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迦叶等阿罗汉,从定中得知阿难已经证得圣果,欣慰非常,遂远迎阿难,邀请加入结集的行列。

 

这时,王舍城的城主,已经深信佛法,获悉尊者们要结集三藏,便于王舍城中,择—幽静之处,供应饮食卧具,及一切所需,令无匮乏,好让他们能安心结集。

 

这样,五百阿罗汉便为圣教在王舍城作佛教第—次的结集。

 

(十五)经、律、论三藏的结集

 

迦叶尊者于是召集五百阿罗汉,对他们说:‘阿难亲近世尊至久,多闻第一,今能持法证果,若要结集世尊说法,再没有比他更适合了。’

 

‘今请阿难把世尊说法,逐一背诵。请各同修详加谛听,逐一勘定。要与佛所说无忤,始得结集为经藏。’

 

在场的阿罗汉,各点头称善。遂于阿难诵法之后,详加研讨订正,补充核对。由大众认可之后,才列入经藏。

 

经藏结集完毕,迦叶便再请持戒第一的乌婆尼尊者,结集僧伽的戒律,以便各出家在家的弟子遵守。

 

所有戒律同是在各尊者核对无误之后,才由大众认可,列入律藏。

 

迦叶心想,众生钝根智小者甚多,若只依经文诵读,恐能解佛法深义的甚少,必要在艰深之处,详加论释,始能把真义传世。

 

于是,迦叶复召集各阿罗汉,把经中各艰深难懂之处阐述论释,使后学易于掌握。

 

所有论说,亦是在研讨核对、与佛说无悖后,才由大众认可,列入论藏。

 

三藏圣教,就是这样结集成功了。

 

这时,结集的领导人摩诃迦叶,便对僧团说:‘如今,我已结集圣教,亦于定中观察,知如来正法,必能久住于世,广利人天。’

 

‘我在世修行,应办之事,悉已办妥,留于尘世的因缘已尽,现在是追随导师、住于涅槃的时候了。’

 

‘我灭度后,你们应善护持佛法、教化人天,使如来所授解脱之法,能弘扬于各处,始不负如来所望,不枉结集之辛劳。’

 

迦叶说罢,便即入石室,右胁而卧,入无余涅槃。

 

经论节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维摩经》)

 

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诸法假名而有,故曰假名。是义云何?发名论法,法如幻化,非有非无,亦非非有,亦非非无,无一定相可以自别。以名呼法,法随名转,方有种种诸法差别,假名故有。是故诸法,说为假名。(《大乘义章》)

 

一切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大乘起信论》)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

 

净行法师編著

 

第一章 佛法的内容

第二章 分别真理与错谬的四法印

第三章 法界的缘起

第四章 物质宇宙的生灭

第五章 生命的轮转

第六章 有情生命与‘无我’

第七章 佛教的心理学

第八章 业力

第九章 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

第十章 魔

第十一章 在解脱道上的行者

第十二章 如来的种性

第十三章 涅槃解脱的状态

 

原理篇

 

第一章  佛法的内容

 

(一)佛法所解说的是什么呢?

 

善男子,佛法所广为解说的,是宇宙与生命各种生灭现象的原理,及众生能如何随顺驾驭这些原理,创造自己及环境,争取最大的智慧、力量与解脱。

 

因此,它博大精深的原理,超越了世间种种科学与哲学的范畴;在解脱境界的平等与殊胜上,更绝非一般只懂崇拜神祇求福的外道所能想像了。

 

佛法解说了宇宙万有的缘起如何生?如何灭?

 

它解说了生命出现的原理如何变现?如何生死轮转?

 

它解说了众生苦恼的来源,及如何能彻底地把这些苦恼源头堵塞?

 

它解说了无量的修行法门,指导众生该如何灭去苦因、疾得乐果?

