不发愿往生,他们就只好受自己的业力牵引,在六道轮回生死不息了。

 

有些众生,信净土之实存,却仍贪著世间之欲乐,恒作轮转生死之因;往生极乐之志愿,却如浮萍无根。这样,他们也同样难生阿陀弥佛的净土,死后仍要依业受生于六道了。

 

又有些众生,自恃聪明才智,欲于恶世修行,行菩萨道,要行难行,要忍难忍,以求其功德殊胜,道果速成。因此,虽知净土之实有,却不愿往生,不欲取易成之道。

 

但是,未证不退转阶位的菩萨,于恶世之中,一时不察,一念之差。堕下恶业之罗网,令前功尽废,万劫不复。虽言浊世恶因缘能今功德更殊胜,成道亦较速,但退转堕落亦复如斯容易,令人寒心。因此,于浊世修行而得正觉,实是未知之数,不若净土修行之道必能成了。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若非利根上器,实不宜于浊世为求速证道果而取难行之道,却应发愿生净土,修至不退转阶位,始重入六道教度众生,莫因一时骄慢自恃,贪功求速而蹉跎岁凡,一无所成,反而浮沉苦海,哀求他人救助。

 

善男子,此念佛往生阿弥陀净土法门,为修行法中最简最易、及唯一必能成就之法,皆合—切利根钝根、凡夫圣贤修学。

 

因此,众生若要仗弥陀愿力的加持除去往昔诸恶业的束缚,即生便断生死轮转,决定成佛,他便非要时刻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及观想往生彼佛极乐净土不可了。

 

(2)念佛在现世能起的功德

 

善男子,若有众生能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且莫说一期生命完结后往生净土、证道成圣的事,就是在现世,也得殊胜的功德妙用。

 

为什么呢?

 

首先,善男子,众生一心难以二用,若是时刻念佛洪名,那么,他便能止息心波汹涌、平伏愁绪烦哀,心境恬静和平,住于安乐自在之中。就是未有佛力加被守护,仍能自得解脱。

 

再者,众生若于行住坐卧之间念佛不断,便能净化心意,止息妄念的生起,祛除贪嗔痴之想,禁恶业于未发,令身口意的活动清净无污。就是未有佛力加被守护,仍能自种善根。虽未断生死轮转,也不堕恶途,却常受生善地。

 

再者,若众生能念佛洪名,至一心不乱,便能入甚深禅定,引发心力大能。就是未有佛力加被守护,仍能自得禅定的喜悦大能,增进聪明才智、福慧解脱。

 

善男子,阿弥陀佛乃是无量光、无量寿佛,法身遍一切虚空,寿命无尽,是一位超越时空的佛祖。若持念此佛名号,就与持念一切他佛洪名无异。因为一切佛陀,皆住同一法身。念一佛法身,必能与一切佛感应,得佛力的加被守护,功不唐捐。

 

善男子,阿弥陀佛是宇宙超越时空的解脱原理,睿智的众生,必知念佛之殊胜妙用,不会因其简易而起轻慢之心,自障佛性,自损慧命解脱。

 

(二)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善男子,在这世间里,有一位无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