 

佛法最终的功用,就是除去众生对虚妄不实的执著,觉醒他心中所藏的佛性,使此佛性能壮大成熟,令众生能过著真正醒觉、不执虚妄的自由解脱生活。

 

善男子,佛性就是成佛之种。它藏于一切众生的心中,能作不可思议的妙用,能起无限的智慧、力量与解脱。

 

众生的佛种成熟圆满,能以佛心代替妄心,便是他成佛的时候了。

 

但是,颠倒的众生不知心中有佛种,不知佛种的大能妙用,不知反观于内,把它开拓壮大,却远离唯一真实的佛性,迷失于外境的虚妄里,在客尘中打滚,任由妄心不断造业,不断轮转于生死海中,受种种业报,永不得解脱。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佛法所著意弘扬的,不是俗世知见的世间法,却是导致身心解脱、成熟佛种的出世间法。

 

出世间者,并非指在空间上出离世间,却是指超越世间的苦恼束缚,进入一个解脱的境界。因此,觉者身虽仍住于世间行种种俗事,心却能常住于解脱之出世间中。

 

诸佛世尊皆以弘扬此出世间解脱法为因缘 ,出现于六道种种恶世之中,点化有缘,普度有情,令离苦得乐。

 

(二)对佛法所应采取的态度

 

善男子,佛法的用途在于解除众生的烦恼和束缚。若是学佛者执著它,视为教条,不知变通,拘泥不化,它便会成为另一种束缚,不但对解脱无助,反会妨碍解脱的增长,使事倍功半,令许多气力白费。

 

为什么呢?

 

因为佛法就好比一条用来渡海的船,作用只在把旅客载至彼岸。到达之后,旅客便应离船上岸,不应执著渡船不舍了。

 

若执著佛法,就好像已渡海的人,对渡船起了颠倒的爱著,迷恋著渡船的本身不愿离舍,不肯上岸,只满足于逗留在船上漂泊。

 

这样,又怎能发挥渡船的功用?又怎能继续旅程,到达目的地呢?

 

同样的道理,执著佛法的本身为目的,不把它视作工具的人,就只会迷失于经典的方便比喻里,为文字所累,自加束缚,不解密义,难见真理,更遑论活学活用了。

 

佛法无量法门皆是方便,是盲人的仗、载人渡海的舟。若固执不舍,不知因时制宜,用功便只属徒劳,并无解脱可言、智慧可说了。

 

佛陀弘法于世,必赖世间言语,但是佛法一落于世间言语,便起相对,再不是绝对的真理、纯净无瑕的法了,因为,出世间的真理,不是世间桎梏的语言文字所能诠释得十足清楚无误的。

 

因此,种种说法皆是方便,在最高的智慧观察底下,一切以言语传达的佛法皆是虚妄,并非纯然无垢。

 

但是,从这些比喻施设,可以看到真理的端倪;假善巧方便,可导入亲身体证、言语难宣的境界。

 

就是这缘故,一切众生若执著经义和圣者的方便说法,墨守拘泥,不知变通,就好比盲人拿了手杖,不用来走路,却用来玩赏珍藏,或渡海的人不登彼岸,却与渡船依依不舍,甘于与它在海上漂泊一样,行止愚痴可笑,终难望证得智慧解脱。

 

学佛的人若要有所成就,必须抛弃一切成见,不偏执于一门;善用一切方便,却不为它们所系缚。如此,始能证佛法之真髓、解脱之极致。

 

(三)于学佛修行无益的戏论

 

善男子,有一次,释迦牟尼佛的徒儿鬘童子尊者,在僻静处静坐修行,心中起了一些念头,令他感到非常迷惘。

 

他所想的,是一般爱好思想竹旳人都曾想过的问题。

 

在他心中起伏的念头是几个问题。他在想:

 

“世界是永恒的?还是不永恒的呢?”

 

“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呢?”

 

“灵魂和肉体是同一物?还是两回事呢?”

 

“得道的圣者死后,肉身继续存在?还是不再存在呢?”

 

“圣者死后,会不会既存在也同时不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